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参的读音改了精选111句

励志短句
评论 2024-05-19 浏览

岑参的读音

1、岑参的读音是什么意思

(1)、予自少时,绝好岑嘉州诗。往在山中,每醉归,倚胡床睡,辄令儿曹诵之,至酒醒,或熟睡,乃已。尝以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

(2)、張德芳:從出土漢簡看兩漢時期對北部邊疆的有效管理——漢簡中的樂浪郡127

(3)、陆游酷爱岑参的诗作,是岑参的铁粉,他曾说:

(4)、中国历史上有著名的“三参”——曾参、曹参、岑参,他们都是单名一个“参”字。今天我们将从另一个角度-古诗词韵脚,来回答这个问题。

(5)、唐人律诗也有将“长干”放在非押韵位置,我们可根据律诗平仄规则判断其为平声还是仄声。

(6)、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

(7)、《说文解字》:“葠,丧藉也。从艸。侵声。”。苫固凶服覆席是葠之范式。

(8)、以上材料,非常强有力地说明六朝至唐代,长干之“干”读平声。当代作旧体诗的作手中,仍可看到陈永正、吴金水两位诗家写及“长干”并且是按古人正确读音来使用的。

(9)、很明显,以上压的都是“寒山”韵,那么这两位都是念cān无疑了。当然,要是在深究,还可以问这些诗人凭什么这样念?但这几位都是宋朝人,距离汉唐毕竟比我们近得多,至少他们的念法比我们把握更大些吧?曾参的读音用这个方法也得到了佐证:

(10)、hàn hǎi lán gān bǎi zhàng bīng , chóu yún cǎn dàn wàn lǐ níng 。

(11)、(2) 又如:岑楼(高楼);岑锐(山高锐的样子)

(12)、通行的《四部丛刊》影印7卷本,似由宋刊7卷本演变而来;而《全唐诗》4卷本,则似由宋刊8卷本演变而来。今人陈铁民、侯忠义参校过多种版本,作《岑参集校注》。

(13)、2021年底,甘肅省實施國家“一流學科”突破工程,支持甘肅省四所高校的五個學科創建一流學科,西北師範大學的“簡牘學”名列其中。爲促進西北師範大學“簡牘學”一流學科建設,文學院特成立“簡牘研究中心”。中心積極謀劃,除組織了“簡讀西北”工作坊,邀請海內外名家作學術報告,組織青年教師、碩博士研究生開展讀簡活動外,還創辦了《簡牘學與出土文獻研究》集刊。

(14)、再说回岑参,按说他应该有字,因为他的曾祖和祖父辈,先后有四人官居相位,后来虽然逐渐没落,到他父亲还是刺史,因此他是有资格取字的,大概是淹没在史籍中了吧。

(15)、“舍”“十”两字是入声字,“客舍并州已十霜”的“并”在这里念平声bīng,并州是地名,在今天山西太原一带。

(16)、李守奎:在出土文獻研讀過程中學習與理解漢字——以何尊爲例47

(17)、查“平水韵”,“参”字或列“下平十二侵”韵,读为:shēn(“人参”的“参”)、cēn(“参差”的“参”);或列“下平十三覃(tán)”韵,读为:cān(“参考”的“参”),同列在该韵部的字还有“骖”和“三”,分别读为:cān和sān。

(18)、202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语言学)暨优秀博士论文出版项目立项名单公示附:语言学名单

(19)、帐中摆酒为回京人送行,助兴的是琵琶羌笛胡琴。

(20)、有说曹参字敬伯的,敬与参(cān)倒是有关联,但这个“敬伯”的来源不可考,《史记》“曹相国世家”中并没有提曹参的字,如果确实有字,司马迁不会漏记的。

2、岑参的读音改了

(1)、“车马”,要念“jū马”。古人没有“车”(chē)的读音,古人的“车”字只有两个读音:一个是jū,押鱼韵;另一个是chā,在诗里押麻韵。

(2)、岑参《逢入京使》岑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岑参的作品,以边塞诗为主,自出塞以后,在安西、北庭的新天地里,在鞍马风尘的战斗生活里,他的诗境空前开扩了,爱好新奇事物的特点在他的创作里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成为他边塞诗词的主要风格。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是岑参边塞诗中杰出代表作之一。《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也是写唐军出征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可以说是和前两诗鼎足而三的杰作。

(3)、“欲辩已忘言”的“忘”,这里不念第四声wàng,而是平声的读音,当做动词,念wáng。

(4)、周玉秀:論先秦集外詩的語言變異(上)——虛詞篇 17

(5)、曾子(公元前505年—公元前435年),名参(shēn),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人(山东嘉祥县)。是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孔子的晚期弟子之与其父曾点同师孔子,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6)、何九盈、王寜、董琨主編:《辭源》(第三版),商務印書館,2015年

(7)、 凭 君 传 语 报 平 安。

(8)、曾参的参究竟是读shen还是读can是有争议的。

(9)、宗福邦、陳世铙、于亭主編:《古音匯纂》,商務印書館,2019年

(10)、岑参早期诗歌多为写景、抒怀及赠答之作。山水诗风格清丽俊逸,颇近何逊,但语奇体峻,意境新奇;感伤不遇,嗟叹贫贱的忧愤情绪也较浓。如《感遇》、《精卫》、《暮秋山行》、《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等。六年边塞生活,使岑参的诗境界空前开阔,造意新奇的特色进一步发展,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成为他边塞诗的基调。

(11)、押覃韵读can的共三首,但此三首似应全部排除,诗中的曾参不是人名。

(12)、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到了明末清初,却有陈子升《咏萧何》一诗,曰:

(13)、为什么不称屈平,而称屈原呢?因为“名”这个东西,在古代,尤其是秦汉之前,是带有点神秘色彩的。名一旦确定,就不再使用了,这就是为什么要取“字”的原因,平时称呼都得用“字”。“名”什么时候用呢?是在人死的时候,招魂的时候喊的——“平,归来吧!”当然真正的招魂词是伴随着音乐的动人的诗歌,楚辞中的名篇《招魂》,就是模仿的楚国民间的招魂词。

(14)、宗福邦、陳世铙、蕭海波主編:《故訓匯纂》,商務印書館,2003年

(15)、岑参于开元三年(715年)生于河南仙州(今河南许昌附近),时父为仙州刺史。岑参的高祖善方时已由南阳棘阳(今河南新野县)迁居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他出身于一个官僚贵族的家庭,曾祖父岑文本相太宗,伯祖长倩相高宗,伯父羲相睿宗。但长倩被杀,五子同赐死,羲亦伏诛,身死家破,岑氏亲族被流徙的数十人。他的父亲植曾作过仙、晋(今山西临汾)二州刺史,不幸很早就去世。

(16)、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是岑参边塞诗中杰出代表作之一。《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也是写唐军出征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可以说是和前两诗鼎足而三的杰作。

(17)、我們在閱讀古書時,常常碰到人名、地名、假借、兩聲各義等方面的讀音問題。古書閱讀帶來的特殊讀音問題,直接涉及古書的閲讀理解,跟推廣普通話、普通話正音不是一回事,是有一定聯繫的兩件事。推廣普通話、普通話正音,是爲現代漢語規範化服務的;古書閱讀帶來的特殊讀音,那是爲閱讀古書服務的。

(18)、我看了不少討論常見古詩文讀音的文章,不少文章注重對這種多音多義字的早期歷史來源考證,希望搞個水落石出,值得肯定;但是想根據考證的結果改變已經習非成是以及其他原因造成的讀音,這就欠考慮了。他們主觀上是想讀音有早期歷史來源,讀必有據,希望將不符合自己心目中的早期歷史來源的讀音給消滅掉。

(19)、岑參中“參”如果原來讀成驂的音,那麽,“參”爲什麽會改讀爲森的音呢?這可能跟早期人名、字有異讀和唐宋以來文人“音義再配”的某種追求有關。歷史上,將一個人的人名讀成不同的音,絕不是偶然出現的一件事。《經典釋文》中,將人的名、字注成異讀的屢見不鮮。例如三國魏何晏的《論語序》提到“夏侯勝”,《釋文》給“勝”注音:“音升,或升證反。”《論語·學而》“子禽問於子貢曰”集解引鄭玄:“子禽,弟子陳亢也。”《釋文》:“陳亢,音剛,又苦浪反。”

(20)、妾家横塘北,发艳小长干。花钗玉腕转,珠绳金络丸。羃历悬丹凤,逶迤摇白团。谁堪久见此,含恨不相看。

3、岑参的读音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網上有朋友搜尋了宋代“岑參”入韻的例子,這些例子中“參”都跟一等談覃韻的字相押,例如孔平仲《子瞻、子由各有寄題小菴詩,卻用元韻和呈》押“菴、參(‘好奇兄弟有岑參’)、蠶、甘”,廖行之《書懷》押“驂、南、談、參(‘好奇誰復似岑參’)”,劉克莊《又和感舊四首》押“南、柑、參(‘漢嘉雖小屈岑參’)、酣”。這是很好的發現,對解決岑參的“參”得名理據以及它在唐宋時的讀音很有幫助。我們看上面所引《廣韻》《集韻》的音義,就可以知道,符合這種押韻的,只有《廣韻》的“倉含切”和“蘇甘切”(《集韻》同),岑參得名不可能取“蘇甘切”一讀,這是“三”字的異寫,那麽它一定取“倉含切”一讀,這個讀音跟驂馬的“驂”是同音字,“倉含切”折合成今音,就是cān。那麽,能否就此證明今天要讀岑參的“參”爲cān呢?不能證明今天的正音要讀cān。好多人對正音工作理解得太膚淺了,忽視了正音工作的複雜性,你即使舉了一百條證據證明岑參的“參”唐宋時讀倉含切,也不能證明岑參的“參”現代漢語要讀cān,音義匹配不同時期會有不同的演變,這個“參”現代漢語的正音只能是shēn。有人以爲只要證明唐宋時期岑參的“參”讀倉含切,就可以將今天的正音shēn推倒,這是將問題看得太簡單了。

(2)、了得心源处处安,何须终日对林峦。玉向火中烧转润,莲华在水叶长干。

(3)、现在再看第二首。这第二首的风格显然与第一首有点不一样,诗人将那种孤独之感写的更加深刻,尽管诗人感受到了唯美的春色美景,可骨子里还是流露出了淡淡的忧伤,字里行间充满了忧愁,有着一种孤独之感,诗人正是对于现实的感知,比常人要更加深刻,所以用更加细腻的笔触,写尽了世间的繁华与落幕,也令这首诗处处伤感。

(4)、其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于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及第,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任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后在天宝末年任封常清幕府判官。唐代宗时,任嘉州(今四川乐山)刺史,约大历四年(769年)秋冬之际卒于成都,享年约五十二岁(51周岁)。

(5)、前人早已注意到詩詞用韻或平仄中人的名、字甚至是姓氏有別義異讀時靈活使用的情況,這可能是岑參中“參”讀同森的一個重要原因。例如鼂錯的“錯”,《漢書·景帝紀》:“斬御史大夫鼂錯以謝七國。”顔師古注引晉灼:“錯,音錯置之錯。”《袁盎鼂錯傳》:“鼂錯,颍川人也。”顔師古注引晉灼:“錯,音厝置之厝。”這是讀去聲,顔氏自己說:“據《申屠嘉傳序》云‘責通請錯,匪躬之故’,以韻而言,晉音是也。潘岳《西征賦》乃讀爲錯雜之錯,不可依也。”可見人名語義匹配錯位現象至晚南北朝就出現了。

(6)、说回曹参,为什么曹参没有字更合理?因为他只是沛县的一个小吏,今天我们有官吏一词,在古代官和吏是两回事,地位天差地别,吏不是公务员,地位是很低的。萧何是沛县长吏,就是吏的头头,而萧何就没字,曹参是萧何的小下属,他能有字吗?在刘邦手下一帮开国功臣里,大概只有张良有字(子房),因为张子房可是韩国的贵族后裔。

(7)、hū rú yī yè chūn fēng lái , qiān shù wàn shù lí huā kāi 。

(8)、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红旗冻僵了风也无法牵引。

(9)、龍國富:從歷史詞彙學看簡帛出土文獻詞彙訓釋——以“殹”爲例 68

(10)、唐代宗时,岑参曾任嘉州(今四川乐山市)刺史,故世称“岑嘉州”。约大历四年(769年)秋冬之际,岑参卒于成都,享年约五十二岁(51周岁)。

(11)、“干”与“丸”“团”“看”四字互相押韵,“看”古代是可平可仄的,“丸”和“团”只读平声,故与这几个字押韵的“干”必是平声。

(12)、本文原载《简牍学与出土文献研究》第一辑,商务印书馆,2022年11月。

(13)、岑参(718年?-769年?),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或南阳棘阳(今河南南阳市)人,唐代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

(14)、我們先從“參”字的音義說起。《廣韻》收了它5個讀音:倉含切,“參承,參觐”,這個“參”跟驂馬的“驂同音。蘇甘切,跟“三”同音,所以在“三”之後馬上出“參”字,“上同。又七南、所今二切”。“上同”是指跟“三”用法相同,注異讀表明,中古時“七南、所今”二讀是“參”的常見讀法。楚簪切,這是雙聲聯綿詞“參差”的“參”的讀音,“參”別的用法都不能讀這個音。所今切,“參星。亦姓,《世本》云:‘祝融之後。’又蒼含切。”特地注上“蒼含切”的異讀,再次表明“七南、倉含”(二切同音)這個音是中古最常見的讀音。七绀切,“參鼓”。《集韻》共收了“參”8個讀音,多出的3個音是:倉刀切,“宜也。《莊子》:‘以參爲驗。’”桑感切,“雜也。《儀禮》有參侯”;七感切,“參譚,衆多貌”,這是疊韻聯綿詞“參譚”的“參”的讀音。

(15)、唐诗中出现了曾参名字的有不少,白居易《慈乌夜啼》最末尾一句“鸟中之曾参”,这是押韵位置,本诗中“参”分别与以下字押韵:音、林、襟、心、深、任、临、禽。可见是按《说文解字》的读音来用的,唐诗中还有李昂《睢阳送韦参军还汾上》将“曾参”放在句末,与金、林、深、音押韵;徐夤《赠杨著作》曾参之名在句末,与林、吟、深、襟押韵,可以证明唐人的认识是一致的。

(16)、岑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岑参的作品,以边塞诗为主,自出塞以后,在安西、北庭的新天地里,在鞍马风尘的战斗生活里,他的诗境空前开扩了,爱好新奇事物的特点在他的创作里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成为他边塞诗词的主要风格。

(17)、不巧的是除曾参有表字,曹参和岑参无字,无法以字的意义推断名的意义。只能以古诗词的韵部作参考,确定它们的读音。

(18)、田河:武威儀禮簡甲本《服傳》“贊楄柱麋”解——兼考“倚廬”206

(19)、(1)星名,二十八宿之一:~商(“参星”和“商星”,此出则彼没,两不相见;喻亲友隔离不得相见或彼此对立不和睦)。~辰卯酉(“辰星”即商星,参星酉时现于西方,辰星卯时出于东方;喻互不相关或势不两立)。

(20)、仿佛一夜之间春风吹来,树上有如梨花竞相开放。

4、岑参的读音。古代诗人

(1)、创刊!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简牍研究中心主办《简牍学与出土文献研究》(第一辑)出版!

(2)、再看岑参。清编《佩文韵府》“十二侵”部与“曾参”一同收入的有“岑参”,今天大多数工具书都是这样标音的,《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即是如此。但考察古人诗作的用例,则可知岑参之名并不是读shēn,而是应读cān的。《全唐诗》没有这种直接证据,但《全宋诗》写到岑参,并且把这个名字放在句末作押韵的不少,孔平仲《子瞻子由各有寄题小庵诗却用元韵和呈》第四句是“好奇兄弟有岑参”,处于押韵位,与之押韵的各字是庵、蚕、甘。洪皓《戏用迈韵呈吴傅朋兼简梁宏父向巨原》第八句是“好奇过岑参”,同韵字是骖、谈、鞍。刘克庄《又和感旧四首》其一的第六句是“汉喜虽小屈岑参”,也是押韵位,与之押韵的字是南、柑、酣。没有把岑参之名拿来与十二侵部字押韵的诗例。宋以后的诗没有很完整的总集,但仍然可检索到元代宋褧《初秋苦雨》第六句“沉吟漫尔忆岑参”,同韵字南、堪、簪。虽然《佩文韵府》将岑参收在“十二侵”部,但在搜韵网所收的元明清诗篇中找不到这样的韵例,而清代王树楠《定甫上公席中赠伯谦》第八句“大名原不属岑参”,同韵字蚕、南、贪,仍然还是像宋诗中一样看作是十三覃韵。

(3)、唐人诗句中多有“姓+排行(+名)”的称呼法。如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别董大》、《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等等,都如是称呼。但唐诗中却没有以“岑+三(叁)”的方式称呼岑参的。说明“岑+三(叁)”的叫法似乎行不通。

(4)、běi fēng juǎn dì bái cǎo zhé , hú tiān bā yuè jí fēi xuě 。

(5)、岑参在唐人诗歌中亦曾出现,如杜甫《渼陂行》之“岑参兄弟皆好奇,携我远来游渼陂”,然“参”不在韵脚,难以断其读音。岑参在宋人诗歌中屡屡出现,读音皆为can(餐),例如孔平仲《子瞻子由各有寄题小庵诗却用元韵和呈》:“二公俊轨皆千里,两首新诗寄一庵。大隠市朝希柱史,好奇兄弟有岑参。”洪皓《戏用迈韵呈吴傅朋兼简梁宏父向巨原》:“置驿复郑庄,好奇过岑参。优游聊卒岁,俛仰自无惭。”廖行之《书怀》:“邻墙饱听新诗句,尊酒相从几笑谈。闻道秋郊足佳趣,好奇谁复似岑参。”刘克庄《又和感旧》:“畏垒屡丰愧桑楚,汉嘉虽小屈岑参。新年闻说茅柴贱,陌上逢人各半酣。”但当今众多专家、教授,读岑参之“参”为shen(身);权威如《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第一版、第二版中,中国社会科学有文学研究所陈铁民撰写的辞条“岑参”,读音皆注为“censhen”。

(6)、現在蕭放教授轉來有關討論,我想我可以將這些年形成的若干意見,借此討論的機會跟大家交流一下,表逹我的一些想法,期望得到賜教。

(7)、岑参叙写了祖国西陲的壮丽山川等,对千变万化的边疆景色,给以生动夸张的艺术描绘,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的是边塞风雪,却给人以春意无边的感觉。

(8)、曹参,字敬伯,汉族,沛人,西汉开国功臣,名将,是继萧何后的汉代第二位相国,史称“曹相国”。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跟随刘邦在沛县起兵反秦,身经百战,屡建战功。

(9)、常常思念的人入梦,是人所常有的经验,所以这首诗读起来使人感到特别亲切。经验不同,也使人对诗的理解有异。夜间洞房独眠,春风使人知道季节已经转换,情随境迁,思念远在湘水之滨的美人更为殷切,也是很自然的,梦中片时走完几千里地,到了湘水之滨,同美人相会,也就很不突然了。

(10)、碛,沙漠。欲到天,似乎要到天上了,这是因为西北高原越向西去越高,在广阔的沙漠中骑马向上走,天就显得低了,人仿佛在上天。这种景象是很壮观的。第二句写离家后已经见到两次月圆,思家的情绪意在言外。三四句写沙漠万里,人烟断绝,还不知在何处住宿呢。

(11)、岑参岑参早期诗歌多为写景、抒怀及赠答之作。山水诗风格清丽俊逸,颇近何逊,但语奇体峻,意境新奇;感伤不遇,嗟叹贫贱的忧愤情绪也较浓。如《感遇》、《精卫》、《暮秋山行》、《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等。六年边塞生活,使岑参的诗境界空前开阔,造意新奇的特色进一步发展,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成为他边塞诗的基调。他既热情歌颂了唐军的勇武和战功,也委婉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悲惨。火山云、天山雪、热海蒸腾、瀚海奇寒、狂风卷石、黄沙入天等异域风光,也均融入其诗。代表作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轮台歌》。此外,他还写了边塞风俗和各民族的友好相处以及将士的思乡之情和苦乐不均,大大开拓了边塞诗的创作题材和艺术境界。

(12)、诗里提到的好奇兄弟中的“岑参”的“参”终于出现在韵脚了。“庵”、“参”、“蚕”、“甘”都在平水韵的“下平十三覃(tán)”韵。所以,当读为cān。

(13)、《戏用迈韵呈吴傅朋兼简梁宏父向巨原》-宋·洪皓(全宋诗卷1702节选)

(14)、那麽,這些歷史來源和它的現實讀音不一致的讀音,我們是否應該只重視早期歷史來源,完全不管現實讀音是否得到廣泛接受,將它們的現實讀音都改成符合早期歷史來源的讀音呢?有不少人希望這樣。按照這種願望,像我在上面所舉的作“幾,幾個”講的“數”就得改爲讀上聲,作“道路”講的“行”就得改爲讀xíng,“馮翊”的“馮”就得改爲讀féng,作“氣味”講的“臭”就得改爲讀chòu,也就是都要恢復符合早期音義匹配和古今音變規律的讀音,將那些習非成是、存雅存古等原因造成的讀音給淘汰掉。

(15)、人們希望獲取岑參中“參”的正確讀音,這種刨根問底的執著精神應該得到鼓勵。我們做學問,就是要有這麽一股子執著勁兒,不能滿足於當一個“差不多先生”,“差不多先生”是不思進取的一種表現。胡適在1919年發表過一篇文章《差不多先生傳》,挖苦那些滿足於“差不多”做派及熱衷於這種做派的人。我很同意他的一些分析,希望我們都做個“較真兒先生”。我們想得到“岑參”中“參”的確切讀音,就是想做“較真兒先生”。岑參中“參”讀什麽,看起來是個具體字的讀音問題,其實沒那麽簡單,它關涉到“岑參”中“參”的得名由來,古代人名的當代規範讀音,以及多音多義字“參”的音義匹配及其變化等問題,值得大家嚼一嚼。

(16)、同样给后人出了难题的诗人,还有王昌龄。他写给岑参兄弟的诗,也是如此。

(17)、岑参的诗题材很广泛,除一般感叹身世、赠答朋友的诗外,他出塞以前曾写了不少山水诗。诗风颇似谢兆、何逊,但有意境新奇的特色。象殷番《河岳英灵集》所称道的"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暮秋山行》),"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等诗句,都是诗意造奇的例子。杜甫也说"岑参兄弟皆好奇"(《美陂行》),所谓"好奇",就是爱好新奇事物。

(18)、名和字不一样,这个大家已经熟悉了。举个例子,比如屈原,课本里说他是楚国王室的后代,可看过《芈月传》的都知道,楚国的王姓是“芈”啊,为什么他姓“屈”?原来这个屈就是氏。屈原的原也不是名,是字,他的名为“平”,因此屈原应该是姓芈,氏屈,名平,字原。

(19)、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现存诗三百六十首。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有《岑参集》十卷,已佚。今有《岑嘉州集》七卷(或为八卷)行世。《全唐诗》编诗四卷。

(20)、很显然,输入法是在提示我们(shēn)才是正确的读音。不光是输入法,百度百科也是这样的读音:

5、岑参的读音

(1)、要说明的是,古人也有人对此持怀疑态度的,如南宋高似孙(1158—1231)在《子略》卷引述其父高文虎《史记注七十二弟子传》观点,根据有两条,一是《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曾参字子舆。名与字相关联,“参”应即通“骖”。其高文虎谓:“晋灼读音如宋昌骖乘之参。”他的意思应是说《汉书·文帝纪》现在通行本有“乃令宋昌骖乘”句,而晋灼《汉书集注》版(现已亡佚)可能作“参乘”,或者晋灼注认为“骖”与“参”音义相通。高文虎父子的意见有一定道理,但是理由并不十分充足,而《说文解字》在前,因此高说并不能得到一般人响应,后世一般人仍然认为曾参之名与星宿有关,读shēn。

(2)、天宝后期,唐帝国内政已极腐败,但在安西边塞,兵力依然相当强大。岑参天宝十三载写的《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一诗就曾经描写了当时唐军的声威:"胡地苜蓿美,轮台征马肥。大夫讨匈奴,前月西出师。甲兵未得战,降虏来如归。橐驼何连连,穹帐亦累累。阴山烽火灭,剑水羽书稀。"这种局面一直保持到安史之乱发生。岑参的边塞诗就是在这个形势下产生的。因而成为边塞诗派的代表。

(3)、司马相如字长(zhǎng)卿,曾任文园令,后人又以文园代指他。唐诗人刘长卿字文房,其名应从司马相如得,也自然应同样读zhǎng。

(4)、我们以唐人律诗为依据,杜甫有五律《赠陈二补阙》:

(5)、我們不能以現代漢語普通話正音的要求爲由去規範閱讀古書帶來的讀音。例如當“歸”字借作“饋”字用時,我們不能要求按照“歸”字普通話的常見讀音讀作guī;“剝”借作“攴”字用時,我們不能要求按照“剝”字普通話的常見讀音讀作bō。“數”在古代有“屢次”的意義,它的古讀折合成今音是shuò;有“密”的意義,它的古讀折合成今音是cù;有“急速”的意義,折合成今音是sù,我們不能要求按照“數”字普通話的常見讀音讀作shǔ或shù。有人沒有看出二者間的差別,片面地將古書特殊字音只當作字音問題,忽視了字音背後的意義,忽視了科學的歷史觀和系統觀,歪曲理解普通話正音工作,相當於做了個“差不多先生”,誤以爲閱讀古書時碰到的讀音也要根據自己所理解的普通話正音的要求去規範它,胡亂改動古書中的一些特殊讀音,跟歷史傳承對不上榫,造成古書閱讀的混亂,這是應該得到糾正的。

(6)、岑参其名“参”,读音为“can”或“餐”,还是“shen”或“身”,长期众说纷纭。曾询问一众学生,几乎都说读“shen”。岑参《感旧赋》云:“国家六叶,吾门三相矣。”三相指其曾祖父岑文本(595―645)相太宗,伯祖岑长倩(卿?)相高宗、周帝武则天,伯父岑羲相睿宗。然岑长倩因反对武则天立武承嗣为太子等事,得罪诸武,被诬谋反而斩于市,五子同赐死。岑羲亦因涉嫌太平公主谋逆,被诛而籍没其家,亲族放逐略尽。岑参父岑植,字德茂,为岑文本之孙,弱冠补修文生,明经擢第,解褐同州参军,迁蒲州司户参军,玄宗初坐亲累,贬夔州云安丞,丁忧后调衢州司仓参军,擢润州句容令,历仙、晋二州刺史。岑植有五子,即渭、况、参、秉、垂(或作“亚”),取名依据未详,或有参秉国政、复兴祖业之意。

(7)、古观岑且寂,幽人情自怡。——皮日休《三宿神景宫》

(8)、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

(9)、岑参殁后30年,其子岑佐公收集遗文,请杜确编成《岑嘉州诗集》8卷,是为岑诗编集之始。到宋代,演变为8卷、7卷、10卷三种刊本。宋刊10卷本今不传。

(10)、píng jūn chuán yǔ bào píng ān

(11)、故 园 东 望 路 漫 漫,

(12)、sàn rù zhū lián shī luó mù , hú qiú bù nuǎn jǐn qīn bó 。

(13)、现代汉语中,岑多用作名词,如:岑,国名。…今梁国有岑亭。——《正字通》。

(14)、在學校、學院和學界的大力支持下,《簡牘學與出土文獻研究》第一輯已正式出版,由劉釗主編,洪帥執行主編,西北師範大學文學院簡牘研究中心主辦,商務印書館2022年11月出版。

(15)、李行健主編:《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第三版),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語文出版社,2014年

(16)、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

(17)、建业南五里有山冈,其间平地,吏民杂居。东长干中有大长干、小长干,皆相连。地有长短,故号大、小长干。《韩诗》曰“考磐在干”,地下而黄曰干。

(18)、此诗描写西域八月飞雪的壮丽景色,抒写塞外送别、雪中送客之情,表现离愁和乡思,却充满奇思异想,并不令人感到伤感。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浪漫理想和壮逸情怀使人觉得塞外风雪变成了可玩味欣赏的对象。

(19)、                     

(20)、既然在古代存在着一些“音義再配”現象,那麽我們是不是應該給所有的再配現象都打開方便之門呢?不能這樣幹。我們說,語言本身是一種歷史傳統,因此音義匹配無疑是一種歷史傳統,這種傳統是可以改變的,但要形成社會的一種共識。岑參的“參”讀shēn,這是社會形成的新傳統,我們不能主觀上要求變回到唐宋時期的狀態。但是有很多“音義再配”只是一種個人現象,沒有成爲社會共識,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不能給它們以規範的地位。

(1)、读cēn,为“参差(cēncī)”之“参”。参差:指长短不齐。

(2)、fēn fēn mù xuě xià yuán mén , fēng chè hóng qí dòng bù fān 。

(3)、老实说,以前还真没注意过这个读音,不知为何就一直读作cān,但这一次倒被引发了兴趣——为什么就该读shēn呢?

(4)、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09年

(5)、古人都那么讲究吗?那倒不是,只有贵族才那么讲究。贵族嘛,就得把日常生活中的礼仪搞得特别繁琐,才能跟普通老百姓区分开来。于是我们也就了解到,“字”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家才有的。别说字了,普通老百姓连“名”也不一定有,大家知道朱元璋本名是“朱重八”,这重八哪里是正规的名呢,大概就是按家族的排行随便叫的,好像朱老朱小三一样。

(6)、刘长卿的“长”不念cháng,念zhǎng。中国古人的排行中,年岁长的,称为“长卿”,年岁小的,称为“少卿”。

(7)、要么读错了无知者无畏地怪他们的名字叫得太怪。

(8)、《说文解字》:“参,商星也。从晶,㐱声。”。三星同辉并列是参之范式。

(9)、万公长慢世,昨日又隳官。纵酒真彭泽,论诗得建安。家山伯禹穴,别墅小长干。辄有时人至,窗前白眼看。

(10)、陈子升,明末清初人。永历时以诸生授兵科给事中。诸生,明清两代称已入学的生员。

(11)、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诗歌意境新奇,风格奇峭,气势磅礴,想象丰富,词采瑰丽,热情奔放,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其诗歌的题材涉及到述志、赠答、山水、行旅各方面,而以边塞诗写得最出色——在盛唐时代,岑参写的边塞诗数量最多,成就最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