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画龙点睛的意思
1、成语画龙点睛的意思简短
(1)、张僧繇是南朝著名的画师。有一次,皇帝命令他在金陵安乐寺的墙壁上画龙。不一会儿,两条栩栩如生的龙就出现在墙壁上了。这时皇帝发现这两条龙都没有眼睛,就问张僧繇这是为什么。张僧繇回答说:“画上眼睛的话,它们就会飞走的。”大家不信,皇帝一定要他画上眼睛,张僧繇只好给其中的一条龙点上了眼睛。霎时间,电闪雷鸣,那条龙真的飞走了。南北朝时期的梁朝,有位很出名的大画家名叫张僧繇,他的绘画技术很高超。当时的皇帝梁武帝信奉佛教,修建的很多寺庙,都让他去作画。
(2)、大家听说后,都去观看,发出阵阵赞叹声。可是,当人们走近一看,却发现每条龙都没有眼睛。
(3)、优越的家庭环境给张彦远创造了一个常人无法比拟的学习条件,但他认为不能在书法创作上有所发明,为此曾“夙夜自责”,甚至引为“终身之痛”。
(4)、(反义词):弄巧成拙、画蛇添足、点金成铁、一语道破
(5)、到了张彦远懂事的时候,家藏书画已经在各种名义的“进奉”和历次战乱中散失,“传家所有”,已是“十无一二”了。张彦远的父亲张文规,官至桂州、管州观察使,张彦远从小受到家庭影响,在书法方面很有长进,擅长隶书,尤其喜做八分书。
(6)、成语“画龙点睛”就是从这个传说中来的。在知识改革开放的信息时代,我们可以认为这就是一种创新,因为张僧给龙点了眼睛就发生了一个质的飞跃。现在一般用来比喻写作、讲话时,在关键性的地方用上一两句精辟的语言来点明含义,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使整体效果更加传神。这种手法也称为“点睛”之笔。
(7)、张僧繇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每曰:“点之即飞去。”人以为诞,因点其一。须臾,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不点睛者皆在。
(8)、张僧繇的作品有《二十八宿神形图》、《梠武帝像》、《汉武射蛟图》、《吴王栠武图》、《行道天王图》、《醉僧图》等,分别著录于《宣和画谱》、《历代名画记》、《贞观公私画史》。
(9)、用法:连动式;作主语、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多用于说话和写作。
(10)、没有你画龙点睛的一笔,这幅画还真没什么看头。
(11)、南朝梁代,有一位名画家叫张僧繇(yóu),擅长画山水佛像,刻画勾勒十分传神。有一次,他给金陵的安乐寺做壁画,花了四条龙,活龙活现。但都不曾画眼睛,观画的人不知道是什么用意,便去询问究竟。他认真的说,如果添上眼睛,它们都会飞走,这样我岂不是白画了?许多人都认为张僧繇是空口说大话,听了他的解释,露出了一脸的不相信。
(12)、没有你画龙点睛的一笔,这幅画还真没什么看头。
(13)、画龙点睛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14)、喜欢大头爸爸故事的人点个(赞)+(在看)吧!
(15)、传说,有一年,梁武帝要张僧繇为金陵的安乐寺作画,在寺庙的墙壁上画四条金龙。他答应下来,仅用三天时间就画好了。这些龙画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简直就像真龙一样活灵活现。
(16)、此时朝廷倒也不再要张家进献什么了,张彦远得以根据硕果仅存的传家之宝,悉心研讨书学画理。他深刻地认识到,自古以来,名画法书流传虽多,但许多人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它们的价值,因此也没有真正发挥它们的作用。
(17)、而且成语大多由历史故事、寓言、神话、传说等演绎而来,富有较浓厚的民族特色。
(18)、古代汉语词汇中特有的一种长期相沿用的固定短语,来自于古代经典或著作、历史故事和人们的口头故事。
(19)、成语“画龙点睛”比喻说话或做事关键部位处理得好,使整体效果更加传神。
(20)、有个叫张僧繇的人,在金陵安乐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龙,(四条龙栩栩如生但是人们奇怪地发现)却没有画上龙的眼睛。他常常跟大家说:“如果给龙画上了眼睛龙就会飞走。”人们觉得他的话听起来荒诞不可信,就点上了一条龙的眼睛。(令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不一会儿,雷电交加,一条龙穿破墙壁腾空飞起。其他没点眼睛的龙还安然在墙壁上。
2、成语画龙点睛的意思和造句
(1)、释义: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上精辟的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
(2)、张僧繇被逼得没有办法,只好答应给龙“点睛”,但是他为了要让庙中留下两条白龙,只肯为另外两条白龙点睛。这一天,在寺庙墙壁前有很多人围观,张僧繇当着众人的面,提起画笔,轻轻地给两条龙点上眼睛。奇怪的事情果然发生了,他点过第二条龙眼睛,过了一会儿,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四起,雷鸣电闪,在雷电之中,人们看见被“点睛”的两条龙震破墙壁凌空而起,张牙舞爪地腾云驾雾飞向天空。
(3)、传说,有一年,梁武帝要张僧繇为金陵的安乐寺作画,在寺庙的墙壁上画四条金龙。他答应下来,仅用三天时间就画好了。这些龙画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简直就像真龙一样活灵活现。
(4)、张彦远高祖张嘉贞、曾祖张延赏和祖父张弘靖,都官至宰相,他们与当时的许多文人士大夫一样,都雅好书法。对张彦远产生直接影响的,则主要是他的祖父张弘靖和父亲张文规。
(5)、特别说明:曹灿杯所有的公益学习交流群是一样的功能,已入群的朋友请勿重复添加。
(6)、画龙点睛的故事出自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
(7)、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七:“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龙乘之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见在。”
(8)、成语解释 画龙之后再点上眼睛。比喻在关键地方简明扼要地点明要旨;使内容生动传神。也比喻在整体中突出重点。
(9)、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10)、它结构紧密,一般不能任意变动词序,抽换或增减其中的成分。
(11)、人们问张僧繇:“为什么不把眼睛画出来。”张僧繇解释说:“如果我给龙加上眼睛,它们就会飞走的!”大家都不信,坚持要他加上眼睛。张僧繇没有办法,只好给两条龙加上了眼睛。奇怪的事情果然发生了,他刚刚点出第二条龙的眼睛,突然刮起了大风,顷刻间电闪雷鸣。两条巨龙转动着光芒四射的眼睛冲天而起,腾空而去。围观的人,个个看得目瞪口呆,对张僧繇更佩服了。
(12)、释义:画龙之后再点上眼睛。比喻说话写文章,在关键的地方用一二警句点明要旨,使内容更加传神有力。
(13)、 在大家的劝说下,张僧繇只得拿起画笔为其中的两条龙点上了眼睛,谁知他的画笔刚从墙壁上拿下来,院子里便霎时间电闪雷鸣,那两条被画上眼睛的龙一下子飞上了云端。人们都看得目瞪口呆,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14)、没有你画龙点睛的一笔,这幅画还真没什么看头。
(15)、这自然是个传说,是一种夸张的手法,来赞扬张僧繇绘画才能的杰出。这段传说产生了画龙点睛成语,意思是把龙整个画好后,再点上眼睛。比喻说话做文章在关键地方用一两句话点明要旨,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泛指办事要突出重点。
(16)、画龙点睛的故事出自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
(17)、(示例):我们写文章要简洁概括,画龙点睛。
(18)、 南北朝时期,梁武帝在皇宫附近新建了一处寺庙,他命令当时的大画家张僧繇为寺院画四条白色的盘龙。
(19)、过了一会,云散天晴,人们被吓得目瞪口呆,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再看看墙上,只剩下了没有被点上眼睛的两条龙,而另外两条被“点睛”的龙不知去向了。
(20)、 (释义):画龙之后再点上眼睛。比喻说话或做事关键部位处理得好,使整体效果更加传神。
3、画龙点睛是成语
(1)、然而一个好题目,却常常对作品有~之妙,激发人们阅读的兴趣。
(2)、后来人们根据这个传说引申出“画龙点睛”这句成语,比喻说话或文章,在主要处用上关键性的、精辟的一两句话,点明要旨,使内容就更加生动有力了。但是在知识改革开放的信息时代,我们可以认为这就是一种创新,因为张僧给龙点了眼睛就发生了一个质的飞跃。成语“画龙点睛”比喻说话或做事关键部位处理得好,使整体效果更加传神。
(3)、求质量不求数量,求精品不求次品,精彩在于画龙点睛而不是画蛇添足。
(4)、成语的意思精辟,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
(5)、锦上添花,汉语成语,拼音是jǐnshàngtiānhuā,比喻好上加好,美上添美。
(6)、成语言简意赅、形象生动,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国语言宝库中的瑰宝。它经过千年的积淀,具有极高的智慧和思想内涵。
(7)、 面对人们的疑惑,张僧繇耐心地解释说:“为这四条龙点上眼睛并不难,但是如果它们有了眼睛,就会飞走!”人们都认为他在故弄玄虚——画上的龙怎么可能会飞呢?
(8)、今有唐人梁令瓒临摹的《五星二十八宿真形图》传世,现已流往日本,但这幅画的用笔和记载并不相同。他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唐朝画家阎立本和吴道子都远师于他。
(9)、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见在。”
(10)、请大家务必按照音频打卡文本在群内打卡,坚持学习,坚持进步。
(11)、成语“画龙点睛”就是从这个传说中来的。现在一般用来比喻写作、讲话时,在关键性的地方用上一两句精辟的语言来点明含义,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这种手法也称为“点睛”之笔。
(12)、没办法,他只得重研彩墨,挥笔点睛。刚点完第二条,忽然天上电光闪闪,雷声大作,观画的人吓得四散躲避。待围拢来再看时,只见墙上留下两条未及点睛的龙,另外两条已在雷电交加中腾空而去。
(13)、张僧繇,吴(苏州)人。梁天监中为武陵王侍郎,直秘阁知画事,历右军将军、吴兴太守。苦学成才,长于写真,知名画家,擅长画佛像、龙、鹰,多作卷轴画和壁画。
(14)、释义:画龙之后再点上眼睛。比喻说话写文章,在关键的地方用一二警句点明要旨,使内容更加传神有力。
(15)、多余的意思可以用成语画蛇添足,意思是画好了蛇,再添上它的脚。比喻多此一举,弄巧成拙。也作“画蛇著足”。
(16)、 张僧繇是梁朝的一位著名画师,他的绘画技术很高超。
(17)、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墙壁上画了四条龙,但没有画眼睛,他常常说:“点了眼睛龙就飞走了。”人们都认为很荒唐,(张)就点了其中一条龙的眼睛。一会儿,雷电打破墙壁,那一条龙乘云飞上了天,没有被点上眼睛的龙都在。
(18)、经过多年的搜集整理,一度使家中的收藏得以与皇家内府相提并论,以致连皇帝也不免眼红。元和十三年(818年),唐宪宗居然下诏索要张家收藏的名画法书。张弘靖慑于皇威,哪里还敢违抗?只得将家藏书画中的珍品名迹一一进献。
(19)、 画龙点睛→惊天动地→地动山摇→摇身一变→变幻无常→常来常往→往返徒劳→劳民伤财→财大气粗→粗中有细
(20)、画龙点睛比喻写文章或说话时,在关键处加上精辟的话,使内容更加深刻而生动。
4、成语画龙点睛的意思解释
(1)、唐朝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张僧繇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每曰:“点之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二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皆在。
(2)、尽管他自己说“自幼及长,习熟知见,竟不能学一字”,但后人对他书法的评价是“落笔不愧作者”,可见是具有相当功力的。
(3)、世界传说故事《渔夫和精灵》世界传说故事《有妖怪出没的房子》
(4)、张僧繇画好后,吸引很多人前去观看,都称赞画得好,太逼真了。可是,当人们走近一点看,就会发现美中不足得是四条龙全都没有眼睛。大家纷纷请求他,把龙得眼睛点上。张僧繇解释说:“给龙点上眼珠并不难,但是点上了眼珠这些龙会破壁飞走的。”
(5)、“画龙点睛”原先是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该成语在句中一般充当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6)、张僧繇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每云:“点之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二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皆在。(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
(7)、(用法):连动式;作主语、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多用于说话写作。
(8)、南北朝时期的梁朝,有位很出名的大画家名叫张僧繇,他的绘画技术很高超。当时的皇帝梁武帝信奉佛教,修建的很多寺庙,都让他去作画。
(9)、看你的文章生动不生动的,关键在于你那画龙点睛的一笔。
(10)、出处: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武帝崇饰佛寺;多命僧繇画之…又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睛者见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