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词集虞美人
1、李煜词虞美人的格律
(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词人先用发人深思的设问,点明抽象的本体“愁”,接着用生动的喻体奔流的江“水”作答。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不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
(2)、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3)、盖诗词之作,曲折似难而不难,唯直为难。直者何?奔放之谓也。直不难,奔放亦不难,难在于无尽。“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无尽之奔放,可谓难矣。倾一杯水,杯倾水涸,有尽也,逝者如斯,不舍昼夜,无尽也。
(4)、 诗词的魅力在于,短短的数十字,一字一句都蕴含了极深的文化内涵、醇香的韵味和历史厚重感。每个人的人生中都有艰难的时刻,身为九五之尊的皇帝更是如此,“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的后半生可谓写尽了千古愁。
(5)、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楚汉相争之际,西楚霸王项羽被汉王刘邦围困于垓下,他的宠姬在最后一舞后自刎而死。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用词为题,可见李煜当时的心境,是多么的悲惨和凄凉。他在一生在情爱上顺风顺水,娇妻美妾都得偿所愿;但作为亡国之君、阶下之囚,又可谓跌宕起伏,是人生的失败者。
(6)、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金粉双飞。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
(7)、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被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作者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的让人难以忍受下去。或许,死亡,对他真的是一种解脱。或许,他写这首词,是为了故意激怒宋太宗。
(8)、归心正似三春草。试著莱衣小。橘怀几日向翁开。怀祖已瞋文度、不归来。禅心已断人间爱。只有平交在。笑论瓜葛一枰同。看取灵光新赋、有家风。
(9)、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10)、近代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亡国之音,何哀思之深耶!”传诵禁庭,不加悯而被祸,失国者不殉宗社而任人宰割,良足伤矣。《后山诗话》谓秦少游词“飞红万点愁如海”,出于后主“一江春水”句,《野客丛书》又谓李白之“愁高滟澦堆”,刘禹锡之“水流无限似依愁”,为后主词所祖。但以水喻愁,词家意所易到,屡见载籍,未必互相沿用。就词而论,李、刘、秦诸家之以水喻愁,不若后主之“春江”九字,真伤心人语也。
(11)、 从锦衣玉食的帝王到望天哀叹的阶下囚,李煜用诗词倾述着他对国家灭亡的不甘与抗争。但作为一个阶下囚,他只能是任人宰割的羔羊,宋太宗赵光义的一杯毒酒,令他泣血身亡。那一刻,恰似虞姬自刎,血染之地,长出了一株丽草,开出了一朵血色的红花,娇媚却凄绝,在风中悲歌起舞的,便是“虞美人”。
(12)、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春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13)、君:作者自称。能:或作“都”、“那”、“还”、“却”。
(14)、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15)、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6)、李煜最著名的几首词,南唐后主别树一帜的诗词名句《蝶恋花》遥夜亭皋闲信步,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澹月云来去.桃李依依春暗度,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长相思》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鞠花开,鞠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乌夜啼》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烛残漏断频倚枕。起坐不能平。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沉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离别歌。垂泪对宫娥。《浪淘沙》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金剑已沉埋,壮气蒿莱。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清平乐》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浣溪纱》转烛飘蓬一梦归,欲寻陈迹怅人非,天教心愿与身违。待月池台空逝水,荫花楼阁谩斜晖,登临不惜更沾衣。《谢新恩庭》空客散人归后,画堂半掩珠帘.林风淅淅夜厌厌。小楼新月,回首自纤纤。春光镇在人空老,新愁往恨何穷?金窗力困起还慵。一声羌笛,惊起醉怡容。《呈郑王十二弟》东风吹水日衔山,春来长是闲。落花狼籍酒阑珊,笙歌醉梦间。佩声悄,晚妆残,凭谁整翠鬟?留连光景惜朱颜,黄昏独倚阑。《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笙歌未散尊前在,池面冰初解。烛明香暗画楼深,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三台令》不寐倦长更,披衣出户行。月寒秋竹冷,风切夜窗声。《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凤箫吹断水云闲,重按霓裳歌遍彻。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更漏子》金雀钗,红粉面,花里暂时相见。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香作穗,蜡成泪,还似两人心意。珊枕腻,锦衾寒,觉来更漏残。菩萨蛮花明月黯笼轻雾,今霄好向郎边去!衩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喜迁莺》晓月坠,宿云微,无语枕边倚。梦回芳草思依依,天远雁声稀。啼莺散,余花乱,寂寞画堂深院。片红休扫尽从伊,留待舞人归。南唐李后主“千古词帝”李煜名人名言李煜(937年―978年),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人。相传生于天祚三年(937年)七月初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金陵(今江苏南京),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月八日于京师里第卧疾而卒,一说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虽不精于政治,但其艺术才华非凡。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有《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等。被誉为千古词帝。
(17)、李煜《虞美人》中以“ , ”两句写他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表现了他对故国的深深怀念。
(18)、“雕栏玉砌应犹在”,我想起1985年曾经游览了庐山,在庐山的山侧,曾经找到了南唐中主李璟的读书台,读书台附近,有一段汉白玉雕刻的石栏,据说那是确确实实的南唐遗物。“雕栏玉砌应犹在”,直到现代我还看到了南唐中主李璟的读书台的雕栏玉砌了,这正是无生之物的常存。
(19)、樱花落尽阶前月,象床愁倚熏笼。远似去年今日,恨还同。双鬟不整云憔悴,泪沾红抹胸。何处相思苦,纱窗醉梦中。——李煜《南唐二主词》
(20)、这首词是很好的一首词,可是就是这样的好词,是非常难讲的因为大家对于这首词太熟悉了。就如同我在开始第一天所谈到的,说《花间集》大家太熟悉了,《花间集》就是一本书么,你就忘了“花间”两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了。我说你要用英文一说,TheCollectionofSongsAmongtheFlowers,花间的新鲜感觉就出来了。
2、李煜词虞美人书法
(1)、过片两句,示今昔之感,只是直说。其下两句,千古传名,实亦羌无故实,刘继增《笺注》所引《野客丛书》,以为本于白居易、刘禹锡,直梦呓耳。胡不曰本于《论语》“子在川上”一章,岂不更现成么?此所谓“直抒胸臆,非傍书史”者也。后人见一故实,便以为“囚在是矣”,何其陋耶。......“恰似一江春水流”,后主语也,其词品似之。
(2)、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3)、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4)、他说不堪回首,但他毕竟提到了故国,毕竟还是不能够忘怀。而月明中”三个字,就同时也呼应了第一句“春花秋月”的月亮。你要知道,他第一句说的是“春花秋月”,他现在是“小楼昨夜又东风”东风是春风,当然是呼应那“春花”的春天的。可是,他开头说的是秋月”,现在说的是月明,这就不必是秋月了。秋天的月亮当然亮的,春天的月亮也是明亮的。所以“月明中”,就正是呼应那“春花秋月”的秋月,是一种参差的呼应。
(5)、晓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凤箫声断水云闲,重按霓裳歌遍彻。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未切。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蹋马蹄清夜月。——李煜《木兰花》
(6)、国土更姓,山河变色,雕栏玉砌的宫室早已经成了赵家的园囿。“朱颜”一词在这里固然具体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但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此番感慨,通过自然的永恒和人事的沧桑的强烈对比,把蕴蓄于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倾泻出来。人生短暂,变化无常,一切逝去的美好,无从追忆、更无法追回,只剩下长逝不返的深切哀痛。
(7)、下半首,他说“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雕栏玉砌是无知的,是无生的。我说过,凡是有生命的,有生必有死,一定是短暂的,生命是无常的。可是,无生的,没有生命的,相对而言它也是属于永恒不变的。
(8)、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9)、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10)、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11)、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12)、《虞美人》中李煜以“ , ”两句表现物是人非、江山易主之痛,传达出无限怅恨之感。
(13)、春天的花,秋天的月,什么时间完了结束呢!过往的事太多了,又能明白多少?昨夜春风又吹过小楼,时光又是一年,不忍心回头想象,在月光照耀下已被灭亡的国家和都城那凄凉的景象。
(14)、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春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
(15)、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16)、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尊前醉倒、且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17)、俞平伯191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后在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任教。俞平伯是“新红学”的开拓者之是一位热忱的爱国者和具有高尚情操的知识分子。他提倡“诗的平民化”。
(18)、一碗浓稠的汤药在眼前冒着热气,让本来就正值溽暑的天气更加闷热了几分。
(19)、 过着囚徒般生活的后主李煜,怨问苍天:“春花秋月何时了”,他已无法摆脱没落的命运,难受厌倦春花秋月的无尽无休,感叹人的生命随着花谢自缺而长逝有返。“往事知多少?”又转入到现实社会中,原来拥有的一切都消逝了,都化为乌有。“小楼昨夜又东风”,“又东风”点明他被俘汴京又过一年,时光流逝引起无限感慨:“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这是何等的痛苦与悲叹啊!夜深人静,囚禁的他凭阑远眺,对着那一片沉浸在月光中的故国大地,无限思念,凄楚之情涌上心头,不忍回首,也不堪回首:“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白描手法直抒亡国之痛,构画了笔所不能达到的意境,写出了李煜国破家亡之后的生活感受。于是乎,悲慨之情如滔滔之江水,一发不可收拾,“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人生意味着无限的悲愁,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20)、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唐朝李煜诗词全集名句名言唐朝李煜诗词全集名句名言集锦
3、李煜 的虞美人
(1)、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烛残漏断频欹枕,起坐不能平。
(2)、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暮,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李煜
(3)、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往事的不可追忆,来嗟叹春花秋月无法了结的惆怅。为什么人人喜爱的春花秋月,在李煜的笔下变得想要她们早一点终结呢?是因为春花与秋月越是美好,便越是映衬了他眼下异国被囚、长歌当哭这种生活的不堪。
(4)、曲阑深处重相见,匀泪偎人颤。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5)、春花秋月比喻人生的美好,暗示自己过去幸福的生活,往事知多少的意思是,过去发生了许多快乐的事情;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更替,人生多么美好。可我这囚犯的苦难岁月,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呢?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怎么会弄到今天这步田地?透过此诗句,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6)、云一緺,玉一梭,澹澹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李煜《长相思》
(7)、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8)、右供奉跪下磕头,“主上英明,那臣这就去了。”
(9)、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这里暗含着诗人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只是”二字,极为沉重,传达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惘。“朱颜”一词在这里固然具体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但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
(10)、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11)、可是就在这对比之中,往事知多少?我们在讲李后主的那一首《相见欢》小词,曾说“林花谢了春红”,还曾说“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今天的花你如果不好好欣赏它,明天这一朵花落了,你再想找这朵花,就永远没有这朵花了,你说明年的春天再来,明年花还会再开,但是明年开的那个花,不是今天你所见的这个花了。所以上次引过王国维的两句词:“君看今日树头花,不是去年枝上朵。”你看今天树头上的花,不是去年枝上的那一朵了。
(12)、银笺别梦当时句,密绾同心苣。为伊判作梦中人,索向画图清夜唤真真。
(13)、浪淘沙李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
(14)、“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尽管“故国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这两句就是具体写“回首”“故国”的——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这里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朱颜”一词在这里固然具体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但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以上六句,诗人竭力将美景与悲情,往昔与当今,景物与人事的对比融为一体,尤其是通过自然的永恒和人事的沧桑的强烈对比,把蕴蓄于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倾泻出来,凝成最后的千古绝唱——“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人先用发人深思的设问,点明抽象的本体“愁”,接着用生动的喻体奔流的江“水”作答。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同它相比,刘禹锡的《竹枝词》“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
(15)、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16)、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17)、 《虞美人》的词牌名自带亲切感,记忆中它是伴随着邓丽君的《几多愁》,幽幽地走进我心田。这是一曲生命的哀歌,字字句句皆是流不尽的愁。忆往昔,春花秋月、雕栏玉砌应犹在;看今朝,朱颜已改,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岁月无声,空悲切,小楼东风使君愁;蓦然回首,凭栏处,唯有诗词照孤心。
(18)、 李煜,南唐后主,工于书画,洞晓音律。当他继位时,宋已代周建国,南唐形势更是岌岌可危,他在对宋委曲求全中过了几十年苟且偷安的生活,不纵情声色,侈陈游宴。南唐被宋灭亡后,他被俘到汴京,过了两年多的囚徒生活,最后被宋太宗派人毒死。
(19)、 愁 chóu 忧虑:忧愁。愁苦。愁楚。愁烦。愁虑。愁郁。愁闷。愁容。愁绪。
(20)、这一晚,月上中天,在李煜的小小院落中,几个姬妾都拿出管弦,奏起曾经在南唐宫廷里的旧乐来,一时间,人人泪落如雨。
4、李煜虞美人古诗文网
(1)、李煜一听奏乐,心中泛起一阵苦涩来,是呢,有多久没有奏乐了,他有一瞬间的失神,怀念起那个擅弹琵琶的大周后来。
(2)、“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往事知多少?”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历历在目。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诗句,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诗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又”点明了“春花秋月”的时序变化,词人降宋又苟活了一年,加重了上两句流露的愁绪,也引出词人对故国往事的回忆。
(3)、望江南·闲梦远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渌,满城飞絮辊轻尘。忙杀看花人!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李煜
(4)、李煜于词尾的扪心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无怪此词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对于李煜此人,作为政治家他是完全的失败,但是作为文学家他却得到后世景仰,正如后人的评价:“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由李煜,我所想的却是政治与文艺的关系。李煜的词,绝少有忧国忧民的政治理念,他只讲求词的本身的美感,断不会为强言国事而打破词韵平仄(这也是我不喜辛词的原因之一),因此他的词篇篇美仑美奂,都是艺术上的精品。
(5)、此词与《浪淘沙·帘外雨潺潺》均作于李煜被毒死之前,为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是时李煜归宋已近三年。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年),宋军攻破南唐都城金陵,李煜奉表投降,南唐灭亡。三年后,即太平兴国三年,徐铉奉宋太宗之命探视李煜,李煜对徐铉叹曰:“当初我错杀潘佑、李平,悔之不已!”大概是在这种心境下,李煜写下了这首《虞美人》词。
(6)、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象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7)、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8)、(2021全国乙卷)即便“故国不堪回首”,李煜在《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还是不由自主地想到自己当年在金陵的宫殿,慨叹已物是人非:“ , 。”
(9)、“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更替,人生多么美好。可我这幽禁的苦难岁月,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呢?回首往昔,身为国君,怎么会弄到今天这步田地?透过此诗句,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10)、“好,那就快去快回。”宋太宗对着那首《虞美人》幽惨惨得冷笑起来。
(11)、全词以明净、凝练、优美、清新的语言,运用比喻、比拟、对比、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高度地概括和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的真情实感。此词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
(12)、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却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13)、清代尤侗《延露词序》:诗何以“馀”哉?“小楼昨夜”,《哀江头》之馀也。
(14)、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15)、你要知道,诗人词人说我非常的忧愁,十分的忧愁,我十二分的忧愁,我十二万分的忧愁,那我也不能被你感动。而李后主他是用这么三度的强烈对比,促成他这感人的结尾。
(16)、转烛飘蓬一梦归,欲寻陈迹怅人非。天教心愿与身违。
(17)、宋太宗摆摆手,“词算什么像样的东西,只是放任李煜怀恋旧国,倒显得朕忒仁慈了一些。”
(18)、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19)、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20)、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5、李煜词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创作时间
(1)、这一句以水喻愁,含蓄地将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与滔滔水势联系在一起,既富哀怨亦蕴大气,让人不由自主的陷入了这奔涌而出的忧郁之中。
(2)、作者以其奔放之笔用问答的形式吐露心中深长的忧愁愤恨,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愁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
(3)、俞平伯主要著述有《红楼梦辨》《冬夜》《古槐书屋问》《古槐梦遇》《读词偶得》《清词释》《燕郊集》《唐宋词选释》《俞平伯全集》等。
(4)、三年了,他还是不习惯改口。南唐国主曾是他金尊玉贵的身份,却只是他的过往。如今的他,是宋太宗的阶下囚,关在华丽的笼子里,被人取笑。他的生命,本应该在宋军围城金陵时,就光荣结束。如果当时殉国,就不会有现在的屈辱了。
(5)、这首小词,一共不过只有八句。从开头以来,都是两两相对的,都是永恒和无常的对比。“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在三度的对比之后,他才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6)、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铲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晌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郎恣意怜。——李煜《南唐二主词》
(7)、且不论他的思绪是否符合为君之道,此词的最末一句可说是千古绝唱,此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几乎是李煜毕生词作的精华所在。
(8)、李煜于此一句中虽仅仅展示了他无尽忧愁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但使读者从中取得了心灵上的呼应,人的愁思固然内涵各异,但都可借用此句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
(9)、李煜对着此情此景,做下一首《虞美人》,不消一盏茶的功夫,这首词立即就到了宋太宗的手上。
(10)、近代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感怀故国,悲愤已极。起句,追维往事,痛不欲生!满腔恨血,喷薄而出:诚《天问》之遗也。“小楼”句承起句,缩笔吞咽;“故国”句承起句,放笔呼号。一“又”字惨甚。东风又入,可见春花秋月一时尚不得遽了。罪孽未满,苦痛未尽,仍须偷息人间,历尽磨折。下片承上,从故国月明想入,揭出物是人非之意。末以问答语,吐露心中万斛愁恨,令人不堪卒读。通首一气盘旋,曲折动荡,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11)、前人赞誉李煜的词是“血泪之歌”,“一字一珠”。此词即虚设回答,在问答中又紧扣回首往事,感慨今昔写得自然而一气流注,最后进入语尽意不尽的境界,使该词显得阔大雄伟。
(12)、江河之大莫过于长江,南唐都城南京又紧靠长江,所以亡国之君李煜用长江之水喻思念故国之痛,寓意深刻,给人印象强烈。
(13)、李煜倾尽心力写完了《虞美人》,也算是告别了他心中的虞姬,告别了他曾经的各种美好生活,用诗词来书写了自己的另一种传奇。
(14)、所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滔滔滚滚,无尽无休,永远不能停止,永远不能够阻挡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正是无尽的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
(15)、宋太宗点点头,“是那个夺命毒药,让人垂死之际痛苦挣扎、手脚相牵?”
(16)、全词抒写亡国之痛,意境深远,感情真挚,结构精妙,语言清新;词虽短小,余味无穷。难怪王国维有如是评价:“唐五代之词,有句而无篇。南宋名家之词,有篇而无句。有篇有句,唯李后主降宋后之作,及永叔、子瞻、少游、美成、稼轩数人而已。”《人间词话》
(17)、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18)、情一往而深,其春愁秋怨如之,其词笔复宛转哀伤,随其孤往,则谓为千古之名句可,谓为绝代之才人亦可。凡后主一切词皆当作如是观,不但此阕也,特于此发其凡耳。(俞平伯《读词偶得》)
(19)、《虞美人》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歌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20)、清代王闿运《湘绮楼词选》:常语耳,以初见故佳,再学便滥矣。朱颜本是山河,因归宋不敢言耳。若直说山河改,反又浅也。结亦恰到好处。
(1)、这个呼应可以参差错落,不一定死板,说春花我就非说春花,秋月就非说秋月。你只要一个月明,就呼应了秋月。所以“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这又是一个对比,是接着前两句的,是从那广大的全宇宙全人类的悲哀集中到李后主一个人的小楼昨夜的悲哀。那是李后主在小楼之中,“故国不堪回首”,是李后主的故国不堪回首。从头两句那么广阔的宇宙人类回到了他自己。
(2)、这首《虞美人》是南唐后主李煜在被俘两年后写成的。
(3)、既思起故国,自然想起当年“雕栏玉砌”的华美宫室和秀美“朱颜”,故国无恙可叹物是人非,怕是自己终生也无福消受了。
(4)、“一江”,有盈满之意,春天冰化雪消,江河水量最大,以“春水”喻愁,更是浩荡不息。一江春水东流,前浪后浪层层叠叠,犹如新愁压旧愁,无休无止。李煜的愁不是缠绵的爱情相思之苦,而是社稷倾覆的家国之恨,因之用气势磅礴的一江春水作比更为恰当,有一种与天地山河同在的厚重感。
(5)、待月池台空逝水,荫花楼阁漫斜晖,登临不惜更沾衣。
(6)、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7)、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烛残漏断频欹枕,起坐不能平。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李煜《乌夜啼》
(8)、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象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9)、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诗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
(10)、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11)、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李煜《蝶恋花》
(12)、李煜在这种僵持中,无奈地端起碗,一饮而尽,仿佛喝的不是苦药,而是甘露,是蜜水,是曾经喝过的玉液琼浆。
(13)、捣练子云鬓乱,晚妆残,带恨眉儿远岫攒。斜托香腮春笋嫩,为谁和泪倚栏杆。——李煜《南唐二主词》
(14)、 都说《虞美人》是李煜的绝命之词,《虞美人》之后,再无李煜。他的一生落下帷幕,留下了太多的遗憾。但,海上总有波澜,人生总有遗憾,没有谁的人生是完美无缺的。他曾经辉煌,尝尽风花雪月;他受尽屈辱,悔过悲欢离合。但透过一首首词,我们看到了,他实际是一个认真的人,无论对自己的诗词,还是自己的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