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威格的代表作品
1、茨威格的代表作品三作家
(1)、出身于犹太人家庭的茨威格是著名的和平主义者,他不愿意被征召进奥地利军队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坚称“永远不写一句赞美战争的话”。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在纳粹的逼迫威胁下,茨威格不得不背井离乡,离开萨尔茨堡流亡英国、巴西,1942年在孤寂与幻灭中,和妻子双双自杀,为他的一生蒙上了一层悲剧色彩。
(2)、茨威格无疑就是其中的典型之这个时代的弃儿,最终以自杀抗议屠杀,以此作为与那个世纪最后一搏,在充满血腥与罪恶的二十世纪奏出了一曲绝响,留给后人的是永远无法弥补的哀惋。
(3)、1942年,完成自传《昨天的世界》;2月22日同他的第二位夫人绿蒂·阿尔特曼(33岁)在里约热内卢近郊的佩特罗波利斯小镇的寓所内双双服毒自杀。
(4)、这时候已经到了下午一点。拿破仑的四次进攻都被击退,但是这些进攻也把威灵顿的核心防卫给松动了。拿破仑又在组织决定性的冲锋。他增加了“贝尔—阿利安斯酒馆”(Belle-Alliance)前的炮兵力量。赶在炮手们在山丘之间挂起烟雾的帐幔之前,拿破仑还要亲自看一眼这厮杀的场地。这时他注意到来自东北面向前挺进的一团影子,似乎是从树林里涌出来的。新的部队!每个望远镜马上都转向这里:是格鲁西大胆地违背他的命令、在紧要关头奇迹般回来了吗?不是,一位俘虏说,这是布吕歇尔将军的前锋部队。皇帝第一次意识到,那支被击溃的普鲁士军队已经摆脱了追击,在努力尽早与英军会合,因此他自己三分之一的兵力完全是毫无用处地在空跑。他马上写信给格鲁西,交代给他的任务是不惜一切代价保持与主力部队联结在一起,阻止普鲁士军队进入厮杀。与此同时,内伊元帅接到了发动进攻的圣谕。在普鲁士军队到达之前,威灵顿必须被击溃:当胜算的机会突然变得如此渺茫之时,似乎没有什么行动可以算得上冒失的了。整个下午都是令人恐惧的进攻,一直有新步兵加入。这些步兵向被炮击过的村庄发起冲锋,他们总是被赶下来,随后他们总是再举起飘扬的旗帜,冲向已经被冲散的方阵。但是,威灵顿依然还能抗住,格鲁西依然还没有消息。
(5)、于是,他感到心力交瘁。这不是肉体的疲劳,而是心灵的疲惫。所以他在完成自传《昨天的世界》之后,选择和夫人服毒自杀。
(6)、小说和人物传记之外,特别要推荐一下茨威格这本回忆录《昨日的世界》。
(7)、代表作品:《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心灵的焦灼》、《昨日的世界》斯蒂芬·茨威格——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StefanZweig,1881年11月28日—1942年2月22日),奥地利小说家、诗人、剧作家、传记作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象棋的故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长篇小说《心灵的焦灼》,回忆录《昨日的世界》,传记《三大师》和《一个政治性人物的肖像》。
(8)、从皇帝拿破仑到南极探险家斯科特,从“逃犯”航海家巴尔博亚到创作出《马赛曲》的普通小兵鲁日,茨威格的目光不只是朝着那些功成名就身居高位的大人物,他同样看到了更多平凡小人物在历史进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他用一个个故事,向强者致敬,向失败者还以其应有的尊严。一定程度上,这也是作家茨威格追求一生的精神品质:平等,尊重,美。
(9)、内容简介:《象棋的故事》是茨威格生前发表的最后一部中篇小说。小说表面上讲述了一条从纽约开往南美的轮般上一位业余国际象棋手击败了国际象棋世界冠军的故事,实际上讲诉了纳粹法西斯对人心灵的折磨及摧残。推荐理由:作为人文主义者的茨威格借这篇小说表达了他对纳粹法西斯的痛恨。他以这种文学形式的抵抗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行列。
(10)、1928年,茨威格到苏联旅行,在那里他的作品通过高尔基(MaximGorki)的努力出版了俄语译本。同时他写作传记,他受弗洛伊德(Freud)的思想影响,偏重对人物的心理分析。他曾经写了巴尔扎克(Balzac)、狄更斯(Dickens)、陀思妥耶夫斯基(Dostojewski)等人的传记。1929年他完成《旧书商门德尔(Buchmendel)》。1930年茨威格将他的作品《精神疗法(DieHeilungdurchdenGeist)》题献给爱因斯坦。
(11)、读者在下单购买本期书单时,输入优惠码“7U6B8G”,即可享受“100-20”满减优惠。优惠码只适用于购买本书单的图书。
(12)、但也只有冒险一探,把那些见不得光的东西打捞上来,我们也才能得见人性的全貌。
(13)、1942年2月22日,茨威格和第二任妻子夏洛特·阿尔特曼在里约热内卢附近的彼得罗波利斯(Petrópolis)双双服用镇静剂自杀——“出于自愿和理智的思考”,出于对他的“精神家园欧洲”的毁灭的痛心。
(14)、读这篇小说还让人想起科幻小说《化身博士》,不管政治正确与否,两面人的存在,正是因为每个人都有不见光的一面。
(15)、1928年应邀赴前苏联,与高尔基结识,且完成了由三本书组成的作家传记《世界建筑师》:《三位大师》(巴尔扎克、狄更斯、陀斯妥耶夫斯基)《与魔的搏斗》(荷尔德林、克莱斯特、尼采)《三位作家的生平》(卡萨诺瓦、斯汤达、托尔斯泰);出版了由12篇人物故事组成的集子《人类群星闪耀时》;(3)
(16)、茨威格借历史之手,为平凡人的激情奉上赞歌,向伟大人物抗争命运时的坚强信念致敬,并给黯然陨落的失败者以应有的尊严,因为在人类历史的夜幕上,他们才是恒久闪耀的群星。
(17)、《艾丽卡·埃瓦尔德之恋》短篇小说集1904
(18)、法西斯上台前,茨威格的创作如日中天,在德国作家中拥有读者之众,很少有人能超过他。他的作品雅俗共赏,销售量直线上升,他思想深邃而不流于晦涩,文字平易而不流于肤浅,情节动人而无斧凿的痕迹。
(19)、《火烧火燎的秘密》在另外的版本中又叫《灼人的秘密》。虽然主体上是儿童视角,从小男孩埃德加的眼中写一个风流浪荡的男爵如何勾引他的母亲,但是小说在一开始是从男爵的视角切入的,随后又数次切换。这种视角上的变换给小说带来阅读上的新鲜感。
(20)、300元。获赠蒋勋先生美学书一本,龙应台“人生三书”其中一本,静播频道签章笔记本,仓央嘉措版书签。
2、茨威格的代表作品传记
(1)、AberdiesesKindwarallesfürmich, waresdochvonDir,nochmalsDu,abernunnicht mehrDu,derGlückliche,derSorglose,denichnicht zuhaltenvermochte,sondernDufürimmer–so meinteich–mirgegeben,verhaftetinmeinemLeibe, verbundeninmeinemLeben.NunhatteichDichja endlichgefangen,ichkonnteDich,DeinLebenwachsen spüreninmeinenAdern,Dichnähren,Dichtränken, Dichliebkosen,Dichküssen,wennmirdieSeele danachbrannte.Siehstdu,Geliebter,darumwarich soselig,alsichwußte,daßicheinKindvonDirhatte, darumverschwiegichDirs:dennnunkonntestdu mirnichtmehrentfliehen.
(2)、《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作品讲述的是一个陌生的女人,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饱蘸着一生的痴情,写下了一封凄婉动人的长信,向一位著名的作家袒露了自己绝望的爱慕之情。小说以一名女子最痛苦的经历,写出了爱的深沉与奉献。
(3)、《昨日的世界》回顾了茨威格的一生,从童年求学到漫游欧洲,与无数文化名人的交往,亲眼见证了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欧洲文化、艺术与文明一段黄金爆发期,以及世界大战带给他以及一整代欧洲人的幻灭:
(4)、主演:AgnèsJaoui、MichelSerrault 等
(5)、前面推送的《刘慈欣的短篇小说》就是如此,我将相似的作品归类之后品评,方便读者清晰地看到作者的创作脉络。茨威格也不例外,在我阅读了他的大半部分的中短篇小说后,作品与作品之间隐秘而紧密的纽带逐渐浮现出来,于是,我同样作了简单的归类,并想出一个个概括性的名字,如同电脑里的文件夹名。
(6)、故事以一位维也纳的男作家在四十一岁生日当天收到一封没有署名和地址的信为开头,讲述了一个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
(7)、茨威格出身富裕犹太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日后周游世界,结交罗曼·罗兰和弗洛伊德等人并深受影响。创作诗、小说、戏剧、文论、传记,以传记和小说成就最为著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从事反战工作,1934年遭纳粹驱逐,流亡英国和巴西。1942年在巴西自杀。(1)
(8)、宁浩最新上映的电影《疯狂的外星人》,探讨了人的身份和地位的话题,这部电影的让人玩味的荒诞在于用服饰和科技区分文明高下等级的方式导致一系列的阴差阳错。
(9)、下面的两篇小说是叙事人讲故事的典型代表,当事人讲述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
(10)、茨威格描述到:“他(激进派传道士法雷尔)用很远也能听见的声音问那个濒临死亡的人(塞尔维特),是否发誓放弃他以反对三位一体为目标的教义,以此来获得较为温和的处决的恩惠。然而,恰恰在这最后的时刻,使这个平素表现平平的人的形象在道德上得到升华。塞尔维特重新拒绝人们所提供的交易,果断地实现自己从前的誓言:准备为自己的信念忍受一切。”于是塞尔维特选择在火刑柱上被文火烘烤至死而绝不改变,这残酷的折磨持续了半小时之久。
(11)、主演:尤尔根斯·库尔特、克莱尔·布鲁姆 等
(12)、同样的道理还可以用在《马来狂人》里,主人公也在那么一个瞬间对前来寻求帮助的女子产生了邪恶的念头,致使这个未婚先孕的女人为保持名节而丧生于污秽的小屋里。他追悔不已,这个在马来西亚的荷兰人,长期与底层社会的渣滓混在一起的医生,遵照了那个女人的遗言,为维护她的名声,以命相搏,与她的棺木一起葬生大海。
(13)、《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写一个贵妇人企图用道德去感化一个赌徒而最终失败了。作者探讨人的多面性和复杂性,表面看似冷若冰霜的贵妇人,也曾有那么一天激情似火,莫名其妙地爱上一个赌徒,被非理性趋势去做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14)、1911年,结识弗洛伊德,并一直保持友谊;悲剧《滨海之宅》问世,次年上演;第二本小说集《初次经历—儿童国度里的四篇故事》出版,收录《朦胧夜的故事》、《家庭女教师》、《灼人的秘密》和《夏天的故事》;以青春萌发期的儿童视角去观察为情欲所主宰的成人世界,去探索去描绘为情欲所驱使的人的精神世界,这成为他此后作品的一个基调,他把这部小说集称为他“链条小说”最初的一部。(3)
(15)、如果非要给茨威格贴一个现代主义或现实主义的标签,那么肯定还是现实主义更加恰当,他的作品整体上偏于写实,几乎没有怪诞的情节出现,可是他喜欢博采各家之长,还能看出现代主义的痕迹,其中最明显的莫过于叙事模式的精心设计,独见匠心所在。
(16)、给小说排优劣顺序是一件很不靠谱却让人乐此不疲的事情,如果非要我选出一篇最喜欢的茨威格的小说,那么我就选《感情的混乱》。
(17)、小说在人道主义突出的内涵中,以牺牲的精神作为人性具体表现。C太太是一个充满仁爱和牺牲精神的人道主义女性形象,通过对她“非理性激情”的刻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丑恶虚伪的社会关系,赞美了人与人之间同情、仁爱、自我牺牲来拯救的精神,也能深刻的表达作家人道主义济世救世的理想。茨威格的人道主义情怀基调是现实主义,他尤其选择资产阶级社会中“柔弱的人”妇女的不幸遭遇来作为题材,谴责对女性的不尊重和对人善良品质的残害,在男权社会下相比较同情女性,并为女性付出的代价作出牺牲给予了深深的感激。
(18)、此外,茨威格还有很多精彩作品,诸如:《孪生姐妹》《女人和大地》《是他吗》《日内瓦湖畔的一个插曲》等等,都值得一读,这里不赘述。
(19)、从整体上观照,茨威格的小说主题上并不难懂,思想过于正确而明显,不像卡夫卡那般奇诡深邃、晦涩难懂,但却给人以非常大的感动或震撼;他小说艺术手法中规中矩,没有什么创新,不如卡尔维诺那般剑走偏锋、标新立异,但是稳妥、恰当,是可模仿可学习的。
(20)、阅读这篇小说是情感越陷越深越积越厚,最后迅速升华、訇然炸裂的过程。可能一开始不理解女主人公为爱献身、泥足深陷,世上怎会有这样的傻女人,但是你会逐渐进入她的心灵,明白她是在用纯情的爱意开拓生命的疆域。她甚至已经虚化,成为纯粹爱情的符号。
3、茨威格的代表作品长篇小说
(1)、欧洲两千多年来传统雕塑艺术的集大成者、20世纪新雕塑艺术的创造者。
(2)、茨威格在诗、短论、小说、戏剧和人物传记写作方面均有过人的造诣,尤以小说和人物传记见长。代表作有小说《一个陌生女子的来信》、《象棋的故事》等;传记《三位大师》、《同精灵的斗争》等。茨威格对心理学与弗洛伊德学说感兴趣,作品擅长细致的性格刻画,以及对奇特命运下个人遭遇和心灵的热情的描摹。
(3)、从来没有谁的作品能在丰盈与紧凑、澎湃与克制之间达成如此绝妙的平衡,茨威格做到了,每一篇都震撼人心、回响悠长。他自己在传记作品里也说,他无法忍受无关主题的冗余文字,他要让小说的每一行都跳动着高潮的节奏。这样的观点,与我本人的趣味不谋而合。
(4)、茨威格对欧洲是迷恋的,他在维也纳的生活方式就是当时流行的艺术,早上起来读报,诗歌以及哲学著作。在咖啡厅和剧作家成群结队的交谈,碰撞出新的剧本。他形容那是安全的世界,可以不用考虑身份和护照,全情投入事业及创作,事物也可以极致细化和自由。在茨威格看来,当时欧洲的优雅,就相当于酒店门童也能随时唱里尔克的诗歌那样,直到一战开始,这种巨大文化底蕴的生活,被冲刷殆尽。
(5)、《无形的压力》中的画家逃到瑞士,但是德国的征兵令还是抵达了他的寓所,那股意识形态的无形的压力在迫使他应征入伍。整篇小说都是写他与妻子在反抗和顺从之间来回挣扎的心理拉锯战。直到最后画家亲眼目睹了从战场归来的伤病,才如梦初醒,才知道国家机器在骗人,在残害人,反抗的意志反败为胜。
(6)、Ichwarimmer umDich,immerinSpannungundBewegung;aber DukonntestessowenigfühlenwiedieSpannungder Uhrfeder,dieDuinderTascheträgstunddiegeduldig imDunkelDeineStundenzähltundmißt,Deine WegemitunhörbaremHerzpochenbegleitetundauf dienureinmalinMillionentickenderSekundenDein hastigerBlickfällt.
(7)、茨威格的传记文学创作,与他生活的时代和历受的教育关系极为密切。维也纳养育了茨威格,培育了他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追求,培养了他无与伦比的艺术鉴赏力,造就了他的艺术才能。他深受西方人道主义精神熏陶,又批判地接受尼采超人哲学、泰纳、罗曼·罗兰、斯特拉奇和弗洛伊德等人的思想、学说。(7)
(8)、这篇小说不是以故事情节取胜,而是以最细腻、精致的笔触把人物内心激烈的痛苦挣扎展现出来,茨威格的心理分析都是平铺直叙,但是却处处充满人格的激烈斗争,通过外在的行为语言,内在的心理分析,很多在人物身上不恰当的行为,不该发生的感情,不合常理的想法都能找到合理的解释,把人物心灵纠结的过程展现出来,让读者们能感受到灵魂的震动。
(9)、关于茨威格的作品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首先,茨威格的小说大多都以情感,还有男女之间奇妙的爱情,以及人类生活所必须的激情为主题而展开的各种题材、风格的作品。而且茨威格最擅长的就是用细腻的写作手法通过描写人物的心理情况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的。茨威格的作品除过细腻的心理描写之外,他的作品很多都以年轻男女为主题,通过描写年轻人的冲动,以及对爱情的向往来表现出作品最能打动人的地方。
(10)、对于影响历史进程的著名人物和事件,茨威格也挖掘出足够的细节,巧妙地展现人类命运的因缘际会:拿破仑和整个欧洲对抗,却因为格鲁西将军犹豫一分钟,最终兵败滑铁卢;英国探险家斯科特在艰苦的酷寒天气里率队前往南极点,发现别人已经捷足先登;列宁越过重重险阻抵达芬兰车站时,整个世界都将面临翻天覆地的变化。
(11)、Laconfusiondessentiments
(12)、《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由奥地利的著名作家茨威格创作的,是其代表作之讲述的是一个陌生的女人,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饱蘸着一生的痴情,写下了一封凄婉动人的长信,向一位著名的作家袒露了自己绝望的爱慕之情。小说以一名女子最痛苦的经历,写出了爱的深沉与奉献。
(13)、本期书评君联合当当网,给喜欢茨威格的朋友们带来了独家福利:购买本期推荐的《茨威格精选集》,可以在当当五折的基础上,再享受“100-20”的优惠福利。(满减规则,见底部介绍)
(14)、大凡自杀,多半缘于对社会和人生的绝望。对于身怀忧患意识而又无力同命运抗争的文人尤其如此。就某种意义而言,人类执着的精神于飞蛾扑火有着惊人的相似,同样专注于自己所追逐的目标,甚至不惜以自我毁灭的方式——正是这种方式,二十世纪才诞生了那么多悲剧性的伟大人物。
(15)、茨威格的传记文学创作植根于西方文化的沃土和现实生活,深受人道主义的滋润,受到尼采、泰纳、罗曼·罗兰、斯特拉奇和弗洛伊德等的影响,深入传主的内心世界,细致人微地展现传主心理的发展与变化。(8)
(16)、《普拉特尔的春天》写一位贵妇人因为裁缝没有及时做好礼服突发奇想决定穿上一件朴素的衣服去普拉特尔公园游玩,她仿佛又回到了从前的少女时代,再没有人惊呼她的美貌。在这一天之内,她奇遇一般经历了一段爱情。
(17)、茨威格自杀之前,德国法西斯上台,纳粹分子陷入狂热状态。他们焚烧进步作家和犹太作家的书籍,以表示对法西斯主义的信仰,对元首的忠诚。大批进步人士,犹太血统的知识分子和科学家、作家受到迫害,关进集中营,或被迫流亡国外,德国国内一片白色恐怖。
(18)、1936年,发表以中世纪的宗教改革为背景的传记《卡斯台里奥反对加尔文》;长篇小说《心灵的焦躁》,1940年被搬上银幕。
(19)、他没有德国作家故弄玄虚的通病,没有玩深沉的“哲理思考”,也没有为卖弄渊博而故意生造出来的古怪词句。茨威格这种纯正真切平易近人的风格,是他赢得读者的主要原因。在广大读者心目中,茨成格既是个杰出的艺术家,又是个能给人以慰藉、启迪的朋友。
(20)、LetterfromanUnknownWoman
4、茨威格的代表作品初中
(1)、这是茨威格流亡于国外时所写下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一个悲剧故事。不同于他的中短篇,这部长篇故事,情感连绵不断,却又“让子弹飞了一会儿”。茨威格笔下的故事总是那么神奇,像精彩的剧本一样,很有“镜头感”,而他细腻生动的描写,却又是电影镜头无法表现出来的。
(2)、儿童视角:《家庭女教师》《火烧火燎的秘密》
(3)、小说表面上讲述了一条从纽约开往南美的轮船上一位业余国际象棋手击败了国际象棋世界冠军的故事,实际上讲诉了纳粹法西斯对人心灵的折磨及摧残。作为人文主义者的茨威格借这篇小说表达了他对纳粹法西斯的痛恨。他以这种文学形式的抵抗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行列。
(4)、因为有侦探的性质,我不想剧透,在此不写情节。
(5)、主演:克劳斯·马利亚·布朗道尔、费·唐纳薇等
(6)、1942年2月22日,茨威格与妻子服毒自杀
(7)、到了二战,茨威格及全世界的人民的处境更为不妙。如果说一战时,茨威格还有捍卫自己内心的坚定,那二战则是彻底将这位世界主义者的精神家园摧毁败尽。在见证了人们随着希特勒上台而集体变得盲目和麻木的多数人那丑恶的面目,以及作品在德国被禁,奥地利沦陷时,他惊觉自己已经失去太多,便开始了漫长的流亡。
(8)、0《别闹了,费曼先生》:著名故事大王、艺术家R·P·费曼和R·莱顿联手写成的费曼先生自传。这本书轻松有趣,不同于一般的传记,读来令人忍俊不禁,但从中我们却可以看到很多截然不同、值得思考的方面,让我们感悟更多。
(9)、作品于1938年出版,茨威格流亡国外,他的著作被列为禁书,遭到焚毁。直到战后,双城电影公司将它改编为电影,才成为畅销书。而1981年,茨威格诞辰100周年之际,奥地利广播电视台拍摄电视片《心灵的焦灼》。
(10)、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斯蒂芬·茨威格加入了英国国籍。他离开了伦敦,取道纽约、阿根廷和巴拉圭到达了巴西。
(11)、忏悔独白:《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马来狂人》
(12)、1920年,与离异并带有两个孩子的温德尼茨结婚,创作《三位大师》;1922年,出版“链条小说”的第二本小说集《热带癫狂症患者》,收录《热带癫狂症患者》《奇妙之夜》《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芳心迷离》等,写成年期的情欲,展示由情欲所控制的成年男女的心态,它们在潜意识的驱使下犯下了所谓的“激情之罪”。(3)
(13)、北京大学德语系教授张玉书评价道:“作者(茨威格)以广博的历史知识和重点集中的细节描写,使这些事件摆脱浓重的历史迷雾,形象生动地突显在读者面前……茨威格写得凝练,但并不枯燥,材料建材适度,描绘精确,把千钧一发的紧张瞬间写得可信而又真实。茨威格满腔热情地歌颂人的巨大的精神力量,使人振奋,故事写得集中、生动、文笔优美,虽是真人真事,却写得精彩紧张,和虚幻的小说相比,自会因真实确凿而具有独特的魅力,既介绍了历史知识,阐述了人生哲理,又让人得到艺术享受,这是茨威格雅俗共赏的读物之一。”
(14)、还有一种观点是,女主的爱情并不卑微也不懦弱,恰恰相反,她是极其骄傲地爱着一个人。她那漫长又激烈的恋情,一生未吐露一字,原因只在于:他不爱她,她又不肯要他俯身相就。她不仅不懦弱,还比许多姑娘勇敢的多。她对他从暗恋,钟情,到欢爱,孩子出生,他们俩的关系已经进无可进。她一步步把路走到了头,结局却比从来不曾接近他更让她绝望。因为她意识到,她已经给了她所能给的一切机会,让他走近她,了解她,可无论是那个他不认识的小姑娘,还是与他多次欢愉的女人,他们之间一直存在着无法跨越的鸿沟。她深知他最爱的是自由,他穿梭在各种女人之间,从不停留,因为他要的仅仅是新鲜的快乐和短暂的刺激。也许他会因为怜悯或者是孩子而留住她,可是她知道他不会觉得幸福,她也不能容忍自己为爱乞讨。整个悲剧的源头就在于她的骄傲和优雅,她忠于的不是爱情里的道义,否则也不会沦落风尘,她只忠于自己。怀着对作家的热忱,她无法勉强自己屈就于人。对自己心意的忠诚和对对方爱情的绝望,混杂成了这种飞蛾扑火的骄傲。
(15)、1929年,历史人物传记《约瑟夫·福煦》;1931年,出版《通过精神进行治疗》;1932年,历史人物传记《玛丽·安东内特》;
(16)、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他比较喜欢某种戏剧性的情节。但他不是企图以情节的曲折、离奇去吸引读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比如我们曾经在课文中学到的《列夫·托尔斯泰》便是来自他的手笔。茨威格的作品有哪些茨威格的代表作:《象棋的故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心灵的焦灼》、《昨日的世界》、《三大师》、《一个政治性人物的肖像》、《出游》、《艾丽卡·埃瓦尔德之恋》、《情感的迷惘》、《三位作家的生平》、《变形的陶醉》等。
(17)、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但他不是企图以情节的曲折、离奇去吸引读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代表作品有《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伟大的悲剧》《列夫·托尔斯泰》《从罗丹得到的启示》等。
(18)、24HoursintheLifeofaWoman
(19)、在短篇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里,一个男子在41岁生日当天收到一封没有署名和地址的信,这封信出自一个临死的女人,讲述了一个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而这个故事的男主人公——也就是收信的男人,却始终对此一无所知。这是一个关于暗恋的故事,却塑造了一位深情、自尊、内心强大、自由追求爱情的女性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