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最著名的诗50首精选148句

励志短句
评论 2023-09-02 浏览

杜甫最著名的诗

1、杜甫的诗

(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2)、国破家散,黍离之悲,相思之苦,一齐涌上心头,杜甫提笔写下《春望》。

(3)、第一首是组诗的序曲,通过对巫山巫峡的秋色秋声的形象描绘,烘托出阴沉萧森、动荡不安的环境气氛,令人感到秋色秋秋声扑面惊心,抒发了诗人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

(4)、董卿说:同情心最弥足珍贵的地方,是可以让我们始终对伤害持有戒备。

(5)、杜甫的哪首诗曾给你温暖?请在评论区告诉河大卫吧!

(6)、在很多后人的评述当中,杜甫少年作诗都是刻意求工,但是到了老年,诗人的水平已经到了圆融的境界,诗歌水平也是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不过从这首诗的这两句“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来看,诗人追求诗词用字极致的境界从未改变。

(7)、第三联写蝴蝶在花丛深处穿梭往来,蜻蜓在水面款款而飞,时不时点一下水。

(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代: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9)、青年时,作为官三代的杜甫并不缺钱,四处游历,与李白、高适唱和、仙游,成为佳话。这个时期杜甫的作品热血豪迈,气势蓬勃。代表作首推《望岳》:

(10)、《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1)、首联直接提挈全篇,点明当前的“万方多难”。在这个春意盎然的季节,国家却处于多事之秋,心怀天下的杜甫可谓满腹愁绪。颔联写的是诗人登高所起的愁绪,风云变幻,国家动荡,诗人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有了自己的思考,透露了诗人的无限心事。颈联当中,诗人虽然知道当前“万方多难”,但对于大唐王朝的稳定性是不怀疑的。尾联中诗人还在自己以诸葛亮自况,期待能够为国家建功立业。

(12)、《宿府》一诗,写于广德二年(764),当时杜甫任剑南东西川节度使严武幕府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诗写独宿幕府中所见所闻之景,抒发了独身飘零之感,抑郁寂寞之情。

(13)、安史之乱后,杜甫带着妻儿来到成都,在亲友帮助下,盖了一间小草堂,暂时安顿下来。

(14)、《枯棕》《不见》《大雨》《四松》《归雁》《去蜀》《除草》《丈人山》《成都府》

(15)、这是一首别具情趣的写景小诗。小路上花团锦簇,长满花朵的枝条被压得低垂下来,花瓣之上是流连忘返的彩蝶,它们围绕着花枝翩翩起舞。从这里,我们嗅到了浓郁的花香。花旁的小路上,有清脆啼鸣的黄莺,它们活泼自在的神态,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诗人用时时、恰恰这些极富韵律的字眼,使得全幅明丽纷繁的画面充满了动感,也使得诗歌有着更明快、更流利的节奏。全诗语言充满了口语化色彩。读起来令人感到非常亲切,而诗人在春天所感受到的由衷的快乐跃然纸上。

(16)、在书香门第长大的杜甫七岁能诗,出口成章,年纪轻轻就扬名洛阳,甚至是岐王李范府中的座上宾,前途无限。

(17)、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问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

(18)、其一思想上,深刻而崇高,杜甫诗风沉郁而顿挫,作品里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思想。

(19)、“诗史”是指杜甫诗歌中所体现出来的“善陈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和创作方法.“善陈时事”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所写为当时的重大事件或与重大事件有关.具体到杜甫的诗歌是指“逢禄山之难,流离陇蜀”所见所闻所感.这就与一般的反映现实区别开来.否则,“诗史”就用得太泛了.由于安史之乱是唐帝国由盛转衰的关键.杜甫浓墨重彩地描述这一历史转折过程中的种种社会景象,使得他的诗具有深刻反映社会发展规律的意义.二是“诗史”除了指作品所写的题材涉及社会重大事件外,还指作品所体现出来的思想认识是深刻的,对社会具有比较大的正面的思想教育作用.这点在杜甫的于安史之乱前后所写的诗歌中也表现得十分突出.社会动荡,在他的诗中有非常详细的记载.他的诗歌可以视为历史,可以佐证历史,可以弥补历史,所以被称为“诗史”.

(20)、颔联仅用十四字,便写尽了王昭君的一生的悲剧,文字精炼,感慨却无穷。“一去”、“独留”,显得那么寂寞孤独;“连朔漠”、“向黄昏”,显得那么空寂凄清。寂寞孤独的个人与空寂凄清环境相对照,将王昭君生前死后的寂寞悲凉写得淋漓尽致。

2、杜甫最著名的诗50首

(1)、两个人一见如故,饮酒论诗,把酒临风,其乐融融。

(2)、同时因为相对轻松的缘故,杜甫在这一时期写了《戏为六绝句》,对格律诗,复古诗风等诗坛乱象做了一个总结,对初唐诗事算是来了个一锤定音。

(3)、将自己的悲愤,化为关爱别人的力量,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气度。

(4)、安史之乱,杜甫去投奔朝廷被叛军困于长安。幸亏名声小,没人对他看管。郭子仪大军压城,他找准机会跑到了唐肃宗身边,面色如菜、衣衫褴褛却忠心耿耿,唐肃宗让他当了左拾遗。后来因言获罪,流贬出京。

(5)、杜甫素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因此声名竟因文章而著,这实在不是他的心愿。杜甫此时确实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挤。最终只落得: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

(6)、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7)、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了,叛军打进长安,能逃的都逃走了,官轻人微的杜甫,不幸成为了俘虏。

(8)、现实性,前面都讲艺术和现实主义的结合,那是现实性的一方面,另一方面杜甫虽然生活困苦但在诗中,他插述生活很真实也很乐观,感情也很真挚深刻。

(9)、又是一个中秋节,本该月圆人团圆,杜甫却与妻子分隔两地,无法团聚。但是啊,即便远隔千山万水,即便夜晚更深露重,仍知道有一人在想着自己,念着自己,盼着自己。

(10)、这是一首咏史诗。作者借游览武侯祠,称颂丞相辅佐两朝,惋惜他出师未捷而身死。既有尊蜀正统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

(11)、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12)、全诗看起来一句一景,是四幅独立的图景,但诗人的内在情感使其内容一以贯之,以清新轻快的景色寄托诗人内心复杂的情绪,构成一个统一的意境。一开始表现出草堂的春色,诗人的情绪是陶然的,而随着视线的游移、景物的转换,江船的出现,便触动了他的乡情。表面上表现的是生机盎然的画面,而在欢快明亮的景象内,却寄托着诗人对时光流逝,孤独而无聊的失落之意。

(13)、第二首首联写每日下朝回来,天天典当春衣换酒喝,每天喝到大醉才归。

(14)、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必删

(15)、首句突然而起,繁花盛开,本是乐景,却反“伤客心”,因为国家多难,到处都是战乱,此时登上高楼,本就满怀忧思,所以繁花不但不会使人开心,相反会让人更伤心。这是以乐景写哀情,使人倍觉其哀。

(16)、他大权独握,闭塞言路,在他的一手操纵下,多年的科考竟无一人录用。而杜甫正是落选者之一。

(17)、杜甫此诗,气象高浑博大,情感沉郁悲凉,诗气浑灏流转,形成极为悲慨的艺术境界。不过也有人批评结句稍弱。

(18)、叶嘉莹说:莫向人间怨不平,相期凤凰浴火生。甘苦与共,是浮生茶,也是人生路。

(19)、人生的下半场,杜甫开始正视现实,真正将自己的生命融进诗歌。

(20)、我们知道痛苦是什么,从而努力避免别人再经受同样的痛苦。

3、杜甫最著名的诗句是哪两句

(1)、《咏怀古迹五首》是杜甫的经典怀古组诗,这第三首是咏王昭君,明代周珽说:“古今咏昭君无出其右。”

(2)、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其二内容上,杜诗具有前所未有的广阔性,杜甫的诗感怀、咏物、赠送、登临、题画、怀古、咏史等等无所不有。诗中的人物形象丰富多样,达官贵人、落难妇人、贩夫走卒、诗人游子、将军歌者、农夫老妪等等尽入笔端。

(4)、我们更能读懂生命的坚韧,在最狭隘的石缝里开出一朵花来。

(5)、《草堂即事》《绝句二首》《绝句四首》《戏作花卿歌》《望岳》《酬高使君相赠》

(6)、长大后,杜甫参加了科举考试,但没考上。年轻的杜甫丝毫没放在心上,那时候的他觉得人生很长,自己有的是时间肆意挥霍,于是仗剑辞亲,出去漫游了。

(7)、唐玄宗执政后期渐渐昏庸,整个朝政被奸相李林甫把持。

(8)、年少成名的杜甫,却在人生的后半场看尽冷眼、吃尽冷饭。其中滋味,实是一把辛酸泪。

(9)、安史之乱后,杜甫带着妻儿来到成都。在亲友帮助下,盖了一间小草堂,暂时安顿下来。

(10)、译文:秋天来了,霜降枫林,枫叶凋零败落,巫山、巫峡一带萧瑟阴森。峡中的江水波浪滔天,好像连天也一起涌过来似的,大概是边塞干戈扰攘接着了地上的阴气吧。两度菊开,自己仍然漂泊在他乡,不禁伤感落泪,孤独的小舟,还长系着怀念故园的一颗心啊!天渐渐冷了,处处有人移动刀尺在赶制过冬的寒衣,晚上从白帝城的高处传来急促的捣衣裳的砧杵声。

(11)、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12)、茫茫天地间,有这样一个人与你同欢喜、共悲欢,江河皆可渡,山海也可平。

(13)、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14)、去哪里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辅佐两代君主的老臣忠心耿耿。可惜出师伐魏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代英雄感慨泪湿衣襟!

(15)、《曲江二首》写于乾元元年(758),杜甫时任左拾遗,诗中所写,即是诗人下朝来到曲江时的情景。

(16)、《绝句》 《江畔独步寻花》两个黄鹂鸣翠柳, 黄四娘家花满蹊,一行白鹭上青天。 千朵万朵压枝低。窗含西岭千秋雪, 留连戏蝶时时舞,门泊东吴万里船。 自在娇莺恰恰啼。

(17)、将自己的悲愤,化为关爱别人的力量,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气度。

(18)、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19)、第二联将空间无限扩展,天地之间,“无边”、“不尽”,赋予了秋景无穷无尽的时空感,“萧萧”、“滚滚”,使人如闻木叶窸窣之声,如见长江汹涌之状。在这广大苍茫的时空中,个人是渺小的,诗人内心的情感已不可抑止,已萧萧而下,滚滚而来。

(20)、这首诗前四句写景,写的是诗人登高的所见所闻,对于秋季江边的空旷寂寥的景色进行了很好的描绘。颈联和尾联主要在于抒情,尤其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被誉为“两句九悲”(详见两句古诗,九重悲情:这可能是唐诗当中最惨的一句,诗圣杜甫造),诗人抒发的是自己的遭遇,抒发的是自己的老无所依。正可谓“国家不幸诗人幸”,诗人一生穷困潦倒,却留给后人和民族丰富的精神文化。

4、杜甫最著名的诗登高

(1)、天亮后,一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气呵成。

(2)、《登高》是杜甫最有名的七言律诗,曾被明人胡应麟评为“古今七言律第一”。

(3)、经历了岁月的风刀霜剑,再次登高的杜甫已无当年写下《望岳》时的满腔热血,当年裘马轻狂的少年已然变成了垂垂暮者。

(4)、昔日的长安城,灯火盈门,笙歌迭奏,如今却乱草丛生,破败不堪,这哪还是当初那个风华旖旎的盛唐?

(5)、第三联极言人生之种种“艰难苦恨”,“悲秋”,“作客”,“多病”,“独登台”,万般愁绪,涌上尽头。

(6)、再杜甫的诗篇当中,有不少是抒写自己诗篇作诗态度与技巧的,也有不少的名句,比如“语不惊人死不休”等。这句诗就出自这首《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全文如下:

(7)、自己屋子烂了,想到的是“天下寒士”,此心真是可比日月昭昭。

(8)、《卜居》《堂成》《蜀相》《为农》《有客》《狂夫》《舍》《江村》《野老》《遣兴》

(9)、李龟年是唐玄宗初年的著名歌手,常在贵族豪门歌唱。杜甫少年时才华卓著,常出入于岐王李隆范和中书监崔涤的门庭,得以欣赏李龟年的歌唱艺术。诗的开首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后两句则展现了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

(10)、千古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1)、杜甫出身于官宦世家,他的爷爷杜审言也是当时的大诗人。

(12)、杜甫善以壮景写哀情,此诗中,时光推移,雪霁寒宵,更鼓角声,星影动摇,郊野哭声,渔樵夷歌,无不悲壮动人。

(13)、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14)、因此,后世的人们对杜甫以及杜甫的诗才能感受得更切,体味得更深,因而也就自然而然的把杜甫当做了自己的人生偶像。正所谓:乱世贫贱不移志,自古儒家多忧民。

(15)、诗人由登高望远到焦点式的透视,由远及近,感情由弱到强,就在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转换中含蓄地传达出诗人的感叹忧愤。由开篇描绘国都萧索的景色,到眼观春花而泪流,耳闻鸟鸣而怨恨;再写战事持续了很久,以致于家里音信全无,最后写到自己的哀怨和衰老,环环相生、层层递进,创造了一个能够引发人们共鸣、深思的境界。表现了在典型的时代背景下所生成的典型感受,反映了同时代的人们热爱国家、期待和平的美好愿望,表达了大家一致的内在心声。也展示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

(16)、杜甫辞官后在成都安定了几年,有高适和严武的关照,算是宽松闲适。而这几年的作品,在格律诗技法上日趋成熟老练,意境更加圆熟,不过相对于灾难深重的那几年,作品风格相对轻松,如“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明显体现出杜甫自己总结出来的诗文感情相照理论“文章憎命达”。

(17)、上元二年(公元761)的春天,杜甫求亲告友,在成都浣花溪边盖起了一座茅屋,总算有了一个栖身之所。不料到了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诗人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诗篇。诗写的是自己的数间茅屋,表现的却是忧国忧民的情感。

(18)、人生的上半场,杜甫也曾是个仗剑走天涯的潇洒游子;

(19)、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20)、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5、杜甫最著名的诗句是哪一句

(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2)、在人生的下半场,日渐衰微的国运,入不敷出的家境,让杜甫开始正视现实,走进世俗生活。

(3)、本来,诗写至此,已然完结,杜甫的高妙之处,是能突然翻出一层,去写设想中的回乡之路,使得全诗的情感持续流动,不作收束。

(4)、长大后,杜甫参加了科举考试,但没考上。年轻的杜甫丝毫没放在心上,那时候的他觉得人生很长,自己有的是时间肆意挥霍,于是仗剑辞亲,出去漫游了。

(5)、中年时期,他流寓都城谋求功名未果,但是眼界逐渐转入对社会现象的审视和批判,代表作便是古体诗《丽人行》:

(6)、公元767年(唐代宗大历二年),杜甫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大历三年(公元768年),杜甫离开夔州(今重庆奉节)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阳(今属湖南)。

(7)、在书香门第长大的杜甫七岁能诗,出口成章,年纪轻轻就扬名洛阳,甚至是岐王李范府中的座上宾,前途无限。

(8)、杜甫的诗沉郁顿挫,以史入诗,大水深流,言丰意远,花繁枝遒,诸体兼工。因此杜甫被称为“诗圣”,其诗被后人称作“诗史”,他的诗歌影响深远,为中国古典诗歌以及唐朝社会历史变革发展探究留下了宝贵的素材。

(9)、颔联写王昭君的身世家国之情。结尾点明全诗写昭君“怨恨”的主题。

(10)、诗人登岳阳楼,触景生情,写下此诗。诗人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杜甫一生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诗的尾联通过描写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表达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

(11)、杜甫一生作诗很多,七律大约有155首。本文节选了杜甫最著名的7首七律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其中老杜的诗歌风格,尤其是最后一首,被誉为“唐人七律之冠”,非虚言也。

(12)、杜陵地方,有我这么个布衣,年纪越大,反而越发不合时宜。对自己的要求,多么愚蠢可笑,私自下了决心,要向稷契看齐。这种想法竟然不合实际,落得个到处碰壁,头都白了,却甘愿辛辛苦苦,不肯休息。有一天盖上棺材,这事便无法再提,只要还没有咽气,志向就不能转移。一年到头,都为老百姓发愁、叹息,想到他们的苦难,心里像火烧似的焦急。这社会贫富差距太大了,有钱有势的豪门的门前的肉都臭了,而旁边却是冻死饿死的白骨,看着令人心寒呀。尽管这惹得同辈先生们冷嘲热讽,但我内心却更加激昂无比,引吭高歌,毫不泄气。

(13)、《春夜喜雨》唐代: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4)、思想性,杜甫是一个正统的儒家文人,他的祖杜审言是唐初的著名诗人,入朝为官,父亲也作过多地的地方官。杜甫受传儒家思想较深从他很多诗描写了民间疾苦,非常同情。在这些诗中他大声疾呼官僚,富人的骄奢,穷人的困苦,希望儒家的仁爱来改变这一社会玌象。

(15)、到了秋天,一场突如其来的狂风,把小屋上仅有的几层茅草掀走了。连绵的夜雨,露天的屋顶,湿冷的棉被,让杜甫一夜未眠。

(16)、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公元763)春天,作者五十二岁。宝应元年(公元762)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横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今河南郑州)、汴(今河南开封)等州,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第二年,即广德元年正月,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其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相继投降。正流寓梓州(今四川三台),过着飘泊生活的杜甫听到这个消息,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名作。

(17)、而从格律上来讲,此诗为古今七律第一(《黄鹤楼》为半律体)。

(18)、悲莫悲兮生别离,人生的最痛莫过于亲人的离开,但杜甫把失去儿子的悲痛,化作写作的力量,在诗歌中揭露社会的黑暗,换取更多家庭的的团圆。

(19)、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20)、诗的二两联,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四两联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眷怀家人的感情。今人徐应佩、周溶泉等评此诗曰:“意脉贯通而平直,情景兼备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此论颇为妥帖。“家书抵万金”亦为流传千古之名言。

(1)、首联写刚听到消息时的反应,不喜反泣,突出这个消息带来的巨大情感冲击。第二句“于神理妙在逼真,于文势妙在反振。”(浦起龙《读杜心解》)第二联转写妻子,通过妻子的“喜欲狂”,暗中完成自己的情感转换。接下来便是展现诗人内心的狂喜,诗人纵酒狂歌,至“还乡”二字收束全诗。

(2)、漫漫红尘中的我们,虽然如蝼蚁般渺小平凡,但我们的灵魂可以俊美如神。

(3)、千古名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4)、此诗首联便登高所见所闻,秋天的高空广阔无垠,劲急的秋风中,夹杂着哀转久绝的猿鸣,水清沙白的沙洲上,鸟儿低回盘旋。

(5)、国破家散、黍离之悲、相思之苦,一齐涌上心头,杜甫提笔写下《春望》。

(6)、如果苦难不可避免,那就改变自己面对苦难的态度,不卑不亢,不折不挠,在苦难中开出一朵花来。

(7)、千古名句: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8)、但当触到复杂的社会,融进困顿的现实,才发现:其实啊,成为一个普通人、安安稳稳度过一生已实属不易。

(9)、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

(10)、人活一场,如果只考虑自己的喜乐,这样人生太狭隘,能为他人做些什么,为这个世界留下些什么,才不枉此生。

(11)、到了秋天,一场突如其来的狂风把小屋上仅有的几层茅草掀走了。连绵的夜雨,露天的屋顶,湿冷的棉被,让杜甫一夜未眠。

(12)、如果说杜甫的表达忧国忧民的七律,《登楼》是必须要被提及的。这首诗所创作的季节是春天,但是诗人却联想到了当前大唐王朝面临的危机,诗人不免伤心。全诗如下:

(13)、第二联写酒债到处都有,反正人生自古能活到七十的人本来就很少,不妨尽醉。

(14)、▲河南卫视《千古风流人物》中的李白、杜甫、高适

(15)、长大后才读懂杜甫,因为其实我们大多数人的生命都像他一样,于平凡中努力开花。

(16)、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17)、悲莫悲兮生别离,人生的最痛莫过于亲人的离开,但杜甫把失去儿子的悲痛,化作写作的力量。

(18)、不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也是成于这段时间,算是他这个时期的代表作。这是一首歌行体,不能证明他在格律上的成就,只能说明即使在这段相对轻松的人生里,杜甫的日子依旧不好过而且还是“忧国忧民”的:

(19)、因为关照杜甫的严武暴病离世,杜甫失去了蜀中的靠山,携家眷离开草堂,一路东下到达夔州。杜甫在夔州住了一年九个月,其间所创作诗篇数量450余首,是流传下来杜诗的三分之一。

(20)、一场战争,让一个国家彻底衰败,让黎民百姓流离失所,让无数家庭妻离子散,就是现在,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1)、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2)、译文: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独地停泊着。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著名,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3)、既然无法避免,那就坦然面对潮涨潮落,花谢花开。在人生的后半场,留给自己一份从容,留给世界一抹美丽。

(4)、也正因这些经历,杜甫才真正将自己的生命融进诗歌,贴向了黎民百姓,贴向了黄土大地,也贴向了人生的本质。

(5)、叶嘉莹说:莫向人间怨不平,相期凤凰浴火生。甘苦与共,是浮生茶,也是人生路。

(6)、2艺术性,杜甫对诗的写作要求很严肃,他的诗中用辞很准确优美,意境很深,这和《读书破万卷》从小就刻苦学习,知识积累学问很深有关.绝句和律诗应用平仄韵严格,他的律诗在作品中佔了很大比例,诗的艺术和玌实主义结合得这样紧密完好,又是以最低层社会生活和战争中人民的苦难为素材,如“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作品,这是他在战乱中亲身感受的倾述,占了作品很大一部。他从长安逃亡羁旅四川沿江三峡到荆州时几乎所有的诗都有战乱,流离,穷困的舒发和愤闷,杜甫还可以说是伟大的苦难浪主义诗人。

(7)、《秋兴八首》一共有八首,都是七律。成诗的年代是杜甫的晚年,当时安史之乱仍在继续,杜甫为了避难来到了夔州。期间,杜甫处于生命的末期,再加上悲秋,再加上国家的战乱,杜甫兴之所至,写下了这一组组诗。这几首诗前后呼应,组织严密,但是各首都又独自独立,可谓是绝佳之作。

(8)、公元756年,安史之乱爆发,叛军打进长安。官轻人微的杜甫,不幸成为了俘虏。

(9)、爱人是两粒团聚在人间的尘埃,让家升起烟火;爱人是两片汇集在天边的流云,共穿一件彩衣。

(10)、这首诗是杜甫诗篇中难得一见的表露诗人高兴内心情感的诗篇,而且因为这首诗背后的重大历史事件,这首诗在中小学的语文课本当中出现过多次。全诗如下:

(11)、千古名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12)、这首诗写于大历元年(766)冬,此时杜甫寓居北夔州西阁。

(13)、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14)、很多后世诗歌学者认为,杜甫的这首诗风华流丽,顿挫抑扬,无论从才情还是结构上,都不输李太白。

(15)、杜甫便是如此,他用生命写诗,一生饱经风霜,饥寒交迫,却留给后人最温暖的启示。

(16)、人生中一定要有这样一个朋友,同悲欢,共喜乐,能举杯畅饮,也能静坐抒怀,不问世俗,只问真心。

(17)、屋漏偏逢连夜雨本是人间至苦,他却谱成了歌;自己的屋顶还在漏雨,他却牵挂着天下寒士。

(18)、茫茫天地间,有这样一个人与你同欢喜、共悲欢,江河皆可渡,山海也可平。

(19)、这首诗诗人即景抒怀,最大程度体现出了诗人语壮境阔,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20)、长大后才读懂杜甫,因为其实我们大多数人的生命都像他一样,于平凡中努力开花。

(1)、人活一场,如果只考虑自己的喜乐,这样的人生太狭隘。能为他人做些什么,为这个世界留下些什么,才不枉此生。

(2)、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3)、最后一联写人生艰难,白发满头,自己却因病废酒,连借酒浇愁也是不能了。

(4)、但当触到复杂的社会,融进困顿的现实,才发现,其实平平淡淡才是真。

(5)、《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杜甫五十五岁寓居夔州时所写的组诗。这组诗八首蝉联、结构严密、抒情深挚,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史上的最高峰作品。

(6)、本诗于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八月写于长安。全诗别出心裁,言在彼而意在此,将诗人自身对妻子的思念之情通过想像妻子思念他的情景而更加深刻地表现出来,也寄托了对战乱平息后幸福团聚的渴望。

(7)、无论日后风云怎样变幻,无论多年后身在何方,总有一人,让你一想起来便觉得温暖。

(8)、千古名句: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