孔子的趣味小故事精选91句

励志短句
评论 2024-04-01 浏览

关于孔子的幽默故事

1、关于孔子的趣事

(1)、(2)前提是要做个有心人,或者说努力。还可以再加上一点,那就是正确的方向或方法。

(2)、    和大师们的作品不同,我想用一种好玩的形式,写一本青少年学生“拿得起放不下”的通俗普及读物。我想绘声绘色地勾勒孔子的一生;我想有滋有味地阐释孔子的思想;我想润物无声地普及中国传统文化。我想用这本书告诉青少年学生,孔子其实很可爱!他不是遥不可及的圣人,而是个平凡的普通人——他比我们强大的原因,也许就在于对理想的执着和坚守,对失败的藐视和自强,对他人和社会浓浓的爱意。而这些,正是我们要向他学习的,而且是可以学习的。

(3)、 ——达巷的一个人说:“伟大呀,孔子!学问广博,可惜没有成名的专长。”孔子听说后,对门下弟子们说:“我做什么呢?赶马车吗?做射击手吗?我还是赶马车吧。”

(4)、听说,孔子的学费是十条腊肉!十条,有大多?难不成孔子要开腊肉铺?

(5)、孔丘说:“我已经练了多遍,也许都记住了,可又没有把握,明天一早娘要考我,若有不会的,娘一定非常伤心和难过。不行,我一定要起来再多练几遍。”

(6)、一种态度,是在孔子身上看到他者。这种态度我们并不陌生,近一百年来尊孔批孔的历史正是如此,“孔子”沦为一个填充意识形态的符号,政治与宗教,文化与道德,启蒙与封建,文明与落后,东方与西方,“孔子”二字无一不包。“孔教会”也好,“孔家店”也罢,都是同一种态度的一体两面。这样的态度,看到的是孔子,但目光所及之处却是内心深处的欲望。

(7)、《子罕篇》——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8)、《公冶长篇》——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9)、有一段好像是孔子和弟子路过一户人家 并好心的招待孔子一行人 准备杀只鸡 杀那一只呢 打鸣的公鸡不能杀 下蛋的母鸡也不能杀 要杀就杀那只不会打鸣的公鸡

(10)、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涂同途)

(11)、汉字简化后,“脩”也写作“修”了,我们今天看到“修”字要先想一想,它表示的意思是干肉还是修饰呢?

(12)、2011年司法考试卷二第2题即考查一道拐卖儿童的犯罪问题,案情叙述孤儿院以收取中介费的名义将孤儿卖与境外,判断其是否可以构成拐卖儿童罪。

(13)、《孔子曰》的作者孟琢老师是文学博士,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章太炎黄侃研究中心副主任,师从知名语言文字学家王宁先生,专业从事文字训诂学、《说文解字》学、章太炎黄侃学术研究。

(14)、   孔子自然是幽默的。论语一书,有很多他的幽默语,因为他脚踏实地,说很多入情入理的话。只惜前人理学气太厚,不曾懂得。他十四年间,游于宋、卫、陈、蔡之间,不如意事,十居八总是泰然处之。他有伤世感时的话,在鲁国碰了季桓子、阳货这些人,想到晋国去,又去不成,到了黄河岸上,而有水哉水哉之叹。桓魋一类人,想要害他,孔子“桓魋其如予何”的话,虽然表示自信力甚强,总也是自得自适君子不忧不惧一种气派。   为什么他在陈、蔡、汝、颖之间,住得特别久,我就不得而知了。他那安详自适的态度,最明显的例子,是在陈绝粮一段。门人都已出怨言了,孔子独弦歌不衰,不改那种安详幽默的态度。他三次问门人:“我们一班人,不三不非牛非虎,流落到这田地,为什么呢!”这是我所最爱的一段,也是使我们最佩服孔子的一段。有一次,孔子与门人相失于路上。后来有人在东门找到孔子,说他的相貌,并说他像一条“丧家犬”。孔子听见说:“别的我不知道。至于像一条丧家狗,倒有点像。”              须知孔子是最近人情的,他是恭而安,威而不猛,并不是道貌岸然,冷酷拒人于千里之外,但是到了程朱诸宋儒的手中,孔子的面目就改了。以道学面孔论孔子,必失了孔子原来的面目。仿佛说,常人所为,圣人必不敢为。殊不知道学宋儒所不敢为,孔子偏偏敢为。如孺悲欲见孔子,孔子假托病不见,或使门房告诉来客说不在家。这也就够了,何以在孺悲犹在门口之时,故意取瑟而歌,使之闻之,这不是太恶作剧吗?这就是活泼泼的孔丘。但这一节,道学家就难以为解释。朱熹犹能了解,这是孔子深恶而痛绝乡愿的表示。到了崔东壁(述)便不行了。有人盛赞崔东壁的“洙泗考信录。”我读起来,就觉得赞道之心有余,而考证的标准太差。他以为这段必是后人所附会,圣人必不出此。这种看法,离了现代人传记文学的功夫(若Lytton Strochey“维多利亚女王传”那种体会人情的看法),离得太远了。凡遇到孔子活泼泼所为示能完全与道不定时想符合,或言宋儒之所不敢言(“老而不死是为贼”),或为宋儒之所不敢为(“举杖叩其胫”,“取瑟而歌,使之闻之”),崔东壁就断定是“圣人必不如此”,而斥为伪作,或后人附会。顾颉刚也曾表示对崔东壁不满处。“他信仰经书和孔孟的气味都嫌太重,糅杂了许多先入为主的成见”。(“古史辨”第一册的长序)          谈论语,不应该这样读法。论语是一本好书,虽然编的太坏,或可说,根本没人敢编过。论语一书,有很多孔子的人情味。要明白论语的意味,须先明白孔子对门人说的话,很多是燕居闲适的,脱口而出的话,幽默自得的话,甚至开玩笑的话,及破口骂人的话。    

(15)、孔子是非常好学的,通常好学的人都是知识渊博的,孔子也不例外。孔子,对各种知识都很感兴趣。也非常愿意的去学习。

(16)、第二天,颜回就借故说家中有事,要请假回去。孔子明白颜回的心事,也不挑破,点头准了他的假。颜回临行前,去跟孔子告别。孔子要他办完事即返回,并嘱咐他两句话:「千年古树莫存身,杀人不明勿动手。」

(17)、子路急步来到前边的村庄,见一位中年妇女正在屋里织布。子路恭敬地说:“大婶,请向你借一件东西。”那女子还未等子路把话说完,已转身从里屋拿出一把锃亮的斧子,“给你!”子路惊呀不已,她怎么知道这是要借用斧子!妇人微笑着说道:“你不是要借一个“东西”吗?‘东’是东方甲乙木,‘西’是西方庚辛金,斧柄是木做的,斧子是铁做的,‘金’乃铁也。你是要借斧子吧!”子路拿着斧子跑回停车处,并将刚才的事情诉与孔子。

(18)、孔子最不喜欢的弟子是宰予。宰予不懂装懂,大胆胡说。孔子听他说错了话,因为他已经说了,不再责怪。宰予言行不符,说得好听,并不力行。而且很懒,吃完饭就睡午觉。

(19)、这部中英双语诵读“跨界”作品,既适合海外读者通过《孙子兵法》学汉语,了解中国文化,更适合国内青少读者,借由自己熟知的文化,来学习英语表达,学会用英语讲中国故事。

(20)、孔子却答道:“当然应该马上实行。”公西华看见同样问题而答复不同,想不通,便去问孔子。

2、孔子的趣味小故事

(1)、《南史·谢灵运传》就记载,谢灵运常著木屐,上山时去其前齿,下山则去其后齿,使用起来轻便灵巧而不费力。所以,唐代大诗人李白在《梦游天姥呤留别》诗中有“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2)、一次,孔子问漆雕马人道:“先生曾事奉过臧氏一家,三位做大夫的。您可不可以说说,哪个要更贤明一些呢。”

(3)、95后跟着无脑爽剧学“办公室宫斗”,迟早学废

(4)、“礼”指礼节,类似今天的思想道德教育;“乐”指音乐,古代“乐”与“礼”密切相关;“射”指射箭,“御”指驾车,在古代是打仗必备的技能;“书”指认字写字,“数”类似今天的数学。

(5)、幽默:两个久未见面的老朋友在街上碰到了,其中一个拄着拐杖。“你怎么了?”另一个关切地问。“我六个月前遇到了车祸。”“这么严重,现在还用拐杖!”“医生认为可以丢掉了,但我的律师认为还不行。”法律视角的解读与法律智慧的体现:律师在从事代理或辩护业务分析、解决问题时,应从职业职责要求出发,不应羁绊于公平、正义、道德等因素,这些因素是立法者立法应予考虑的内容,对于律师而言,就是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将当事人的利益最大化,当然还要使得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实现双赢。

(6)、这位法官在宣判完以后自己一个人躲在办公室里哭了起来——他也知道辛普森就是杀人犯,连辛普森自己都曾供认不讳的啊!但是,他——和那些自始至终都呼吁法院判处辛普森死刑的人,都接受了这个结果。

(7)、但他从师学习后,回去就致力于修身实践,处事光明正大,不走邪路;不是为了公事,从不去会见公卿大夫。后来,子羽游历到长江,跟随他的弟子有三百人,声誉很高,各诸侯国都传诵他的名字。

(8)、孔丘非常惊讶,觉得这么小的孩子,竟如此会说话,实在是了不起,于是赞叹他说:“你这么小的年纪,懂得的事理真不少呀。”

(9)、这就是我认识的高智商理科女孩,并且我现在终于知道,她为何能胜任那样一份年薪100万元的工作了。法律视角的解读与法律智慧的体现: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谚语,但是真正通过实践去体会的人却很少。这句谚语最少告诉我们两件事情:

(10)、法理曰:法的正义包含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但两者不能兼顾的时候,我们要如何作出取舍?康德曾就此有过精彩的阐述,他说:“一次不准确的判决污染的只是水流,而一次不公正的判决污染的却是水源。”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无论那一个,都不比另外一个距离真正的正义更近。但是,程序正义,却离法律的正义更近。

(11)、《乡d篇》——出,降一等,逞颜色,怡怡如也。没阶,趋进,翼如也。

(12)、说明当时那种平底无齿的木屐,还曾是蒺藜荆棘中行军的绝好工具。至南朝时,又出现了一种前后齿均可卸下,专供游山玩水穿的木屐。

(13)、作为警长则用人不当,请了个见财忘义的家伙来当翻译,且没有考虑到因牵涉钱财可能翻译有假;作为劫犯没有预料到翻译会从中作梗,以至于小命悬于一线。

(14)、夫子断然说:“赐也,非尔所能也。”孔子曾故意问他:“女与回也孰愈?”子贡却知道分寸,说他怎敢和颜回比呢,回也闻一知他闻一知二。

(15)、小孩说:“指教不敢,我现在正忙着呢,咱们后会有期。”

(16)、颜回应声「记住了」,便动身往家走。路上,突然风起云涌,雷鸣电闪,眼看要下大雨。颜回钻进路边一棵大树的空树干里,想避避雨。他猛然记起孔子「千年古树莫存身」的话,心想,师徒一场,再听他一次话吧,又从空树干中走了出来。他刚离开不远,一个炸雷,把那棵古树劈个粉碎。颜回大吃一惊:老师的第一句话应验啦!难道我还会杀人吗?

(17)、也就是说,两人都有可能在这次利益的分配中吃亏或者占到便宜,这次分割,将注定是难以达到实质公平的。那么,怎样做才能让两人心服口服呢?

(18)、有一天中午,他的第子颜回讨来一些米煮稀饭。饭快要熟的时候,孔子看见颜回居然用手抓取锅中的饭吃。

(19)、周敦颐著有《周子全书》行世。濂溪书院是他讲学的讲坛,他的学说对以后理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20)、孔子曾称赞他假如穿了破棉袍儿,和穿狐皮袍的人站在一起,能没有自卑感,引用《诗经?邶风》的“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孔子就说,这是做人的道理,有什么自以为美的。

3、孔子幽默的句子

(1)、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摆的一座城。孩子又说:“您说,应该是城给车让路还是车给城让路呢?”

(2)、像子路这样,和老师初次见面,就上演一番激烈辩论的情景,是很不同寻常的。不过经过孔子的循循善诱,子路很快“敬而受教”。我们也要向颜回和子路学习,做一个尊敬师长的人!

(3)、妈妈喜欢带着五岁的孩子逛商场,但是孩子却一直不乐意去。

(4)、她自知欠读的经典太多了,只能在课余自己补读些。“四书”中她最喜欢的是《论语》,因为最有趣。别人读《论语》,读的是一句一句话,而她读《论语》,看见的却是一个一个人,书里的一个个弟子,都是活生生的,一个一个样儿,各不相同。

(5)、《论语•宪问》:“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意思是明知做不到却偏要去做

(6)、 ——孔子从朝廷出来后,降下一级台阶,脸色开始舒缓,怡然快乐的样子。走完台阶后,小步快走,好像鸟儿展开翅膀一样舒展。孔老爷子下班后,难道着急回去跟弟子们下棋谈心吗?怎么嗨成这样?

(7)、这个故事,首先告诉法律职业者不应僵硬地理解、执行法律,法律背后有伦理道德,伦理道德的底线是不能逾越的。你有把枪口抬高一厘米的主权——在那个万不得已的局势下,打,但应当故意打不准——不把人家打死,这是最低限度的道德,这也是最高境界的良心。任何人都不能以“听从命令”为借口,去跨越道德伦理的底线。这就是“一厘米主权”的道德义务,否则就必需承担罪责。

(8)、颜回从来不跟老师斗嘴。他听孔子评他错了,就老老实实摘下帽子,交给了买布的。那人接过帽子,得意地走了。对孔子的评判,颜回表面上绝对服从,心里却想不通。他认为孔子已老糊涂,便不想再跟孔子学习了。

(9)、孔子对学生们说:“项襄7岁懂礼,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10)、作为学生,我看孔子,首先感受到的是亲切与温情。他是一个亲切的老师,教书育人从不摆架子,和学生们嬉笑怒骂,有话直说:“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影片描绘孔子,前半段极尽强大之能事,后半段极尽凄凉之能事,却见“仁”而不见“亲”,见“苦”而不见“乐”。孔子也是一个亲切的思想家,他的思想不是假大空的高谈阔论,而是从每个人心里最柔软的部分谈起。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告诉我们“仁”是从“推己及人”出发的,是从“亲亲”出发的。因此,他从不要求所谓“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而总是教导学生们“孝悌”与“忠恕”。孔子的爱不是抽象的“兼爱”,而是具体的“仁爱”,是循伦理、有差等的爱——费孝通先生提出中国社会的“差序格局”,正是从孔子的“仁”中阐发而来。因为这样的爱,我们才会生活在一个有“情”的社会中,有“情”才会有“私”,而有“私”才能有真正的“公”。

(11)、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12)、颜回恍然大悟,“扑通”,跪在孔子面前,说:“老师重大义而轻小是小非,学生还以为老师因年高而欠清醒呢。学生惭愧万分!”

(13)、在孔子超人的天资背后,更多的是那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刻苦勤奋的汗水。

(14)、又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又说“可以了,你已于其数”可是孔子仍说“不可以,未得其志”。又过了相当的时间,师襄子认为这回真的可以了,可是孔子仍然认为自己没有弹好这首乐曲,于是,反复的钻研,体会琴曲的内涵直到他看到文王的形象在乐曲中表现出来了,才罢休。

(15)、从此,即使是必须带孩子去商店的时候,她也是把孩子扛在肩上。

(16)、颜回说:“好。孔夫子若评你错了怎么办?”买布的说:“评我错了输上我的头。你错了呢?”

(17)、有次孔来子受困在陈蔡一带的地区,源有七天的时间没有尝过米饭的滋味。有一天中午,他的第子颜回讨来一些米煮稀饭。饭快要熟的时候,孔子看见颜回居然用手抓取锅中的饭吃。

(18)、等颜回煮好了饭,将饭食献给孔子的时候,孔子才说:“我刚刚梦到祖先了,我想,我们应该把这锅没有动过的白米饭,先敬献祭祀祖先。”

(19)、小孩笑道:“啊,您又嫌多,那太阳只有一个,早晨像冰盘,晌午赛玉环,什么时候离我们近?什么时候离我们远?”

(20)、孔子51岁时,担任鲁国今汶上西,地方官。52岁时由地方官提升为鲁国司空、大司寇。

4、关于孔子的幽默故事50字

(1)、翻看《论语》不难发现,被后人长久供在神坛的孔子,实际上是最接地气的生活家,可以说是一个极其可爱的老爷爷。如果他生活在我们身边的话,我觉得你一定会喜欢跟这个老爷爷聊聊天......

(2)、高国君的权威,提出“堕三都”、抑三桓(鲁三家大夫)的主张,结果遭到三家大夫的反对,未能成功。55岁时,鲁国君臣接受了齐国贿赂,孔子大失所望,放弃官位离开鲁国,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另寻施展才能的机会,但始终没有的到机会。公元前484年(鲁哀公十一年),鲁国季康子听了孔子弟子冉有的劝说,才派人把他从卫国迎接回来。

(3)、苏小妹听完说,“因为自己是佛,看别人也会像佛;若自己是大便,看别人也会像大便。”

(4)、只听买布的大嚷大叫:「三八就是你为啥要我二十四个钱?」

(5)、孔子说道:“眉毛本人又看不见,怎么能知道有多少根呢?”

(6)、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也是我国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他之所以能成为弟子三千、名扬四海的圣人,是和他小时候的刻苦勤奋分不开的,也正所谓是“天才来自勤奋”。

(7)、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8)、孔子默默地离开了,装作没有看见,也没有去责问颜回。

(9)、九江的烟水亭最初是由周敦颐修建的,因为亭在湖心,一墩如月,故名“浸月亭”。后不断兴废,取“山头水色薄笼烟”之意境,改名“烟水亭”。清顺治十七年,巡道崔抡奇复修烟水亭建立五贤阁,奉周敦颐为五贤之一。九江市区现在还有濂溪路、濂溪居委会等。

(10)、“六艺”一词出自《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指周代贵族教育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技能,分别是礼、乐、射、御、书、数。

(11)、如今,北京和南京还保留着明清时期的“国子监”,大家有机会的话,可以去参观游览。

(12)、《子罕篇》——达巷d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13)、幽默:这是一起盗窃案。辩护律师说:“被告只是把右手伸进窗户偷了几件东西而已。他的右手不等于他整个人,怎么能因为一只右手犯了罪而惩罚整个人呢?”

(14)、随着时代发展,对人的技能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你们都掌握了哪些技能呢?

(15)、几年前震惊全美的辛普森杀妻案就是这么审结的。日裔法官在“全美国都知道辛普森就是杀人犯”的情况下宣布汤普森无罪,并当庭释放。

(16)、可是,问题来了,不可以钓鱼,我是不是可以用其他方法捕鱼呢?于是就有当地居民在浅滩处设网捕鱼,据说每天都能满载而归。政府不依了,说这违反了法令,可捕鱼者也振振有辞。说你只说不可以钓鱼,没说不能捕鱼啊。

(17)、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贵,只求维护道,这并不符合历史事实。孔子也曾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18)、“民国大学国文课”,珍稀版本首次完整“复活”

(19)、感悟:别人是自己的一面镜子,你看别人像什么,你就是什么。

(20)、孔子游、子夏,孔子也喜欢。“吾d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指的可能就是以文学见长的子游、子夏。子游很认真要好,子夏很虚心自谦。夫子和子游爱开开玩笑,对子夏多鼓励。

5、关于孔子的笑话大全

(1)、路上,突然风起云涌,雷鸣电闪,眼看要下大雨。颜回钻进路边一棵大树的空树干里,想避避雨。 他猛然记起孔子“千年古树莫存身”的话,心想,师徒一场,再听他一次话吧,又从空树干中走了出来。 他刚离开不远,一个炸雷,把那棵古树劈个粉碎。 颜回大吃一惊:老师的第一句话应验啦!难道我还会杀人吗?

(2)、孔子的学生子贡,把鲁国人从外国赎回来,但不向国家领取金钱。孔子说:“赐(端木赐,即子贡),你错了!圣人做的事,可用来改变民风世俗,教导可以传授给百姓,不仅仅是有利于自己的行为。现在鲁国富的人少穷人多,向国家领取补偿金,对你没有任何损失;但不领取补偿金,鲁国就没有人再去赎回自己遇难的同胞了。”

(3)、一个月,没有收获,她抽了个周末写了一份“小结”,列出张Excel表单,把所有相亲对象的特征一一列上,对比筛选后,勾出自己最不能接受的特点,比如,明确不见富二代。

(4)、孔子年老时,开始周游列国。在他六十四岁那年,来到了楚国的叶邑(今河南叶县附近)。

(5)、    在写作本书之前,我在江苏省昆山市一所中学做过问卷调查,我希望知道,在学生们的眼中,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在分析了几百份问卷后,我欣赏学生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在他们笔下,孔子成了“蜘蛛侠”、“绿巨人”那样漫画式的人物,他们百无禁忌地调侃、解构孔子。这不是坏事,相反,说明他们希望用不同的视角,不同的阅读体验,近距离观察不一样的孔子。这更加坚定了我写作这本通俗普及读物的决心。

(6)、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宣传他的政治主张。有一天,他们驾车去晋国,一个孩子在路当中堆碎瓦片玩,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7)、鲁国有一道法律,如果鲁国人在外国见到同胞遭遇不幸,沦落为奴隶,只要能够把这些人赎回来帮助他们恢复自由,就可以从国家获得金钱的补偿和奖励。

(8)、“修”的字形从彡(shān)。“彡”就是画出的花纹,从彡的字意思多与修饰相关。《说文解字》说:“修,饰也。”修饰过的东西更加完善,因此修后来又能表示修正、修改之义。

(9)、颜回是什么意思呢?他通过“释菜”之礼,表达自己即便吃不饱饭,也要求学于老师的诚敬之心,不以艰难的处境为意。

(10)、颜回走到买布的跟前,施一礼说:“这位大哥,三八是怎么会是二十三呢?是你算错了,不要吵啦。”买布的仍不服气,指着颜回的鼻子说:“谁请你出来评理的?你算老几?要评理只有找孔夫子,错与不错只有他说了算!走,咱找他评理去!”

(11)、感悟:当我们心中装满学问、财富、权势、成就和偏见的时候,就不是自己了。往往拥有了一切,却不能拥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