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仗有关成语三关精选116句

励志短句
评论 2024-04-12 浏览

打仗有关的成语

1、打仗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1)、庖丁:厨工;解:肢解分割。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2)、(出生入死) chū shēng rù sǐ

(3)、(望风而溃):远望敌人踪影就已吓得溃散。形容军队毫无战斗力,还未接触,就已溃散。

(4)、(槊血满袖):指奋槊进击,血染征袍。形容英勇战斗。

(5)、三顾茅庐:(刘备)  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6)、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7)、赴:走往;汤:热水;蹈:踩。沸水敢蹚,烈火敢踏。比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

(8)、(南征北剿):征:征伐;剿:征剿。形容转战南北,经历了许多战斗。

(9)、(反义词)拐弯抹角 和风细雨 含沙射影 指桑骂槐

(10)、(身经百战):亲身经历过很多次战斗。比喻况历多,经验丰富。

(11)、坚壁清野:(荀彧)  坚壁:坚固壁垒;清野:清除郊野。对付强敌入入侵的一种方法。使敌人既攻不下据点,又抢不到物资。

(12)、(弓上弦,刀出鞘):弦:弓上的牛筋绳子;鞘:装刀剑的套子。弓张上弦,刀拔出鞘。形容做好了战斗准备。

(13)、 公元前205年四月,刘邦进兵洛阳,以项羽杀害义帝为口实,号召天下为义帝报仇讨逆项羽。刘邦率领汉军攻占了彭城,眼看就要直取洛阳了。项羽大怒,马上率楚军包围了彭城,楚军数倍于汉军。项羽强行攻城,楚汉两军大战,最后汉军不敌,刘邦大败,只得放弃彭城撤退。

(14)、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草木皆兵、马革裹尸、赤膊上阵、乌合之众、打草惊蛇、四面楚歌、用兵如神、有勇无谋、全民皆兵、声东击西、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坚壁清野、揭竿而起

(15)、(挟人捉将):挟:制服。在战斗中能制服、活捉敌将。

(16)、(厉兵秣马):厉:同“砺”,磨;兵:兵器;秣:喂牲口。磨好兵器,喂好马。形容准备战斗。

(17)、(造 句)人们十分讨厌那些只会纸上谈兵,而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人。

(18)、集思广益:(诸葛亮)  集:集中;思:思考,意见;广:扩大。指集中群众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

(19)、赵括自认为很会打仗,死搬兵书上的条文,到长平后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结果四十多万赵军尽被歼灭,他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

(20)、手不释卷:(吕蒙)  释:放下;卷:指书籍。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2、打仗有关成语三关

(1)、(弓弩上弦,刀剑出鞘):弦:弓上的牛筋绳子;鞘:装刀剑的套子。弓张上弦,刀拔出鞘。形容做好了战斗准备。

(2)、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3)、(出处):三国·魏·曹操《蒿里行》诗:“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4)、围魏救赵:(孙膑)  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5)、出自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6)、匹夫之勇,即是血气之勇,表现出来的就是:无容人之量,易怒,也容易造成不良后果。

(7)、10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马昭)  )路人:路上的人,指所有的人。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

(8)、(卷甲韬戈):卷起铠甲,收起武器。指停止战斗。

(9)、释义: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10)、出自汉·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11)、兔死狗烹(勾践) 烹:烧煮。兔子死了,猎狗就被人烹食。比喻给统治者效劳的人事成后被抛弃或杀掉。

(12)、(生力军):指新投入战斗的精锐部队。也用来比喻新加入某种工作或某种活动能起积极作用的人员。

(13)、如嚼鸡肋:(杨修)  鸡的肋骨。比喻对事情的兴趣不大或少有实惠。

(14)、临阵脱逃)临到打仗时逃跑了。也比喻到了紧要关头退缩逃避。

(15)、出自《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

(16)、“木罂渡军”就是指用木罂(一种木质容器)把军队渡到河对岸,这是韩信在战争史上创造的奇迹,不仅渡河的方式奇特,其战略先是"声东击西",击西之后再击东,让敌人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状态。

(17)、出自元·孔文卿《东窗事犯》第二折:“吾乃地藏神,化为呆行者,在灵隐寺中,泄漏秦太师东窗事犯。”

(18)、果然,公元前259年,秦军又来犯,赵军在长平(今山西高平附近)坚持抗敌。那时赵奢已经去世。廉颇负责指挥全军,他年纪虽高,打仗仍然很有办法,使得秦军无法取胜。

(19)、(枪林刀树):犹言刀枪林立。形容激烈战斗的场面。

(20)、(有勇无谋)、(烽烟四起)、(步步为营)、(刀光剑影)、(枪林弹雨)

3、打仗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

(1)、释义:形容书法刚劲有力,笔锋简直要透到纸张背面。也形容诗文立意深刻,词语精练。

(2)、(运筹制胜):指拟订作战策略以获取战斗胜利。

(3)、(成语释义)短兵:刀剑等短兵器;接:交战。指近距离搏斗。比喻面对面地进行激烈的斗争。

(4)、赤壁鏖兵、弹雨枪林、枪林弹雨、烽火连天、炮火连天。

(5)、(兵强马壮):兵力强盛,战马健壮。形容军队实力强,富有战斗力。

(6)、1养虎为患:(项羽)  比喻纵容敌人,留下后患,自己反受其害。

(7)、战无不胜:每次打仗没有不获胜的。形容军队每战必胜,战斗力极强。也比喻办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8)、欢迎来到妞爸的成语课堂,今天是成语故事第十七期,我们一起来学习『纸上谈兵』。

(9)、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

(10)、(四面楚歌)、(勇冠三军)、(浴血奋战)、(纸上谈兵)、(城下之盟)

(11)、塞翁听了邻人的祝贺,反到一点高兴的样子都没有,忧虑地说:“白白得了一匹好马,不一定是什么福气,也许惹出什么麻烦来。”

(12)、江郎才尽:(江淹)  江郎:指南朝江淹。原指江淹少有文名,晚年诗文无佳句。比喻才情减退。

(13)、古代音乐家公明仪每次弹琴时,他的琴声引来很多鸟儿与蝴蝶。当看到水牛在吃草,就对水牛弹奏几曲,结果水牛无动于衷地走开,公明仪大叹:“对牛弹琴,一窍不通。”

(14)、释义: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15)、出自《宋史·太祖本纪》:“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未及对,有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

(16)、释义: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17)、马革裹尸:(马援)  马革:马皮。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牲在战场。

(18)、(运筹千里):指拟订作战策略以获取战斗胜利。

(19)、(赤膊上阵)、(穷兵黩武)、(百战百胜)、(战无不克)、(速战速决)

(20)、成语是中华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从一部成语词典中我们甚至可以看到整个中国史,它们游荡在历史长河中被我们认识、熟知并传承下来。

4、关于打仗的四字词语或成语有哪些

(1)、10讳疾忌医:(蔡桓公)  讳:避忌;忌:怕,畏惧。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的缺点和错误。

(2)、释义:原指残害灭绝天生万物。后指任意糟蹋东西,不知爱惜。

(3)、割发代首:(曹操)  字面意思:把头发割了代替砍头,现在已经演变为对中国贪官污吏的处罚捉小放大的调侃。

(4)、(人海战术):以众多人数来进行战斗或解决问题的方法。

(5)、10一挥而就:(苏轼)  挥:挥笔;就:成功。一动笔就写成了。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快。

(6)、(刀折矢尽):折:断;矢:箭。刀也断了,箭也用尽了。形容战斗到最后,无力再战了。

(7)、(擐甲披袍):擐:套;披:穿。套上铠甲,穿上战袍。指做好战斗准备。

(8)、关于战斗的成语:马革裹尸、四面楚歌、草木皆兵、围魏救赵、坚壁清野、揭竿而起、有勇无谋、赤膊上阵、全民皆兵、用兵如神、乌合之众、打草惊蛇

(9)、每天三分钟,听一个故事,学一个成语。点滴积累,成长每一天。学完记得要运用,在文章最后的留言区写你的感悟或用成语造句哟。

(10)、杨朱特地请老子到家里请教问题,老子给他将各种各样的为人,圣人都是看心智的而不是看外表,凡人则看中人的外表。伏羲氏、女娲氏、神农氏都是蛇身人面,牛头虎鼻,没有人的外表。而夏桀、殷纣、鲁桓、楚穆这些人面兽心的家伙危害人间。

(11)、(孤军奋战):奋战:尽全力地战斗。孤立无助的军队单独对敌作战。也比喻一个人或一个集体无人支援、帮助的情况下努力从事某项斗争。

(12)、四面楚歌:(项羽)  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处于孤立无援的窘迫境地。

(13)、(持枪实弹):持:握。手握钢枪,子弹上膛。形容全副武装,准备战斗。

(14)、金屋藏娇:(刘彻) 娇:原指汉武帝刘彻的表妹陈阿娇。汉武帝幼小时喜爱阿娇,并说要让她住在金屋里。指以华丽的房屋让所爱的妻妾居住。也指取妾。

(15)、10文思泉涌:(曹植) 行文思路像泉水奔涌那样迅速、丰富。

(16)、一身是胆:(赵云)  形容胆量大,无所畏惧。

(17)、(举例造句):在这四面楚歌里,凭你怎样伶牙俐齿,也只得服从了。

(18)、1偃旗息鼓:(赵云)  偃:仰卧,引申为倒下。放倒旗子,停止敲鼓。原指行军时隐蔽行踪,不让敌人觉察。现比喻事情终止或声势减弱。

(19)、(近义词)赤膊上阵 唇枪舌剑 兵戎相见 浴血奋战

(20)、(飞箭如蝗):飞:飞快,迅速;蝗:蝗虫。飞快的箭像成群的蝗虫一样多。形容激烈的战斗。

5、关于打仗的成语

(1)、枪林弹雨、枪林刀树、狼烟四起、炮火连天、尸横遍野等。

(2)、画龙点睛:(张僧繇)  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3)、 项羽派手下偏将丁公追击汉军,当追兵追至彭城以西数十里地的地方就追上了汉军,于是楚军追兵又与汉军大战一场。由于汉军急忙撤退,均未带有重兵器,只有一些轻的兵器,楚军急于追击,均是轻装上阵,因此,楚汉双方都属于轻装上阵,而且双方距离太近,没有长兵器,只能用刀、剑等短兵器相互厮杀,刘邦渐渐支持不住了,眼看死到临头,他一边逃,一边回头向丁公求情,希望放他一条生路。

(4)、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5)、学完今天的成语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你们会用今天的成语造句了吗?欢迎在留言区留言告诉妞爸

(6)、陷:攻破,深入。不顾一切,攻入敌人陈地。形容作战勇猛。

(7)、千金买骨:(郭隗)  用重金去买良马的骨头。比喻求贤若渴。

(8)、杀妻求将:(吴起)吴起杀掉妻子以求得到鲁国的信任和重用。比喻为了追求名利而不惜做灭绝人性的事。

(9)、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 江东:借指家乡。指因自己的失败而感到羞愧,再也没脸见家乡父老。

(10)、释义: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11)、赵国将要讨伐燕国,苏代(战国时策士,纵横家苏秦的弟弟)替燕国游说赵惠文王,讲了如下的寓言故事:“我来的时候经过易水,恰好看到蚌出来晒太阳。鹬趁机啄蚌的肉,蚌把两扇介壳一闭就夹住了鹬的喙。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有死蚌。’蚌也针锋相对地说:‘今天不出,明天不出(夹住不放),就有死鹬。’两者谁也不肯罢休,这时过来一个渔父把两者一起拎走了。”燕赵相对抗,都搞得很疲劳,我恐怕强大的秦国正在扮演渔父的角色,所以希望大王深思熟虑。惠文王赞同苏代的意见,停止对燕国用兵。

(12)、凿壁偷光:(匡衡)  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13)、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14)、释义:五代后周时,赵匡胤在陈桥兵变,部下诸将给他披上黄袍,拥立为天子。后比喻发动政变获得成功。

(15)、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6)、(擐甲执兵):擐:穿;兵:武器。身披铠甲,手拿武器。指准备战斗。

(17)、兵贵神速:(郭嘉)  神速:特别迅速。用兵贵在行动特别迅速。

(18)、10吴下阿蒙:(吕蒙)  吴下:现江苏长江以南;阿蒙:指吕蒙。居处吴下一隅的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19)、嗟来之食:(黔敖)  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20)、(血战到底):血战:非常激烈地拼死地战斗。指激烈战斗到最后时刻。

(1)、(摩拳擦掌):形容战斗或劳动之前,人们精神振奋,跃跃欲试的样子。

(2)、(捉将挟人):挟:制服。在战斗中能制服、活捉敌将。

(3)、粮尽援绝:粮食用尽,援兵断绝。比喻战斗处于十分艰难的境地。

(4)、鹤立鸡群:(嵇绍)  像鹤站在鸡群中一样。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5)、(各自为战):各自成为独立的单位进行战斗。

(6)、出处:冯德英《迎春花》第二章:“枪林弹雨战火纷飞的日子,江水山觉得还是才开始,却一晃就过去了四年多。”

(7)、10周郎顾曲:(周瑜)  原指周瑜精于音乐。后泛指精通音乐戏曲的人。

(8)、(举例造句):因为参加各种运动,是甚至于像这次一样,要‘冒枪林弹雨的险,受践踏死伤之苦’的。

(9)、(严阵以待):指做好充分战斗准备,等待着敌人。

(10)、出处:明·沈采《千金记·宵征》:“如今狼烟四起,虎斗龙争,我到街坊上打听楚国招兵文榜消息。”

(11)、胸有成竹:(文与可)  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

(12)、持枪实弹:持:握。手握钢枪,子弹上膛。形容全副武装,准备战斗。

(13)、(金鼓齐鸣):金鼓:指金钲和战鼓。金钲战鼓一齐响起。形容战斗气氛紧张激烈。

(14)、含“战”字成语有以下(包含四字):百战百胜每战必胜。形容所向无敌。百战不殆经历许多次战役,都没有遭到危险。形容善于用兵。背城一战背:背向。在自己城下和敌人决一死战。多指决定存亡的最后一战。背水一战背水:背向水,表示没有退路。比喻与敌人决一死战。春秋无义战春秋时代没有正义的战争。也泛指非正义战争。胆战心寒战:发抖。形容害怕之极。胆战心惊战:通“颤”,发抖。形容十分害怕。各自为战各自成为独立的单位进行战斗。攻城野战城:城池。攻打城池,野外作战。攻无不取,战无不胜没有攻占不下来的。形容力量无比强大。孤军奋战奋战:尽全力地战斗。孤立无助的军队单独对敌作战。也比喻一个人或一个集体无人支援、帮助的情况下努力从事...孤军作战孤立无援的军队单独奋战。比喻单独办事,没有人支援。股战而栗战:怕;栗:发抖。两腿发抖,不停地哆嗦。形容恐惧异常。决一死战对敌人拼死决战。屡战屡败屡:多次。多次打仗多次失败。明耻教战教导士兵作战,使他们知道退缩就是耻辱,因而能够奋勇向前,杀敌取胜。南征北战形容转战南北,经历了许多战斗。能征惯战形容作战经验丰富,很能打仗。怯防勇战小心设防,勇敢出战。人自为战为战:作战。人人能独立地战斗。三战三北北:败逃。打三仗,败三次。形容屡战屡败。身经百战亲身经历过很多次战斗。比喻况历多,经验丰富。四战之地指四面平坦,无险可守,容易受攻击的地方。速战速决用快速的战术结束战局。也比喻用迅速的办法完成任务。心惊胆战战:通“颤”,发抖。形容十分害怕。以战去战用战争消灭战争。阴疑阳战比喻侵略者气焰嚣张,逼使被侵略者奋起自卫。浴血奋战形容顽强地拼死战斗。战天斗地战、斗:泛指斗争。形容征服和改造大自然的英雄气慨。战无不胜形容强大无比,可以战胜一切。也比喻办任何事情都能成功。战战兢兢战战:恐惧的样子;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形容非常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也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转战千里形容连续作战,经历了很长的历程。百战百败指每战必败。兵凶战危指战事凶险可怕。胆战心慌形容十分害怕。胆战心摇形容十分害怕。短兵接战短兵:刀剑等短兵器;接:交战。指近距离搏斗。比喻面对面地进行激烈的斗争。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攻:攻打;克:攻克。没有攻占不下来的。形容力量无比强大。裹血力战犹言浴血奋战。形容顽强地拼死战斗。魂飞胆战形容惊恐万分,极端害怕。同“魂飞魄散”。兢兢战战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战战:畏惧的样子。形容害怕而小心谨慎的样子。连战皆捷①打仗接连取得胜利。②今多指体育比赛或考试等接连取得好成绩。龙战虎争形容斗争或竞赛很激烈。同“龙争虎斗”。龙战玄黄比喻战争激烈,血流成河。同“龙血玄黄”。龙战鱼骇比喻战争激烈。龙争虎战形容斗争或竞赛很激烈。同“龙争虎斗”。驱羊战狼比喻以弱击强。舌战群儒舌战:激烈争辩;儒:指读书人。指同很多人辩论,并驳倒对方。十战十胜指每战必胜。四战之国指四面平坦,无险可守,容易受攻击的地方。忘战必危战:战备。危:危险,危机。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记了战备就一定会产生危机。忘战者危指忘记了战备就一定会产生危机。同“忘战必危”。骁勇善战勇猛,善于战斗。心寒胆战形容十分惊恐。心惊肉战形容担心灾祸临头,恐慌不安。同“心惊肉跳”。休兵罢战休、罢:停止。停止或结束战争。血战到底血战:非常激烈地拼死地战斗。指激烈战斗到最后时刻。以计代战用计谋来代替阵前的交战。以战养战利用战争中获取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继续进行战争。有征无战指不战而胜。战不旋踵旋:转。踵:脚后跟。打仗时不向后转。形容勇猛向前。战火纷飞形容战斗频仍、激烈。战无不克攻战没有不取胜的。形容强大无比,可以战胜一切。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形容军队力量强大,百战百胜。或比喻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战无不胜,攻无不取形容军队力量强大,百战百胜。或比喻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战战惶惶戒慎畏惧貌。战战栗栗战战:戒惧的样子;栗栗:哆嗦,发抖。因戒惧而小心谨慎的样子。战战业业戒慎畏惧的样子。

(15)、(成语出处)战国·楚·屈原《九歌·国殇》:“车错毂兮短兵接。”

(16)、出自《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