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说过精选108句

励志短句
评论 2024-05-11 浏览

弗洛伊德不是个好东西

1、弗洛伊德错了吗

(1)、无知的冲突带来最可怕的破坏力,而被看见的冲突,就像被意识之光照亮的黑暗、被大海接纳的洪水,终于不再那么危险。

(2)、    在1895年,在《论在神经衰弱中区分出焦虑神经症为一特征症候群的根据》这篇文章里面,根据功能主义的代表费希纳提出的恒定性原则,即一定数量的兴奋会保持一个恒定的原则,弗洛伊德提出,性紧张的兴奋的积累会导致焦虑作为一个出入,会直接转化成焦虑。这是弗洛伊德早期的观点。

(3)、但他觉得艺术作品一定要有真实的东西在里面。

(4)、这两种焦虑,一为“浮动着的”期待的恐怖,一为附着于某物之上的恐怖症,二者各自独立,没有相互的关系。这一种不是另一种进一步的结果;它们很少合而为即使混合起来,也很偶然。最强烈的一般性忧虑也不一定造成恐怖症;反过来说,终身患空间恐怖症的人也不一定便有悲观的期待的恐怖。有许多恐怖症,例如怕空地,怕坐火车等,都是长大时习得的;还有些恐怖症,例如怕黑暗,雷电,动物等,则似与生俱来。前者为严重的病态,后者则为个人的怪癖;无论何人若有后者的一种,便可怀疑兼患同类的他种。我还要申明一句:所有这些恐怖症都应属于焦虑性癔病;换句话说,我们以为它们和所谓转化性癔病有密切的关系。

(5)、索尔姆斯:确实。人类对自身在演化中所处的位置感到骄傲:唯独哺乳动物拥有宽阔的大脑皮层,而我们人类的大脑皮层面积甚至更大。这是我们在意识神经科学史上所犯下的最大错误。关于大脑皮层是意识来源的证据非常薄弱。如果你把一只新生哺乳动物——比如一只小鼠——去皮质化,它不会丧失意识。它不仅早上会醒来,晚上去睡觉,它还会跑来跑去、挂在栏杆上、游泳、吃东西、交配、玩耍、把幼崽抚育养大。所有这些情感行为离开了大脑皮层依旧存在。

(6)、在《释梦》中,弗洛伊德也有一些武断的推论,比如:梦中有突出物的器皿就一定代表着男性性器官,以及,“所有的梦都是未满足的愿望的重现”,这来源于他对人性本能论的执着。

(7)、2005年,非法拥有毒品,被判服刑10个;2007年,入室抢劫。

(8)、忧虑在儿童心理学中是一种很普通的现象,我们很不容易决定它究竟是真实的或神经病的焦虑。研究了儿童的态度之后,这两种焦虑的区别便确实成问题了。因为一方面,儿童害怕生人以及怕新奇的对象和情境,那是不足为奇的,我们只要一想起他们的柔弱和无知,便不难加以说明了。因此,我们以为儿童有一种强烈的真实焦虑的倾向;假使这种倾向得自遗传,那也只是因为合于实用的要求。儿童似乎只是在重演史前人及现代原始人的行为,这些人因为无知无助,对于新奇的及许多熟悉的事物都经验着一种恐惧之感,然而这些事物在我们看来已不再是可怕的了。假使儿童的恐怖症至少有一部分被视为人类发展的初期的遗物,那也正符合我们的期望。

(9)、如果你想要在你家墙上挂上这个罪犯的像,那你请便。

(10)、再回过头来讲恐怖症吧:我现在希望你们已认识到仅仅解释恐怖症的内容,仅仅研究它们的起源——例如造成一种恐怖的这一对象或那一情境——而不管其他,那是绝对不够的。恐怖症的内容的重要等于显梦——只是一种谜面。我们要承认,在各种恐怖症的内容之中,无论如何变动,仍有许多内容因物种遗传的关系,特别适宜于变成恐怖的对象,这是霍尔曾经讲过的。而且这些恐怖的对象,除了和危险有象征的关系之外,和危险本身并没有关系。

(11)、我们也都知道,美国人不仅对于种族主义异常敏感,他们的英雄主义情节也非常严重。在感到绝望和无助的时候,全民都盼望着出现一位可以拯救他们的超级英雄!

(12)、不同的意识层次包括意识,前意识和无(潜)意识三个层次,好像一座冰山,露出水面的只是一小部分意识,但隐藏在水下的绝大部分前意识和无意识却对人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意识即为能随意想到、清楚觉察到的主观经验。

(13)、在《压抑、症状和焦虑》的最后,弗洛伊德尝试着谈了一点焦虑与痛苦悲伤的关系。痛苦是对对象失去的实际反应,而焦虑则是对因对象失却而引起的危险的反应。痛苦由于贯注过程的连续性和对之不可能的抑制,而产生与焦虑相似的心理助状态。悲伤也可以作类似的解释。 

(14)、理性仅仅知道它已经知道的东西。可是人的天性却在整个地起作用,天性中所有的一切,有意识和无意识,哪怕它在胡作非为,但它毕竟活着。 这个“疯子”应该代表了每个人内心的放纵欲望。这也能解释人类层出不穷的战争。为了体验到活着的存在感,人们不惜释放邪恶和暴力;而那些能煽动群众的战争鼓吹者,无非也是利用了每个人无意识的攻击欲。 

(15)、当然特朗普现在这样的话是绝对不会说,如果不发生美国大规模骚乱,以特朗普的脑回路,说不准还真会在推特上甩锅给弗洛伊德。

(16)、1899年出版《梦的解析》,被认为是精神分析心理学的正式形成。1919年成立国际精神分析学会,标志着精神分析学派最终形成。1930年被授予歌德奖。1936年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38年奥地利被德国侵占,赴英国避难,次年于伦敦逝世。他开创了潜意识研究的新领域,促进了动力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和变态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现代医学模式的新基础,为20世纪西方人文学科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柱。

(17)、无论如何,有一事实是无可怀疑的:就是,焦虑这个问题是各种最重要的问题的中心,我们若猜破了这个哑谜,便可明了我们的整个心理生活。我虽不自以为能给你们一个完满的解决;但是你们总可期望精神分析采用一种不同于学院派医学的方法,来研究这个问题。学院派的医学所注意的是焦虑所由起的解剖的历程。我们知道延髓受了刺激,于是告诉病人说他在迷走神经上患了一种神经病。延髓确是一种好对象;我记得我从前研究延髓也曾费了许多时间和劳力。但是现在我不得不说,你们若要了解焦虑的心理学,最无关重要的事恐怕是莫过于关于刺激所经过的神经通路的知识了。

(18)、对于焦虑的起源的问题,弗洛伊德在本书的最后一章做了讨论。弗洛伊德原来认为焦虑是由于压抑而来的,是由某一经济过程自动产生的,但现在弗洛伊德认为焦虑是自我受快乐—痛苦原则影响而发出的一种信号,从而引起压抑,因而自我是焦虑的处所。弗洛伊德赋予日常生活中的焦虑以两种起源方式。第一种是一种不自主的自动方式,每当某一情境与分娩相类似时,它就产生了。第二种是由自我产生,每当某一情境有出现的危险时,自我使自己顺从于焦虑以对它自身发出信号,提出回避的要求。对于力比多直接转化为焦虑的假设,弗洛伊德认为它的理论价值不大。 

(19)、小明其实也没那么严重,他只是不愿意与人相处而已。但是小明的妈妈无法接受孩子的另类,假设她想到了弗洛伊德,她带着小明来到了弗洛伊德的办公室。通常情况下,弗洛伊德会在详细聊天互动的基础上开始寻找小孩子自闭的原因。

(20)、我们怎么指导母亲帮助孩子分离呢?母亲可以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2、弗洛伊德说过

(1)、这张力十足的项目将我们展示给了自身。苏珊·桑塔格(SusanSontag)在《疾病的隐喻》(IllnessasMetaphor)中写道:“心理学的普及和说服力,很大一部分来自其作为一种升华的精神主义:一种肯定“精神”胜于物质的,世俗、表面上科学的方法。”弗洛伊德是一个坚定的无神论者,他对所谓的海洋感觉(OceanicFeeling)不屑一顾。但是今天,相信反思的变革性作用,是在更具精神性传统、而不是现代科学中的主体性概念进行结盟;而出于同样的原因,所有这些精神性思想、正如精神分析一样,不会消亡。

(2)、最后,要警惕国内出现类似于美国的民粹主义情绪。如今,中国的网络上有一种骄傲自大的民粹主义情绪倾向,认为中国实力足够强大,可以以更加强硬的姿态去硬刚一切,听不得不同意见,动辄用极其粗俗、恶毒的语言攻击别人,甚至试图用非理性的声音和情绪裹挟他人。比如,近期的中印边界冲突,就有很多人高喊着“干就完了”,却不去思考稳定的国际和地缘环境对中国的发展有多么重要。

(3)、根植于美国的种族主义已有400多年历史,白人对美洲的殖民以及黑人奴隶制度的存在,为种族歧视提供了充分的土壤。理论上,美国在1865年就以宪法的形式废除了奴隶制,然而直到2013年,美国密西西比州通过了新宪法,成为美国最后一个废除奴隶制的州,这才标志着美国正式彻底废除奴隶制。

(4)、据我所知,性的节制和焦虑的关系,已为人所承认,即素来讨厌精神分析的医生们,也不再加以否认了。然而他们仍想曲解这种关系,以为这些人本有畏首畏尾的倾向,因此,在性的事件上也不免谨慎小心。可是这在女人身上,有绝对相反的证据,她们的性的机能实质上是被动的,所以性的进行全随男人如何对待而定。一个女人若愈喜性交而愈有满足的能力,则对男人的虚弱,或不尽兴的交合愈容易有焦虑的表示;至于在性方面不感兴趣或性的要求不很强烈的女人虽受同样的待遇,却不致产生严重的结果。

(5)、比如,他会问:你刚刚说你看见条纹状就会恐惧,关于条纹,你能想起什么呢?

(6)、然而从某种意义上,我们又不想纯粹根据概括着75亿人的生物化学理论生活。这是多么千篇一律啊!在这样的等式中有些东西丢失了,尽管我们很难说出它们究竟是什么。精神分析在人文学科中的幸存并非没有理由。弗洛伊德的著作引用了《哈姆雷特》《麦克白》和歌德的《浮士德》;一个世纪以来,包括H.G.威尔斯(H.G.Wells)、弗吉尼亚·伍尔夫、J.G.巴拉德(J.G.Ballard)和保罗·奥斯特(PaulAuster)在内的作家,都被他的作品所说服。正如精神分析一样,人文学科(特别是文学)也将个人生活的丰盈置于首位,并将现实视为由主体、而非对象组成的世界。正如精神分析一样,人文学科也经常被形容与科学时代技术的冷血统治相形见绌而走向衰落。这两个领域拥有相似的追求,都被一个相同的直觉所指引,即,我们所讲述的、关于自己的故事,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如何生活。

(7)、“精神分析”不是要剖开你的大脑,也不是给你开一大堆白色蓝色红色的小药丸;它最重要的手段,是弗洛伊德称之为“talkingcure”的方法,这朴素得惊人,对,就是和你聊聊天。 

(8)、这个想求得的关系可借自我和里比多的对比的关系加以说明。焦虑的发展,乃是自我对于危险的反应,及逃避之前的预备,这是我们所已知道的;那么我们现在再进一小步,推想自我在神经病的焦虑中,也在作逃避里比多要求的企图,而且在对待体内的危险时,也象它对付体外的危险一样。如此则若有所虑必有所惧这样的一个假设就可被证实了。但是这个比喻还不止此。正好象逃避外界危险时的肌肉紧张,结果可站定脚跟以采取相当的防御,现在神经病的焦虑的发展也使症候得以形成,从而使焦虑有了稳固的基础。

(9)、我们不能像某些公知一样无脑鼓吹美国的强大,也不能因为疫情和骚乱一味轻视美国。

(10)、一个人可能会故意对自己有害,希望自己干蠢事,即:有权做哪怕最蠢的事,而不是束缚自己的手脚。

(11)、作者:MarkSolms|封面:AnxoVizcaíno

(12)、性器期:3-6岁愉快来自于性器官的刺激,儿童对异性父母有乱伦的愿望(恋母情节或恋父情节)。

(13)、要知道,大国崛起注定是一场长久的战役,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我们永远不能盲目自大,绝不能让狂热的情绪占据主导!

(14)、弗洛伊德把对个人的分析编造成一套广泛运用的理论?

(15)、达利干脆地承认,“我表现了一种由弗洛伊德所揭示的个人梦境和幻觉”,超现实主义艺术家认为这才是“比现实更重大的真实”。 

(16)、你可以去推特查寻“乔治的袋子”,找到视频,用自己的眼睛亲自看一下。所以乔治是因吸毒及携带毒品而被逮捕的。

(17)、于是,他试验了一种极其随和的方式:和“病人”轻松地聊天,让“病人”放下防备,进行自由联想,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18)、    我们可以看一下这个图。I是想象界,S是象征界,R是实在界。I和R,想象界和实在界交叉的部分,紫色的部分,就是焦虑。在拉康的维度里,焦虑产生于是实在界对想象界的侵入。Corps是身体的维度。绿色的部分是症状,红色的部分是抑制,这联系于弗洛伊德1925年《抑制,症状与焦虑》这本著作的视角。时间关系,今天讲课就先到这里。

(19)、需要特别提一下的是,以上的焦虑的演变是以男性为前提的,在女孩处,弗洛伊德认为要对焦虑的决定因素稍做修改,在女性里,失却对象不是真实地失却对象本身,而是失却对象之爱。 

(20)、   所以弗洛伊德说,焦虑情感和恐怖症的本质并不是来自于压抑的过程,而是来自于实施压抑机制的机构本身,因为焦虑启动了压抑的机制,避免了危险情境。

3、弗洛伊德是坏人吗

(1)、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类似的理论和解,尤其是有关记忆的内容。在2015年出版的《心灵领域》(MindFields)一书中,凯西·施瓦茨谈久了当代有关记忆再巩固(MemoryReconsolidation)的研究暗示了长期记忆的可塑性,并支持了弗洛伊德有关“记忆是完全动态的”这一观点。精神分析领域“潜抑”(Repression)这个概念——即羞耻或创伤性的想法被意识所压抑,成为了潜意识中一个麻烦的存在物——听起来的确不切实际;但目前看来它的确部分地被神经科学所支持。当我们受到极大压力的时候,负责生成记忆的海马体会被避开,经验便被输送到了杏仁核前端的“恐惧中心”,变成了被勒杜在《精神分析理论:来自大脑的线索》(PsychoanalyticTheory:CluesfromtheBrain)一书中称为“无意识记忆”的东西。

(2)、我们庆祝毒品交易,庆祝罪犯被释放。我们能不能也庆祝不犯罪?能不能就不犯罪,不犯罪到底有多难?我们可不可以做有益于自己的事,做一个正直的人?

(3)、    拉康对焦虑的观点也是来源于对弗洛伊德的讨论,但是他又不同于弗洛伊德。弗洛伊德认为是焦虑是由创伤情境引发的自动反应,强调焦虑的自动性,创伤情境是与被爱对象的分离,或者简单说,是与母亲的分离。拉康把焦虑联系于被饕餮母亲吞噬的恐惧,拉康认为,正是跟母亲的分离的不可能才诱发了焦虑,他们的观点是相反的。

(4)、倘若晚上吃了太咸的东西,人们会梦见自己喝水。梦境满足了人们想喝水的欲望,使人无须再起身喝水,这时候,梦就代替了生活中的事。而有时候,人们在梦中喝水,却不能如愿以偿,那是因为身体对水的极度需要,它迫使人们醒来,去寻找真正的水源。除此以外,在早晨起床前的困倦中,人们也会迷迷糊糊发现自己已经起身穿衣,甚至恍惚中自以为刷了牙吃了早点。梦境让我们在片刻虚幻中体验着目标达成的喜悦,得到一次小小的欲望的满足。

(5)、性心理发展是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提出的一个概念,是心理学理论的核心概念。

(6)、索尔姆斯:我所学的神经心理学也可以说是神经行为主义。奥利弗·萨克斯(OliverSacks)在1984年的著作中指出,神经心理学是令人钦佩的,但它排除了心灵,即活跃的心灵主体。这确实引起了我的注意,所以我想要把心灵重新带回神经心理学。在上世纪80年代的神经心理学中,情绪尚未被研究。而情绪在心灵体验中的中心地位,以及隐藏在情绪背后的东西,就是弗洛伊德所谓的“驱力”。简单来说,他的观点是,不愉快的感觉代表了未被满足的需求,相反,愉快的感觉则代表满足了的需求。这就是了解“我们如何满足自己最深层生物需求”的方式。这种观点为认知提供了一种基础,而我认为这种纯粹又简单的基础在认知科学中是非常缺乏的。

(7)、    尽管在1962年到1963年的研讨班主要关涉的弗洛伊德的第二焦虑理论,焦虑是一个信号,而1974到1975的研讨班,拉康又返回到弗洛伊德的第一焦虑理论,即焦虑是作为直接转化的力比多。拉康认为焦虑是当身体泛滥着阳具的享乐时存在于身体内部的东西,相当于是主体面对这样一个母亲的乳房,周围充斥的都是母亲的欲望的缺失的缺失,跟母亲分离的不可能性,孩子成为母亲欲望的阳具。但是他自己要交付一个实在的东西,但他的东西又很娇小,不知道大他者的欲望到底在何处以及他自身的定位在何处,他自己将成为什么样,或者怎么样才能满足大他者的要求和欲望。弗洛伊德认为精神运作的缺乏导致身体内部的兴奋的力比多直接转化为以焦虑为出路,作用于身体之上,比如说运动性的震颤和焦虑症里的运动性不安,充斥着阳具的享乐,在这里,阳具更多的是讲跟母亲欲望的一个维度,在这里拉康是回到了弗洛伊德第一焦虑模型关于身体的维度。

(8)、   他把焦虑归因于一些特定的病因,比如说,性紧张的积累,还有身体的性刺激的精神工作的缺乏或不足。躯体内部的性紧张的累积或者身体的性刺激,没办法跟性表象群建立联结,身体的性刺激就直接转变成精神力比多,如果不能转变成精神力比多,如果刺激不能被完全控制的话,它就会以焦虑的形式直接延伸到身体层面。

(9)、人类在控制自然力量方面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以至于在这些力量的帮助下,他们可以毫无困难地把每一个人赶尽杀绝。他们知道这一点,也正是这种知识导致了他们目前的不安、痛苦和焦虑。

(10)、直到有一天,我们的意识之光照到了那些可怕的念头,我们终于明白:原来我就是有这么原始、丑陋、邪恶的一面。当一个人明白他的局限和龌龊之后,他反而通向了更多的自由。 

(11)、关于潜意识,弗洛伊德还说了,潜意识的组成,不仅有被抑制的个人记忆,还有身为人类这个物种无法摆脱的本能和欲望。 

(12)、1917年,《精神分析引论》第25讲(1916-1917)

(13)、如果大脑受损了,我会变成另一个人吗?原来的我又会去哪里?

(14)、非裔虽是少数族裔,却在全年总枪击案件中占44%,也就是说近50% 暴力犯罪是非裔所为。

(15)、人们能够欣赏达利这样的超现实主义画家,也是因他们的作品展现了自己梦境中的夸张、怪诞、变形与诡异——而这些都曾经被冰封在逻辑的严密世界里。弗洛伊德就是在这个世界的坚壳上打破了一条缝的人,让涌动的梦境像一缕妖烟,飘了出来,路过世人面前。

(16)、弗洛伊德的尸检工作由Hennepin县医学检查官办公室独立进行,该办公室外对宣布:“没有发现物理证据表明,是外伤性窒息导致的死亡,弗洛伊德患有潜在的健康状况,包括冠状动脉疾病和高血压心脏病。”

(17)、弗洛伊德是一个劣迹斑斑的黑人,是一个被白人警察冤杀的受害者,这是对弗洛伊德比较准确的定位。

(18)、最后,弗洛伊德还描述了另一种形式的双重现象,它源于一种特殊心理结构组元的解离,弗洛伊德将该组元称为“心理稽查”或“道德良心”,它“像客体那样对待另一部分自我,于是人们才有了自我监督的能力”。1923年,弗洛伊德赋予这个概念特殊的地位,并将其定名为“超我”。

(19)、第要对美国的事件放平心态,做好自己。美国对乱港势力的支持,以及在应对本国骚乱时的强硬态度,可以让中国民众更加清楚地看到美国的无耻“双标”和虚伪“民主”面目,也让我们更加看清楚美国社会长期以来存在的各种问题。但必须强调,美国时至今日仍是全球头号强国,它的强大,与它存在的问题,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20)、弗洛伊德死后,电影这门艺术正好迎来黄金发展期,电影的叙事深受弗洛伊德的影响,我们熟悉的很多心理悬疑电影,其主角的性格行为都可追溯到童年经历。大家都逐渐认同了这个共识:童年经历是潜意识最丰富的资源、最危险的操纵者。 中国人必读的六本书

4、弗洛伊德说过的话

(1)、(3)这个“既经停止”,笔者认为,是指婴儿的母亲供给营养已经停止,但是婴儿自己靠呼吸供氧还没有开始,这时有一个暂时的中断,这会引起呼吸的紧张。 

(2)、从上面数据分析看,这个警察因种族歧视原因专门针对非裔施暴的说法是不正确的,是故意出来煽动暴乱的。

(3)、也许你需要具有那种持续寻找缺点和麻烦的性情

(4)、    弗洛伊德关于焦虑的思想,分为两个时期,一个是力比多转化的时期,另一个是把焦虑看成是对创伤的自动反应的时期,焦虑作为信号,这两个时期跟弗洛伊德关于力比多的思想是有关的。

(5)、在2014年他出狱后,搬家到明尼苏达州,至今有5年多时间犯罪记录空白。

(6)、这三个文本是《精神分析引论》、《压抑、症状与焦虑》和《精神分析引论新编》第一个文本是1917年写成并出版的,这一时期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的时期;第二个是弗洛伊德1925年写成;第三个是他1932年写成,这都是弗洛伊德的晚年时期,他在这一阶段又做了一些新理论的建设工作,例如人格的三元结构,并想对他的性欲理论做一次根本性的修定

(7)、一个人也许花了很长时间讨论焦虑而不认为它是神经过敏。我把这种焦虑称之为真实的焦虑,以别于神经病的焦虑,你们就会立即了解我的用意了。真实的焦虑或恐怖对于我们似乎是一种最自然而最合理的事;我们可称之为对于外界危险或意料中伤害的知觉的反应。它和逃避反射相结合,可视为自我保存本能的一种表现。至于引起焦虑的对象和情境,则大部分随着一个人对于外界的知识和势力的感觉而异。野蛮人怕炮火或日月蚀,文明人在同样的情境下,既能开炮,又能预测天象,自然就不用害怕了。有时因为有知识,能预料到危险的来临,知识反而可以引起恐怖,譬如一个野蛮人在莽丛中见有足迹则惧而退避,但由白人看来则无动于心,因为他不知道这就是野兽近在咫尺的标志。又如一个富于经验的航海家见天际上有一小块黑云,便知风灾将至,万分惊惧,而由乘客看来,则似乎是不足为奇的。

(8)、弗洛伊德对人性并不美化和乐观,所以他开出的药方只是“接纳”,他试图证明的是:

(9)、当然尽管他因此有罪,没人说他罪该致死。但我认为卑鄙的是,这之后,每个人都装作这个人生前过着英雄式的生活方式。

(10)、来访者A仔细想了一会儿说:我会想起医院条纹状的床单,我出过一次事故,做完手术后躺在病床上时,床上铺着的就是一张条纹床单。

(11)、    我们说,焦虑型神经症或是一个没有固定对象、自由焦虑的状态,而焦虑型歇斯底里是由原材料上分离出来的力比多受到抑制,并未因此而被转化,而是以焦虑的形式释放出来。它是力比多没有被完全的转化,未完全固着于某一个对象,而是以一个焦虑的形式被分离出来的。

(12)、梦是通向潜意识的一条秘密通道。通过对梦的分析可以窥见人的内部心理,探究其潜意识中的欲望和冲突。

(13)、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Freud,1856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是奥地利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

(14)、如果你去查看911的报告,里面清楚描述记录当时他行为怪异看上去吸毒过量,再加上他使用假钞,这也让店员感到害怕恐惧和担心。

(15)、这就是为什么弗洛伊德对于心理学本身,并不如弗洛伊德所代表的东西重要。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一直在想:为什么我们要抓着弗洛伊德不放?他是一个极富争议的人物,甚至使1980年代和90年代爆发了所谓的“弗洛伊德战争(FreudWars)”。这场战争的一方,用科学史学家约翰·佛雷斯特(JohnForrester)的说法,是一群“如果没法不让弗洛伊德出生,就希望能让他所有的作品和影响都消失得一干二净”的作者们。的确,我在写作这篇文章时遇到的一个很大困难就是找不到能对精神分析持客观中立观点的人,我也坚信我不论写什么都会使一部分读者感到不高兴。保存主观性?挺好的啊,我支持。但为什么不丢弃精神分析这个饱受争议的累赘、采取比如欧文·亚隆(IrvinDYalom)的存在主义心理咨询方案以应对生活的挑战呢?为什么不接受维克多·弗兰克(ViktorFrankl)将我们对生命意义的欲求置于首位的意义治疗(Logotherapy),或将主观性放在一切之前、哲学领域的现象学(Phenomenology)传统呢?

(16)、第一是飘浮的焦虑,易于依附于任何适当的思想之上,弗洛伊德称它为“期待的恐怖”;第二类是常附于一定的对象上面,也就是恐怖症;第三种焦虑是指那种焦虑与危险之间没有明显的关系,常在癔症与其它的神经症经常表现出来,弗洛伊德把它叫着"焦虑的对等物"。

(17)、你们不要以为我刚才告诉你们的关于情感的话乃是常态心理学的公共财产。其实,这些概念生长于精神分析的沃土之中,只是精神分析的土产。心理学对于情绪的理论——例如詹姆士-朗格说——在我们精神分析家看来,绝无意义之可言,也没有讨论的可能。但是我们也不以自己有关情感的知识是无可非议的;这不过是精神分析在这个朦胧领域内所作的第一次尝试。再继续讲下去吧:我们相信自己知道这个在焦虑性情感中重新发现的已往的印象究竟是什么。我们以为是关于出生的经验——这种经验含有苦痛的情感,兴奋的发泄,及身体的感觉等适足以构成生命有危险时的经验的原型prototype,且可再现于恐怖或焦虑状态之中。

(18)、这是无与伦比的洞察力和魄力。那只被无数人避之不及的“魔鬼”,因为弗洛伊德的平视,终于渐渐显露它的轮廓与五官。它依然让人害怕,但不再是由于一无所知而导致的漫无边际的恐惧。 

(19)、但是为什么要坚持声称乔治为一个良民,像是美国非洲裔中的英雄?现在有人要利用这件事,去暴乱抢劫,在暴乱中让正直良善的人死去,比如77岁的退休前警长大卫多恩(DavidDorn)在这次暴乱中为保护一家商店不被抢劫时被射杀。大卫的一生正直良善,退休前是一名警长。

(20)、你是说意识本质上是关于感觉的,而非认知或智力。

5、弗洛伊德已经分析不了你了

(1)、这不仅仅关乎处方药。当今的心理咨询中最重要的形式,即之前被称为“谈话疗法”的“认知行为疗法(CBT)”,是非常反弗洛伊德的。我在上文提到的老咨询师就是一个CBT的专家,她是一名将我从痛苦中解放出来的杰出医生。但是,我对CBT的体验,简直不能离对灵魂深处某些黑暗地带痛苦神秘的发掘更远了。在CBT中,痛苦的心理状态的内容和形态在很大程度上被忽略了,而对世界充满沮丧或恐惧的思考方式被简化为了一种如鲠在喉、类似错误算法的东西。我为什么认为自己处于某种难以捉摸但本质上空虚、因而应当去死的状态并不重要,关键在于学会分析无用的思维模式、并对它们进行纠正。如果说精神分析是天主教的告解室,那么CBT就更类似于冥想用的坐垫、或马可·奥勒留作品的一章。关键在于人们如何对想法做出反应,而不是这些想法本身对人的内心有什么意义。

(2)、1894年,草稿E:《论焦虑的起源》(1950a)*

(3)、当然,有人会说,即便弗洛伊德就算是劣迹斑斑,也罪不至死,不应该在街头无辜的死于警察的膝下。

(4)、因为是黑人,他的死就完全变了性质!就可以忽略他的所有过往而被奉为英雄!就可以受到全美的热捧和赞扬!

(5)、当然这并不代表因他是罪犯他就应该死于警察的膝下。

(6)、缺乏精神力比多或精神工作不足,是因为当下发生的应激性。就是说,导致性刺激的累积往往来源于童贞的焦虑、性禁欲的焦虑和性交的突然中断,产生一个直接的、以焦虑的形式直接延伸到身体的层面,发展出一个焦虑的症状。这是弗洛伊德非常早期的观点。

(7)、生殖器期:12岁以后青春期的到来唤醒了性冲动,青少年必须学会以社会可接受的方式表达这种冲动。

(8)、是否会引发革命,现在看没可能。会否深入发展,也不看好,好像劲头不足。

(9)、2002年,非法拥有毒品,被判服刑8个月;

(10)、而且,那些嗑药的人还说自己会被“带离了这个世界”,

(11)、弗洛伊德提高了梦的地位。他说:“梦是通往潜意识最独一无二的途径。”从此,想要了解自我的人们学会了认真地去对待梦。 

(12)、意识是我们能看见和做主的东西,它像一束纤细的光,打在暗黑的空旷的无意识中,能被照见的地方,就不再那么可怕和失控。 人有许多本能和欲望,其中一些和我们的道德感产生了严重的冲突,它们被意识屏蔽掉,却又确切地存在着,使我们陷入无休止的痛苦与焦灼之中。

(13)、本能和欲望永远不会消失,不管你用什么方法去抑制,你所能做的,不过是终于肯诚实地面对其中的一小部分。

(14)、当然会有个别警察渎职过度执法,有白人警察也有非裔警察,我们知道会有少数这样的人存在,因为我们都是人,是人就会犯错,这不仅仅在美国,任何一个国家都会出现这种情况。

(15)、其实,不仅是童年经历会有这样的潜伏后果,哪怕在成年之后,当一个人遭遇了特别痛苦的打击,也会形成“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心理情结。

(16)、年轻的时候,弗洛伊德在催眠医师那儿实习过,亲眼见过催眠能让“病人”回忆起一些遗漏的重要经历,然后就奇迹般地治愈了。轮到他自己有资格行医“看病”时,他知道催眠的效果是明显的,是通往潜意识的极好路径,只是,这个方法对治疗者和被治疗者的要求太高,也常有催眠不成功的时候,不太能被广泛地复制。

(17)、随后,阉割焦虑又发展为道德焦虑(即社会焦虑),在这里危险变得不那么明晰可辨,一般地,凡超我对之愤怒、惩罚或不再爱之的事物,自我便视之为危险,并以某一焦虑信号做出反应。弗洛伊德认为,超我恐惧的最后一种转换形式是死亡恐惧,即对作为命运力量之投射的超我部分的恐惧。

(18)、拉康把焦虑联系于被饕餮母亲吞噬的恐惧,是缺失的不可能性,缺失的缺失,导致了焦虑。比如生活当中,一对恋人如果对方粘的太紧,另一方有时候会做梦梦到被海水所淹没,感觉喘不过气,具有被吞噬的巨大恐惧感,往往会选择中断这种关系来逃离。

(19)、乔治·弗洛伊德不是一个了不起的人。但当他去世过程的视频出现在媒体上,我所看到的是外界一致坚持声称他是一个了不起的人。

(20)、所谓缺失的缺失,换一个说法就是缺失的不可能。就是跟母亲分离的不可能性。乳房的缺失,我们讲的乳房的缺失不是说实在的乳房的缺失,而是关于一个母亲的意象,被大他者的欲望所捕捉,没有出口,没有不可能性,没有禁止,没有办法逃离出来的,就像小汉斯那样,他的父亲没有出来禁止,从而没有办法让他从跟母亲的粘合、被饕餮母亲吞噬的恐惧之中、从根本的焦虑当中逃离出来。然后他自己发展出一个恐怖症的症状。

(1)、索尔姆斯:我觉得,我只是因为那件事过早地陷入这些思虑。对我来说,这些问题也与死亡有关。如果我的肉体死了,我就会消失,这太可怕了。我还想到,如果我们会永远消失,那做事情还有什么意义呢?这些想法让我非常不安,将我推入一种只能被称为“抑郁”的漩涡里去。我还记得那些早晨的感觉,“上学有什么意义呢?”以至于我都没有力气去系上鞋带。显然,我不相信在四五岁时我就决定了成为一名神经科学家,但如今回想起来,这两件事必然有关联。成为神经科学家,大概算是解决那种虚无主义绝望的一种方法。印象中,我十几岁的时候就想过,唯一真正值得做的事情是努力去理解存在是什么,感受性(sentience)又是什么?

(2)、此外,作为产生焦虑性古怪行为的源头,双重动机也同样见于“等样重复”现象之中,即存在于那些既奇怪又熟悉的病态情形之中。比如,人站在雾里就会出现这种焦虑,个体以为离开了出发点,却发现自己停在原地,他焦急地发现自己在兜着圈转,且依然看不清周围的情况。不过,还有一种重复更令人焦虑,它由弗洛伊德所谓的“强迫重复”所致:“其实,在心理无意识层面,我们就可以发现源于本能冲动的强迫重复发挥着支配作用。它可能依赖本能自身的特性;因为它比较强大,故而可以置身于快乐原则之上;它赋予心理生活某种程度的暴虐特性;它在幼儿中表现尤其明显,且在神经症患者精神分析开展过程中占据着特定的地位。”这里,弗洛伊德已经触及到了一个主题,而这也正是他将要在《超越快乐原则》(1920g)中深入探讨的主题。

(3)、相比较成年人,幼儿是简单的群体,他们心思单纯,更容易表达本性。幼儿时期是人类成长的早期,我们可以通过对幼儿梦境的探究,发现人的本质需要。小时候,渴望去做一件事,因为种种原因未能成行,长辈可能会给些并不由衷的承诺,在极度失望中,孩子会在梦境里实现白天长辈不曾兑现的心愿。对于更小一些的婴儿来说,即使刚刚学习说话,还不能流利表达,这样的困难也无法阻止他们梦见心仪的食物,尤其在某些不得已的原因导致饥饿的情形下,他们会通过梦呓宣布对食物的占有。虽然幼儿没有性冲动,也就相对更容易快乐,但失望的情绪和被动放弃自己心爱事物的遗憾也能成为梦的源头。婴幼儿之梦的本质往往是纯粹的愿望满足。

(4)、可是这让我做出决定,我绝不会去遵从非洲裔群体错误恶劣的独特文化,去将这样的罪犯说成是英雄,用这样的办法去提升这个群体的形象。

(5)、弗洛伊德吸毒、运毒、抢劫、拿枪劫持孕妇当人质,从哪个角度来说,也不是什么英雄!

(6)、我们根据关于焦虑性神经病的观察,可得一结论如下:里比多失去自身正常的应用,便足以引起焦虑;其经过实以身体的历程为基础。由癔病及强迫性神经病的分析看来,还可得另一结论:心理方面的反抗也可使里比多失去常态的应用而引起焦虑。因此,关于神经病的焦虑的起源,我们知道的仅此而已。虽仍欠明确,但是暂时也无他法可增加我们这方面的知识。我们的第二步工作,在于求得神经病的焦虑即用在变态方面的里比多和真实的焦虑即对于危险的反应之间的关系,就似乎更难以完成了。有人或许以为这两件事实无可比拟,但是神经病的焦虑的感觉与真实的焦虑的感觉又实在难于区别开来。

(7)、所以,没有谁比你自己更适合解梦,你需要的只是弗洛伊德这种狠得下心直面自己和剖析自己的较真劲。中国人必读的六本书

(8)、弗洛伊德根本就没治好病人,他的躺椅和自由联想啥的,都是骗人的花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