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的诗 海子诗全集精选76句

励志短句
评论 2023-08-27 浏览

海子的诗全集赏析

1、海子的诗全文阅读

(1)、荷尔德林的大地是“神性的大地”,是以神性作为它的内在尺度的,荷尔德林是在神性的大地上漫游和歌唱。海子的大地是自然的大地,是脆弱和无力自救的,或者毋宁说它是一个固体的黑夜,同样经历着难以弥合的分离,经历着没有归宿的漂泊。

(2)、海子死后,欧阳江河接到了西川发自北京的电报,那天下午他正和肖开愚在一家茶馆聊天,“我们都有一种末日感”。

(3)、如今斯人已去,留下的只有海子一个人的缅怀这就是海子为他写着诗歌的原因吧。从两个的世界到孑然一身,这是人生最大的寂寞呀。

(4)、上面是无边的天空海子《黑夜的献诗》全文怎么理解作者:何人斯

(5)、而代价是,海子式的写作,以及海子式的时代梦想,必须结束。

(6)、因为抒情是一种“自然流露”(华滋华斯),“流露”即意味着倒出、溢出,抒情诗本质上是这种赠送和给予。即便是面临各种混乱,它也具有能够凌驾或超越于种种混乱之上的一个本性,或者说源泉。

(7)、小晕是以发光体为圆心,角半径为22度的一种内圈呈淡红色,外圈偶尔为紫色或白色的光环,光环内的天空明显较光环外的暗。而大晕则是角半径为46度的晕环,十分少见,一般比小晕暗。

(8)、独居43年,死后房东在他房间整理出15000张诡异插画

(9)、源泉就是能源源不断地流出,抒情诗是在靠近源泉的地方并且为它所注满。一篇抒情诗或一个抒情诗人,都有它们自己的一个源泉,不断溯源而上而又顺流而下,便形成了抒情诗的所有活动。

(10)、风景是永恒的经典,而学会欣赏风景,才是人生最经典的生活。

(11)、从上下文来看,“大地”的出现是在一开始上升之后的返回,是沿着与上升相反的方向进行回溯,回到地面、根基上来,但这个根基自身也是不牢固的,它仅是一个想象的、不可靠的虚假承纳。因而只有黑夜是永恒的,是目光所及唯一遇见的对象:“黑夜从你内部上升”第四句是对第一句的强化和加深,语气上更尖锐、更突兀、更决断。

(12)、这时他顿然醒悟,原来上帝不是让他牵着蜗牛去散步,而是上帝安排蜗牛牵着他去看人世间最美的风景。

(13)、短诗犹如诗人写给“姐姐”的一封信,面对面地向对方倾诉诗人内心的寂寞与痛苦。这里的“姐姐”充分体现了诗人的“女性崇拜情结”,她可能是诗人永恒的情人,也有可能寄托着诗人的理想追求,这是一种对诗歌痴狂的内在的吸引力。谭五昌在其编著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诗歌精品》一书中指出:“诗中作为倾听者形象的‘姐姐’,更多的应从象征的含义去作理解。与诗人的‘女性崇拜情结’相契合,‘姐姐’在此无疑是诗人深沉情感的寄托与慰藉的对象。这首诗并不想阐发什么微言大义,纯粹是在抒发诗人自我的一种忧郁、凄凉而美丽的情绪,达到‘纯抒情’的境界,具有感动人心的艺术效果。”

(14)、认为“姐姐”是白佩佩的人大概是从海子的另一首诗歌《美丽的白杨树》中找到了“线索”。在这首诗中,海子这样写道:

(15)、他的源泉是什么?他从中汲取又从中释放的根源是什么?让我们通过他那些优秀的抒情诗中最优秀的一首来寻找它。称之为“黑夜的诗,”将这首诗的身份表达得很清楚:“献”是献出,是捐献.捐赠,是将什么带到什么之前。

(16)、这种情绪一直纠缠着欧阳江河,直到1992年。一天晚上,欧阳江河到一个小酒馆,要了一桌子菜,对面的座位空着。“但我感到海子来了,他和我干杯。酒喝完后,我写了一首《晚餐》,说每一个死者,都会和我们告别两次。”

(17)、看见了吗?那两只白鸽子它是屈原遗落在沙滩上的白

(18)、又见海子特有意象——远方,”远方“是海子的精神家园,然而这个家园在何处、什么样,海子自己也并不清楚。作为精神家园,它承载幸福,却又蕴涵残酷(“远方只有死亡凝聚的野花一片”、“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你来,我去,这是一种相遇后的错过,回顾海子的一生,他的爱情总是充满错过和不幸。“远方”是家园,“你”背道而驰,我却一心追寻。

(19)、——《四姐妹》。海子《黑夜的献诗》表达了他什么样的心境啊/yuwen/book3/zhongguodangdaishi/mianchao/xiangguang/mianchaoxghtm

(20)、整首诗乍看起来,是以淳朴、欢快的方式发出对世人的真诚祝愿,但是仔细品味,却发现有种苦涩的泉水随诗句流过心底,让读者心里感觉到一种异样的“悲凉”。虽然诗人在诗中想象着尘世的幸福生活,并用平白、温暖的话语表达了对每一个人的真挚祝福,但我们仍旧分明感到在那份坦诚的语气中隐含的忧伤。诗的第一章,诗人描绘的是他想象中的尘世生活。"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幅图景即便是尘世生活,也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田园牧歌式的尘世生活:实在却不乏闲适,清苦却不乏浪漫。如果抒情主人公真的可以在这幅图景的感召下走出封闭,摆脱孤独,那么的确可以算作"一个幸福的人"了。但是这一切憧憬却被"从明天起"限制住了,"从明天起"意味着"今天"的不如意、不幸福,今天的注定孤独、暗淡,注定无法融入尘世的幸福生活。诗的第三章,抒情主人公把三个最世俗化也是最真挚飞祝愿留给了陌生的世人:"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的幸福",却以一句"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最终把自己隔绝到了尘世生活之外。"只愿"两字犹言幸福是你们的,"我"情愿独面大海,背对世俗。他把幸福的祝福给了别人,自己却难于在尘世找到幸福生活。联想两个月后诗人的自杀,读者内心也会涌现一份悲凉。

2、海子的诗 海子诗全集

(1)、幻日是晕家族的奇景,俗称多日同辉,即在晕光圈上出现多个“太阳”,多出来的“太阳”其实是太阳的幻影。

(2)、在理解这首诗之前,还有两首诗要提在这里:《献诗》、《最后一夜和第一日的献诗》和《黑夜的献诗》,这三首可以说是海子的黑夜献诗三部曲。

(3)、看见了吗?那两只白鸽子,它是屈原遗落在沙滩上的白鞋子 

(4)、作为一名诗人,海子走在黑夜,忍受黑夜,却也享受黑夜,诗歌的道路布满荆棘,海子走在其中,痛苦的歌唱,将诗歌嵌进自己的生命,也将黑夜嵌进自己的生命。在海子的诗歌里“土地”也是其常用的意象之是其精神栖息处。

(5)、第一章:以两个“从明天起”对称引出幸福,明确点题。 

(6)、长诗集:《太阳·断头篇》、《太阳·土地篇》、《太阳·大札撒》、《太阳·弑》、《太阳,你是父亲的好女儿》、《太阳·诗剧》、《太阳·弥赛亚》、《土地篇》、《太阳,天堂和唱》等;

(7)、《九月》一诗写于一九八六年,写作这首诗的时候,海子已经从北京大学毕业到中国政法大学任教近三个年头。应该说,此时的海子思想上是相对较成熟的,对于世界、生存、死亡、时间与空间等已经建立了一套属于自己的认识框架。这首诗就是诗人思考的结果,认识的反映,它以充满神秘色彩、闪烁神性光芒的意象和独具特色的语言构造,对上述事物进行了诗性的言说与烛照。海子受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是很深刻的,从存在主义哲学出发自然就可以解开海子诗歌中的重要思想环节。本文将在存在主义哲学层面上对海子的《九月》一诗作出读解,希望给读者准确和深入地理解这首诗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帮助。

(8)、自由竞争。美国人相信,竞争能产生挑战和压力,只有竞争,才有最好,自由竞争促进了美国企业和美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9)、看《黑夜的献诗》这首诗(只说点我知道的部分)黑夜从大地上升起遮住了光明的天空丰收后荒凉的大地黑夜从你内部上升在海子的其他诗歌中,也常提到黑夜夜色中我有三次受难:流浪、爱情、生存在春天,野蛮而复仇的海子就剩这一个,最后一个这是黑夜的儿子,沉浸于冬天,倾心死亡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我借此火得度一生的茫茫黑夜“黑夜”对海子而言既是“受难”,也是幸福,你说在诗中感受到《圣经》的气息,这是很有道理的。什么样的人即使受难也觉得幸福?耶稣。

(10)、海子在大学的4年里,中国正处于巨变之中。“全国喇叭到处播都放那首歌:‘属于你、属于我,属于我们八十年代的新一辈’。那女声颤巍巍的,比‘文革’腔调温柔多了,脑门子青春痘还是七十年代的,忽然就新一代了。”(陈丹青语)

(11)、耶稣因着神的使命,来到人间受难,替世人赎罪,那么海子呢?做一个诗人,你必须热爱人类的秘密,在神圣的黑夜中走遍大地,热爱人类的痛苦和幸福,忍受那些必须忍受的,歌唱那些必须歌唱的。这是海子在《我热爱的诗人——荷尔德林》中所写,海子非常推崇荷尔德林。

(12)、阅读海子的诗歌,令人痛苦。但是这种痛苦其实并不来自于海子的诗歌,而是来自于我们的内心。只是凡俗的生活使我们的痛苦变得麻木,而海子的诗歌又使它锐利而持久,假如你还在思考生命或生活的意义,这种痛苦难以避免。而海子的诗歌正具有深深切入人心的力量。

(13)、题主说海子的诗歌读起来孤寂悲怆,这很正常,海子的诗歌总见悲情,“死亡”一词在他的诗作中频繁出现,诗人西川评价海子时说“海子是一个有自杀情结的人”。海子后期的诗歌带着很浓厚的宗教色彩,对此题主已经有所感受,他在自杀时将一本《圣经》带在身边,然后像个艺术家一样壮烈赴死,这种死亡带着劈裂式的疼痛,像他的诗歌一样

(14)、而代价是,海子式的写作,以及海子式的时代梦想,必须结束。

(15)、除了蒸饭、煮粥,把大米炒一下,还是一味药,健脾祛湿,对消化不良、腹泻、便秘均有效果。既能快速止腹泻,还能清肠刮毒,大人用了有瘦身的功效,小孩用了有健脾开胃止泻的功效。不仅孕妇能用,宝宝也能用,可见这味药多安全。

(16)、他因此心生厌烦,一路上不停的数落着蜗牛。但走着走着,他看到周围的美景之后,竟然忘了心中的不快,更忘了开始对蜗牛的抱怨。

(17)、海子二十岁的时候有一句诗:“岁月呵,你是穿黑色衣服的人。”海子喜欢关于黑色的意象:黑色火把、黑色土地、黑色太阳、黑色木轮车……最后是黑色的复活。岁月身穿黑色衣服,死神也是如此,但海子选择了后者,这大概因为他对岁月不仅恐惧,而且厌恶。在写给叶赛宁的诗中,海子说“春回大地,大地是我死后爱上的女人”,叶赛宁投缳自尽,海子不会喜欢这种死法,他希望死亡干净、清晰、充满尊严,“我用头颅雕刻太阳,逼近死亡死亡是一簇迎着你生长的血红高粱,还在生长除了主动迎接并且惨惨烈烈没有更好的死亡方式”。当他写下“春天,十个海子全部复活”时,距离死亡还有十二天,诗里有不那么为人所熟知的句子:“这是一个黑色的孩子,沉浸于冬天,倾心死亡。” 

(18)、注:广州《花城》文学双月刊1990年第4期发表了海子遗作组诗10首,其中《日记》《祖国(或以梦为马)》均在后来产生了广泛影响,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更是成为海子最经典的作品。

(19)、海子是中国当代最优秀的诗人之这没有任何疑义,但是这并不表明他的诗与他的死,以及其诗歌地位发生了某种或大或小的因果关系。由于特殊年代的特殊刺激,一位诗人的逝世,使他的诗得到了更充分的阅读,以至于使一个突然结束的时代,在他死后以继续阅读的方式被延长着。

(20)、第二节诗人再次凝视远方,对它作出寻思,“远方只有在死亡中凝聚野花一片”,这里涉及到死亡与生存的关系问题。海德格尔指出:“死作为此在的终结乃是此在最本己的、无所关联的、确知的、而作为其本身则不确定的、不可逾越的可能性。死,作为此在的终结存在,存在在这一存在者向其终结的存在之中。”④海德格尔言说死亡其实就是在言说生存,他强调生存是向死的存在。在这个意义上说,远方的存在也是面向死亡的存在,而作为远方在死亡中凝聚的生命形态,这里的“野花”携带的意蕴是丰厚的,它不再只是第一节中那个存在于现实中的具体实在的物象,而是更多的呈现着象征意味。野花的馥郁馨香与勃勃生机是由死亡赋予的,由远方广漠的死亡所凝聚而成的野花是一种精神性的存在,它是不死的。所谓不死的事物是抽空了时间与空间的事物,或者说是时间与空间永远凝固着的事物。时间与空间在什么情形下会被抽空呢?或者时间与空间什么状态下会永远凝固呢?只有当一种物质积聚为一种精神,或者沉淀为一种文化时才有可能。因此,这不死的野花就是草原文化的隐喻,或者说就是草原精神的象征。

3、海子的诗解析

(1)、当他心里彻底安静下来的时候,他却闻到了沁人心脾的花香,听到了久违的虫鸣鸟叫,看见了满天灿烂的星河。

(2)、海子只活了25年,却留下了大量的抒情短章、长诗、文论与小说,生活贫穷,像格瓦拉一样喜欢到处流浪,迷恋气功和神秘主义著作,几乎把全部精力都用于写作和恋爱,所以,顺理成章地,海子的死具有了某种形而上的象征意义。

(3)、——《远方》没有任何夜晚能使我沉睡,没有任何黎明能使我醒来。——《西藏》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

(4)、光荣革命的胜利,打破了君权神授、君主万能、臣民必须无条件服从等思想,启迪了世界上其他封建专制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

(5)、“女儿”是柔性的,小而具体的,在这个方向上可以使所捐之物更柔和、更真切,更像是从人的舌尖上涌出的。“黑夜”是什么?黑夜不是白昼,它是白昼的背面,不为人们的目光所熟悉、所习惯。

(6)、因为草原的神秘幽远被保持到想象之中,草原在“我”的视野上从此“缺席”,草原的空阔退隐之后,手中的事物开始鲜明呈现。这鲜明呈现出来的事物是什么?是“木头”,是“马尾”。木头和马尾的出场,将草原的历史带走又将草原人的历史带来,“木头”和“马尾”组合成的马尾琴,是一个民族情感的凝聚、智慧的结晶与生命的象征。在马尾琴上的木头和马尾不再是原初形态的木头和马尾,已经同人类的历史、人类精神生活联系在一起,它们有点像海德格尔描述的那双破损的鞋具,开始去却其作为器具的有用性,直接敞现存在本身。看看海德格尔对这个破损鞋具的描述吧:“从鞋具磨损的内部那黑洞洞的敞口中,凝聚着劳动步履的艰辛。这硬邦邦、沉甸甸的破旧农鞋里,聚积着那寒风陡峭中迈进在一望无际的永远单调的田垄上的步履的坚韧和滞缓。皮制农鞋上粘着湿润而肥沃的泥土。暮色降临,这双鞋在田野小径上踽踽而行。在这鞋具里,回响着大地无声的召唤,显示着大地对成熟谷物的宁静的馈赠,表征着大地在冬闲的荒芜田野里朦胧的冬眠。这器具浸透着对面包的稳靠性的无怨无艾的焦虑,以及那战胜了贫困的无言的喜悦,隐含着分娩阵痛时的哆嗦,死亡逼近时的战栗。这器具属于大地,它在农妇的世界里得到保存。”③在海德格尔这段富有诗意的描述里,我们看到了鞋具与农人生命的粘连。海子笔下的“木头”“马尾”也与那鞋具一样,同草原人的生活与生命密切粘连在一切,不可分离。在木头和马尾交合而成的马尾琴不断的倾诉中,草原人的历史得以留存。

(7)、——《九月》黑夜一无所有,为何给我安慰。——《黑夜的献诗》该得到的尚未得到,该丧失的早已丧失。

(8)、“黑夜”对海子而言既是“受难”,也是幸福,你说在诗中感受到《圣经》的气息,这是很有道理的。什么样的人即使受难也觉得幸福?耶稣。耶稣因着神的使命,来到人间受难,替世人赎罪,那么海子呢?

(9)、光荣革命的胜利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开始在英国建立,从此之后资产阶级与新贵族成为了英国的执政力量,对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使得英国迅速崛起,成为称霸世界的日不落帝国。

(10)、其次,文中出现了”幸福“一词,但跟幸福连接的是”闪电“这一意象,”闪电“的特性是短暂易逝,你会用”闪电“来祝福自己的爱情婚姻吗,当然不会,大家都用百年好合天长地久在天比翼在地连理什么的。

(11)、“黑雨滴一样的鸟群”一句有人认为跟梵高《麦田上的群鸦》一画有关,我认为是有道理的,因为海子很喜欢梵高,他在诗中称其为“瘦哥哥”;“黑夜一无所有/为何给我安慰”一句我同样不甚了解,就不做解答了

(12)、诗歌的第三段写道:“波涛从孤独的十指退去/白鸟的岛屿,儿子们围住/在相距遥远的肮脏镇上。”像《春天,十个海子》一样,“儿子”就是分裂出来的抒情主体,这样的例子还有诸如“你从远方来/我到远方去”(《黑夜的献诗》)等。家乡的肮脏带来的是海子(抒情主体)的肮脏和荒芜,肮脏可以让纯洁湖水去洗净,但是荒芜,即使有了纯洁的湖水,又有什么用呢?《祖国或以梦为马》中,抒情主体说自己是“空有一身疲惫”,一事无成,而虚度的生命是最不能容忍的。与其在荒芜中生存,不如庄严的死去(1986的日记,对克力斯多夫的描述)。荒芜意味着徒劳,对真理和家园追寻的失败。投入青海湖中,一方面是渴望洗净自我,另一方面则是对一事无成的殉道,庄严的死去。

(13)、从1982年到1989年,海子创作了200万字的作品。海子死后三年,小平南方谈话,中国的经济改革推向深入。在此前后,诗和思想退出流行,大多数人轻快地拥抱一个新的时代,将1980年代的彷徨和沉重卸在身后。

(14)、“姐姐”既是自己的倾诉对象,也是诗歌中的一个意象,她的内涵应该是多方面的。此时海子在个人终身大事上已经是疲惫不堪了,内心的伤痛还隐隐存在,但他追求太阳和自由的信念更强烈了。

(15)、■  投稿可以是自己朗诵作品,也可推荐他人作品。

(16)、海子的抒情短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语言质朴,意象本色,思路飘逸,形式工整,读后令人感到意犹未尽。撇开海子的身世,以及令人触目惊心的写作时间,将欣赏的着眼点主要放在这首诗的语言及意蕴揭示上。 

(17)、“黄昏”是好词么,“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爱情”是好词么,爱情是好词,但海子并不这么认为,他在诗歌《夜色》中是这样评价爱情“夜色中我有三次受难:流浪、爱情、生存”。祝愿其他有情人可终成眷属,那海子自己呢——“然后放弃爱情的王位/去做铁石心肠的船长”。

(18)、海子的母亲操采菊曾经读过私塾,能识文断字,他的父亲则是个半文盲。小时候,母亲给予诗人的爱远远多于父亲的关怀,因此,在海子心中,母亲是圣洁的。海子没有姐姐,在他独自一人漂泊于北京时,他遇见了一个有着“姐姐”气质的人,虽然我们不知道这个“姐姐”究竟是谁,但不能否认的是,她像母亲一样温柔地关怀海子,给予他温暖,让他对她产生了摆脱不了的依赖。于是,这个“姐姐”成了他日夜呼唤的人。

(19)、晕一般可分为“小晕”和“大晕”。“小晕”即22度晕,“大晕”即46度晕。

(20)、——《情诗一束/山楂树》当我痛苦地站在你的面前,你不能说我一无所有,你不能说我两手空空。——《麦地与诗人/答复》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更远的地方,更加孤独/远方的幸福,是多少痛苦。

4、海子诗歌鉴赏

(1)、右边房间里沿西墙一排三个放满了书的大书架。屋内有两张桌子,门边的那张桌子上摆着主人生前珍爱的七册印度史诗《罗摩衍那》。

(2)、从这学期开始,本号推出“诗赏析”专栏,每两周发一首现代诗以及它的赏析。我们邀请学者、诗人、新诗评论家等人士解读赏析那些耳熟能详的诗歌,说出那些我们感受得到却无法说出的妙处。

(3)、而对于“天空一无所有/为何给我安慰”一句我并不了解,只知道《荷尔德林的阐释》一书中有一篇《荷尔德林的大地和天空》,不知道这两个“天空”是否有相近之处,我只知道“天空”意味着神明、神性,对其他的并不了解,有知道的朋友可以来解答一下。

(4)、不管“姐姐”是谁,可以肯定的是,海子的心中一定是有这样一位“知心姐姐”的,这位姐姐也许是平凡世界中的人物,也许已经升华成海子心中的崇拜之人,都不妨碍我们以“女性崇拜”去解读《日记》。所以,笔者认为,这个“姐姐”是带上了海子主观情绪的一个现实存在的人物。在海子心中,她是一个能想母亲一样关心自己,听自己诉说心声的理想女性。

(5)、不许别人更改一个字扩展资料:《半截的诗》赏析:

(6)、1979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1983年毕业后被分配至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关附近卧轨自杀,年仅25岁。

(7)、正如当代诗人秦晓宇在《七零诗话·姐姐》中所言:“姐姐,是一个小男孩对于神秘的异性世界的第一部教材、第一位教师和第一间课堂……既是可呼其乳名的小妈妈,也是恋人之前的恋人,更是成长恰如其分的台阶”,换而言之,在一个多子的家庭里,姐姐从小就承担起了照顾家务、关心弟弟妹妹的职责,因此,弟弟总是把姐姐作为自己的依靠,无论是生活上还是精神上的。以“姐姐”为体裁的文艺作品大多也是表现弟弟或妹妹对姐姐的爱和依赖。顾城在《铁铃——给在秋天离家的姐姐》组诗中诉说了对姐姐的怀念,张楚的歌曲《姐姐》诉说了姐姐遭受屈辱的不幸,朱哲琴的《阿姐鼓》讲述了一个血腥而温情的“人皮鼓”的故事,同样是充盈了对姐姐的怜悯。

(8)、“黑夜”是海子诗歌的重要意象之这三首献给黑夜的诗歌都成诗于1989年,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海子死于1989年3月。《最后一夜和第一日的献诗》写与1989年1月下旬,《黑夜的献诗》写于1989年2月初,都是海子自杀前一两个月的作品。

(9)、这也许是他本人没有意识问的。(在某处他曾表达过自己“不想成为一个抒情诗人”)但不管他的本意如何,他的抒情的声音是他众多声音中最唆亮、最尖锐的一种,是他被传诵得最远的声音。

(10)、第四段中,海子渴望真理中最纯洁的部分洗涤自己,渴望寻求纯洁和真理。在海子抒情的这一刻,眼前是多么美好。但是,“一双雪白的翅膀也只能给我片刻的幸福”,这句说明,这些纯洁的东西依然不能完全洗去他心中的黑暗,这种纯洁和美好,只能保持“片刻”的时光。这样说来,清洗自我还有什么意义,追求纯洁还有什么意义!他终于会对纯洁产生根本性的怀疑,对神圣的秩序和真理产生怀疑,“你所说的曙光究竟是什么意思?”(《春天,十个海子》)第三段“儿子”是抒情主体的自我分裂,代表诗人在现实世界(“家乡”)的肮脏的部分。在肮脏的世界中,洗涤自我是没有意义的,所以诗人将自我分裂,渴望寻找真理的途中的那个自我能够得到纯洁的洗礼。这种分裂是一种妥协,但是即使是妥协,这部分自我得到的也依然不过是片刻的幸福。为什么只能是片刻?是内心黑暗太多无法洗净,还是挂念“家乡”肮脏的自我不能释怀?无论是那种解释,他分裂自我的倾向在此时就已经露出端倪,最后终会变成“十个海子”。最终,他也许会毁灭肮脏的那一部分,也许,这是追求纯洁的唯一办法。

(11)、这是海子在《我热爱的诗人——荷尔德林》中所写,海子非常推崇荷尔德林。作为一名诗人,海子走在黑夜,忍受黑夜,却也享受黑夜,诗歌的道路布满荆棘,海子走在其中,痛苦的歌唱,将诗歌嵌进自己的生命,也将黑夜嵌进自己的生命。

(12)、海子死的时候,人们都说他是以身殉诗,连身边随身带着的几个橘子也被认为是象征太阳。作为他的朋友,诗人西川说自己不否认海子自杀有形而上精神层面的原因,却也列举了那些在今天会被我们直接概括为抑郁症的理由:坚持不结婚、生活孤独封闭、被诗人界边缘化和排斥、练气功练出幻觉等。最直接的导火索是,自杀前的周五见到初恋女友后,海子喝醉了,然后在酒醒之后坚信自己讲了很多伤害她的话,万分自责。你看,所有选择都有来路可循,没有人是必然将会走向山海关的铁轨,即使他是一名倾心于死亡的诗人;有时候,死和不死之间,也许只是一盒百忧解的距离。

(13)、祭献神是向着神的返回;而这同时也是神本身的溢出和自身返回。祭献是黑夜也返回到黑夜中,在黑夜的杯中吸饮,同时是黑夜本身的涌起、涌现。

(14)、■  发布朗诵作品作者不限年龄、性别、学历、职业、国籍、省份及居住地。

(15)、 授权|投稿|合作:lijie109@qq.com

(16)、这三人各有特色,各具特长,时人称六朝三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