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尔的简介以及主要作品有什么三年级精选92句

励志短句
评论 2023-10-26 浏览

泰戈尔的简介

1、泰戈尔的简介20字左右

(1)、而泰戈尔在当时也确实喜欢讲东方文明固有的道德和精神,并呼吁以此来抵御西方物质文明的入侵和破坏,这也很容易让人相信他就是应邀来“助拳”的。更何况,泰戈尔抵达北京后又去了法源寺,还专门拜访了逊帝溥仪,这更让陈独秀等人担心泰戈尔成了“旧文化”的代言人,会助推中国的“倒退”,所以这也是陈独秀急火攻心写出《太戈尔是个什么东西》这篇文章的一个主要动因:

(2)、我把我的痛苦说得可笑,因为我怕你会这样做。

(3)、清华僻居郊区,环境幽静,生活设施齐全先进,而泰戈尔自到中国后,日程非常紧张,舟行劳顿,几乎无片刻休息,中国的接待者如徐志摩、王统照为此一直很担心,而在清华,老诗人难得地好好休息了一下。

(4)、他一生创作了50多部诗集,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说,20多部剧本及大量文学、哲学、政治论著。

(5)、鸟翼系上了黄金,这鸟儿便永远不能再在天上翱翔了。

(6)、如果今生我无法与你相逢,那么,我将感到这是永远的遗憾——让我时刻不忘,让我带着这悲哀的痛苦,不管在醒时或梦中。

(7)、但是你们的性情不是能使你们永远维持丑恶的。我愿意我信你们没有那样的性情。

(8)、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9)、“朋友们!我不知道是什么缘故,到中国就像回到故乡一样。我始终感觉,印度是中国及其亲近的亲属,中国和印度是极老而又极亲密的兄弟。”

(10)、你已经使我永生,这样做是你的欢乐。这脆薄的杯儿,你不断地把它倒空,又不断地以新生命来充满。

(11)、○《泰戈尔诗选》,收录了泰戈尔的《故事诗》、《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

(12)、第8—35首为第一乐章,主题是对神的思念与渴慕。

(13)、1861年5月7日,在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富有的贵族家庭,诞生了一个伟大的人物,他13岁就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他在17岁时赴英国留学,在外两年,便回国专门从事文学活动。在1884年至1911年这27年间,他担任梵·社秘书,在20年代的时候,他又创办了国际大学。他,1913年,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他,热爱国家,热爱和平,反对殖民统治,在1941时写作控诉英国殖民统治,并且,他坚信祖国必将获得独立解放的遗言《文明的危机》

(14)、著名女作家冰心受泰戈尔作品的影响更深。她的诗集《繁星》与《春水》中,那些具有哲理意味的小诗,细腻而抒情的笔触和清新流丽的语言,与泰戈尔的《飞鸟集》有很多相似之处。

(15)、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年—1941年),印度著名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1861年5月7日,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富有的贵族家庭。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的见解,泰戈尔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代表作《吉檀迦利》、《飞鸟集》、《眼中沙》、《四个人》、《家庭与世界》、《园丁集》、《新月集》、《最后的诗篇》、《戈拉》、《文明的危机》等。

(16)、第57—85首为第三乐章,主题是欢乐颂,歌颂神给世界带来的欢乐和光明。

(17)、人们对他的评价远不仅于此,只有深度了解,才能体会泰戈尔在诗中的思想和美感。

(18)、晚餐时分,清华附属高中的同学皆在清华大学聚餐,饭前高唱中英文校歌,“精神为之大壮”。饭毕,同赴新礼堂静候泰戈尔莅临。不久,“吾人望眼欲穿之诗哲由工字厅从容来矣”。全体同学起立致敬。泰戈尔落座后,首先由学生会干事部主席致开会辞。辞毕,同学们同唱校歌。歌毕,冀朝鼎代表全体同学致欢迎辞,“辞中意气壮巍,道东方之文献;情意虔恳,言欢迎之热诚,为该会之最精彩者”。会上,同学们还表演了两出哑剧、国乐、昆腔等节目,“皆极一时之盛”。泰戈尔对国乐表现出浓厚兴趣,一曲完毕后,意犹未尽,请同学们再弹奏一曲(《欢迎太戈尔》,《清华周刊》,第313期,1924年5月9日)。

(19)、《园丁集》是一部富于哲理的诗集,共收诗85首。泰戈尔用简洁的语言,构造了一个真理的殿堂。它融入了诗人对青春的感受,细腻地描述了恋爱中男女的幸福与忧伤,在回味青春的同时,又进行了理性而深刻的思考。

(20)、当文化精英们,在为中西文化的选择和取舍而焦虑。泰戈尔的哲思,在平和地传递着包容、和美、合谐共生的理念。

2、泰戈尔的简介以及主要作品有什么三年级

(1)、最后一句话:点明题意,诗人的感情抒发以达到极致,令人怅然不已。

(2)、泰戈尔固然强调东方文明在道德和精神上的追求,鄙视西方一味追求物质和武力,但他并不认为这两者是完全排斥的——这一点,和我们上期说的辜鸿铭有本质不同。事实上,泰戈尔在第一次访华期间和辜鸿铭有过交流,两人的观点确实是不统一的:辜鸿铭认为东方文明完全压倒、甚至能拯救西方文明,应该独尊,而泰戈尔认为两者应该互补,他只是在西方文明似乎压倒一切的时候,提出千万不能妄自菲薄,不要忘记我们自己的东方文明。

(3)、D、泰戈尔在诗歌、体裁、语言及表现方法上能够大胆创新,别具一格。

(4)、1861年5月7日,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富有的贵族家庭,13岁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1878年赴英国留学,1880年回国专门从事文学活动。1884至1911年担任梵社秘书,20年代创办国际大学。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1941年写作控诉英国殖民统治和相信祖国必将获得独立解放的遗言《文明的危机》。

(5)、此本小说围绕主人公戈拉展开,通过描写戈拉由一个激进的爱国主义青年到发现自己不是印度种族的人而做出的自我改变,反映了作者对维护种姓制度、遵守印度教各种腐朽传统的错误做法的激进主义人士的批判。

(6)、他说要做的一件事,就是要学习从妈妈的嘴唇里说出来的话。那就是他所以看来这样天真的缘故。

(7)、他讨厌学校教育,终其一生几乎没有完成过任何完整的学校教育。

(8)、《封闭的开放:泰戈尔1924年访华的遭遇》(彭姗姗,《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9)、泰戈尔的美好形象,就这样永远留在了清华师生脑中。而清华师生的真诚,也给老诗人带来了莫大的安慰。清华精神与老诗人的灵魂在交融中诞生了著名的“清华演讲”,至今都仍在激励着清华人去直面真实、直面责任,为自己、为清华、为中国、为世界,去担当。

(10)、“(泰戈尔的思想是)一种泛神论的思想,他只是把印度的传统精神另外穿了一件西式的衣服。

(11)、“这寡独的黄昏,幕着雾与雨,我在我的心的孤寂里,感觉到它的叹息。”

(12)、正是在老诗人因为得不到理解而黯然神伤的时候,是清华的师生以真诚的心理解了老诗人灵魂深处的这种温暖的博大。就在当时国内欢迎和批评声浪都正烈的时候,清华老师陆懋德就客观地指出:欢迎派和反对派都误解了泰戈尔。欢迎派将泰戈尔视为印度革命领袖,“因欲利用彼鼓吹革命主义”;反对派则批评泰戈尔反对物质文明,而“泰氏亦非劝人绝对不用物质文明,不过指出物质文明之弱点,使人知物质文明之外,尚有精神文明之重要而已”(陆懋德:《个人对于泰戈尔之感想》,《晨报副刊》,1924年6月3日)。此公允之论,直至今日,都显珍贵。

(13)、两年之后,鲁迅在他的《马上日记》中提了一笔:

(14)、但是,这种尴尬气氛,早在泰戈尔访华之前就开始浓厚起来了。

(15)、在现在的世界里我们到处只见巨量的物品的出产,巨大的工商业组织,巨大的帝国政治,阻碍着生活的大道。

(16)、北京是泰戈尔这次访问的主要目的地,因为邀请他访华的讲学社的成员都在北京。从4月23日到5月20日,泰戈尔一行都在那里活动。

(17)、你们爱你们的生活,单这爱就使你们的生活美好。不是贪心与实利;他们只能产生做买卖的公事房,不是人住的家。公事房是永远不会得美的。

(18)、贪心的成绩你们不曾见过吗?上海、天津、纽约、伦敦、加尔各答、新加坡、香港——这类奇丑的鬼怪世界上到处都是,都是巨大的丑怪。只要他们的手一碰着,有生命的就变死,柔润的就变僵,上帝的慈恩变成了魔鬼的播弄。

(19)、这本诗集包括325首无题诗,其中绝大多数的诗只有一两行,或者捕捉一个自然景观,或者述说一个事理。诗集并没有明显的逻辑结构和明确的中心,只是诗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感触、思考、情思的片段的记录。

(20)、当然,虽然印度当时也是英国的殖民地,但与中国当时所处的境遇其实还是有很大差别的的,中国人在过去几十年遭受的屈辱以及他们图强的决心,也是泰戈尔很难想象的,这也是他把所有“东方文明”概而论之的的一个问题。

3、泰戈尔的简介

(1)、神仙和凡人,怎能不离开?但我今年看见他论苏联的文章,自己声明道:‘我是一个英国治下的印度人。’他自己知道得明明白白。大约他到中国来的时候,决不至于还糊涂,如果我们的诗人诸公不将他制成一个活神仙,青年们对于他是不至于如此隔膜的。现在可是老大的晦气……”

(2)、《故事诗》,是泰戈尔早期诗歌创作中的一部叙事诗集,被印度人民视为珍贵的精神遗产。共收入诗歌24首,序诗一首。初版于1900年。

(3)、原来,泰戈尔得到了从加尔各答传来的消息,说他大姐肖达米妮身患重病。泰戈尔是父母的14个孩子,因为孩子多,父母无暇管他,他是吸吮大姐的奶汁长大的。他由于惦念大姐,进而又思念起家乡和家乡的亲人。现在,眼看即将远离祖国,—想到这些,他内心又怎能不感到忧伤呢?安娜理解泰戈尔的心情。为了减少他的思乡之情。使他安下心来学完英语,她动了不少脑筋。每逢她看见泰戈尔独自躲在房间想心事,就千方百计地拉他出去散步,或者给他讲—些各国的风俗和趣闻轶事。有—次,泰戈尔对安娜说起他两岁时大姐肖达米妮给他洗澡,曾预言他是泰戈尔家族中最有出息的人。安娜听了,趁机开导他说:“你要成为—个有出息的人,应当到外面去见见世面,这对你的诗歌写作是大有帮助的。你应当努力去实现你大姐的愿望。”泰戈尔听了,很受启发,渐渐地,他安下心来了。

(4)、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在感性之余,可能还是需要一些理性。

(5)、台湾日据时代诗人王白渊留学日本期间,对印度诗人泰戈尔的文学及哲学思想产生兴趣,同时也对甘地的印度独立运动、孙中山领导的中国革命运动、社会主义运动兴致盎然,并且寄予高度的期望。他分别在1927年撰写《诗圣泰戈尔》,1930年撰写《甘地与印度的独立运动》,两篇文章都把印度的文艺复兴与独立运动,视为亚洲从帝国主义解放的先声。

(6)、泰戈尔在清华期间,正值“燕草碧绿,秦桑绿枝时节,水木清华的清华园已成了姹紫嫣红,鸟语花香的乐国”,泰戈尔此时“‘驻锡’于此”,与清华美景“互相辉映,点缀一时,水木清华的清华园,益呈霭祥可爱之象”。清华师生“居此霭祥可爱之乐国,得聆此诗哲环琦之高论,不禁心旷神怡,觉天下事无事不乐,天下物无物不美矣”(梁朝威:《与“中国太谷尔”谈话记》)。

(7)、虽然泰戈尔和他的作品在中国曾经受到过热捧,他的印度出身和赞美“东方文明”的观点也颇受中国人认同,但自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民主与科学”席卷中国知识界,面对急需发愤图强改变落后面貌的中国人,单纯讲“精神和道德”——这其实也并非泰戈尔的本意——已不再有广阔市场。

(8)、“今世界障害文化之恶魔势力如猛兽者甚多,排除责任,在于青年,排除方法,不在武器,当以道德势力,精神势力,相团结,发挥伟大之感化力,以贯彻人类和平亲爱之主旨。

(9)、诗人自然明白纸船是不可能流到母亲身边的,于是诗的第三节翻出新意。

(10)、除诗外泰戈尔还写了小说、小品文、游记、话剧和2000多首歌曲。他的诗歌主要是用孟加拉语写成,在孟加拉语地区,他的诗歌非常普及。

(11)、会上,演出了泰戈尔的名剧《齐拉德》。演员是重量级的。才女林徽因饰演公主齐德拉,诗人徐志摩饰演爱神玛达那。

(12)、但是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后,已经染病在身的泰戈尔坚决站在中国这一边,在多个场合通过多种方式谴责日本的侵略。他曾对日本友人对他解释的“大东亚共荣”的理论毫不留情地加以痛斥:

(13)、泰戈尔一生共写了《吉檀迦利》等50多部诗集,12部中篇和长篇小说,100余篇短篇小说和20多部剧本,并于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14)、“Eyesarerainingforher,heartisholdingumbrellaforher,thisislove”. 眼睛为她下着雨,心却为她打着伞,这就是爱情。

(15)、为什么在进步与圆满间有那样的阻隔?假如你们能把你们美化的天赋关连住那阻隔,那就是你们对人道的一桩大服务。

(16)、“耆贤不作,声委无闻,东方文明,丧失木铎,引望南邻,无任悼念。”

(17)、泰戈尔不是通常意义上的诗人。在他的本土,诗人之意更接近于古代意义上的圣哲,或预言家。

(18)、《婆罗门》一诗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年轻的苏陀伽摩,怀着虔敬的心来向圣者乔达摩学习印度经典,但在当时只有高贵的婆罗门才有学习的资格,乔达摩让他回家问过母亲。单纯的苏陀伽摩问过母亲以后,再次走入圣者的净修林,说,“我不知道我属于哪个种姓”,因为母亲告诉他:“妈妈曾侍奉过不少男人——不知道谁是你的父亲!”

(19)、祝寿大会是在天坛举行的。梁启超、徐志摩、梅兰芳等到场。

(20)、有的人在白天流涌着眼泪,有的人把眼泪藏在幽深的黑暗里。

4、泰戈尔的简介介绍

(1)、祝寿大会临近结束,由胡适主持,梁启超先生献赠给泰戈尔一个中国名字:竺震旦。

(2)、这首诗构思新颖,诗人采用托物寓情的方法,感情的抒发就显得既生动、具体,又含蓄、深沉。

(3)、从4月12日泰戈尔抵达中国开始,一路北上到达北京,沿途伴随他的当然不乏鲜花和掌声,但也充斥着各种要他回国的传单以及批驳的文章,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

(4)、4月12日上午9时15分,泰戈尔一行抵达上海。当时上海文化界的代表及一些知名人士都到黄浦江码头欢迎泰戈尔。在泰戈尔到来之前,中国的报刊杂志就开始介绍泰戈尔及其作品了,所以中国的文化界对他已经有所了解。当时中国正处在大革命时期,学术界正值科学与玄学的论争中,因此,对于泰戈尔的来华访问也有两种态度:一种是持欢迎的态度,另一种是持怀疑批评的态度。持欢迎态度的主要是新月派等一大批文学家,如郑振锋、王统照、徐志摩等人,他们大都是泰戈尔的崇拜者和他作品的翻译介绍者;持怀疑批评态度的主要是当时中国的左翼文学家和革命的政治家(典型的代表为鲁迅),在他们看来,泰戈尔思想中的中庸之道和落后保守部分,对于中国的革命青年将会产生不利的影响。然而,泰戈尔本人并不知道这一切。  

(5)、如果人因为某一次的失去而感到心灰意冷,那么他只会失去更多。万物不可强求,失去能让我们更加懂得珍惜。对待失去,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收拾心情,为下一次的机会努力。这就好比我们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6)、“当这样的巨大力量获得现代化交通工具时,也就是一旦掌握了科学时,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止它……现在,那些享用着大地财富的国家害怕中国的崛起,妄想推迟这不受他们欢迎的一天的到来。”

(7)、现在我是在中国。我问你们,我也问我自己,我们有的是什么,有什么东西可以从家里拿出来算是你们给这新时期的敬意?你们必须回答这个问题。

(8)、你们的使命是在于给人家看,使人家信服,爱这地土与爱这地土所生产的物品不必是唯物主义,是爱不是贪,爱是宽容的,贪是乖戾的,爱是有限度的,贪是忘本分的,这一贪就好比拿一根绳子把我们缚住在事物上。贪的人就好比如被那条无餍的粗绳绑住在他的财产上。你们没有那样的束缚,单看你们那样不厌不倦的把一切事物做成美满就知道你们的精神是自由的,不是被贪欲的重量压住。

(9)、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年5月7日—1941年8月7日),印度诗人、哲学家,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10)、3日晚,学生会开全体学生大会欢迎泰戈尔。这次欢迎会原定10日举行,因为泰戈尔原定在清华园驻留23天(4月28日至5月20日),但因泰戈尔“不日离校,恐不克亲受欢迎”,所以才提前至3日(泰戈尔在清华园的实际停留时间为6夜5天)。

(11)、我听得有人说,你们自己也有人说:你们是实利主义的与唯物主义的;你们不让你们的梦翅飞入天空去寻求辽远的天堂或是未来的生命。

(12)、诗的第一节从自己充满天真童心的行为——折纸作船写起,说自己在海船上不肯妄弃一张纸,留着它折叠成船,从船上抛到海里。

(13)、不过,泰戈尔对“东方文明”的尊崇,绝不是没有底线和原则的。

(14)、在离开中国的时候,一直陪伴的林徽因请泰戈尔给自己留一首诗,早就看出徐志摩有情林徽因但后者无意的泰戈尔,写了一首《赠林》:

(15)、首先对泰戈尔访华提出质疑的,就是当初对泰戈尔“如痴如醉”的郭沫若。

(16)、我粗暴的对待我的痛苦,因为我怕你会这样做。

(17)、纵然伤心,也不要愁眉不展,因为你不知是谁会爱上你的笑容。

(18)、贪心的成绩你们不曾见过吗:上海、天津、纽约、伦敦、加尔各答、新加坡、香港——这类奇丑的鬼怪世界上到处都是,都是巨大的丑怪,只要他们的手一碰着,有生命的就变死,柔润的就变僵,上帝的慈恩变成了魔鬼的播弄。你们的北京没有那样凄惨的现象,这个古旧的城子里是人类集合的一个极美的表现,在此地平常的店铺都有他们简单的装潢。你们爱你们的生活,单这爱就使你们的生活美好。不是贪心与实利;他们只能产生做买卖的公事房,不是人住的家,公事房是永远不会得美的。能爱实体的事物却不过分的沾恋,而且能给他们一种优美的意致,这是一桩伟大的服务。

(19)、我们从前只是在我们自己邦家的店铺里单独的经营我们各个的生活,我们不知道在我们墙垣的外面发生的事故。我们没有智慧也没有机会去调和世界的趋向与我们自身的发长。

(20)、○1913年《吉檀迦利》英译本出版,泰戈尔成为亚洲第一个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

5、泰戈尔的简介100字

(1)、这些诗,反映了泰戈尔以宗教故事唤起民族自由的理想。

(2)、而在《海边》、《花的学校》里,他又复原为一位诗人。

(3)、1924年4月12日,他应梁启超之邀访问中国。

(4)、泰戈尔访问清华,与梁启超等人的热情邀请有关。作为讲学社的核心人物和泰戈尔访华的主要邀请人与接待者之梁启超对泰戈尔在华的行程安排细致入微,并希望借助清华的力量。3月7日,梁启超致信蹇季常,商讨泰戈尔访华住所问题时说:“独太戈尔房须别觅,真是一问题,渠不过一个月后便来,非赶紧设法不可。我想城里找适当的很难,最好是海淀,其次则香山……”并特别提出要时任清华教务长张彭春帮忙料理(丁文江,赵丰田编:《梁启超年谱长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010页)。

(5)、的确,谈泰戈尔的作品,人们总能感受到一种振奋人心和进取奋斗的精神鼓舞。他的诗所包含的思想内容是多方面的,但是,其中包涵的精深博大的人生哲理启示,则是他的诗的主要特征。在他的诗歌创作中,他以—颗赤子之心,讴歌的是对人民的真挚的爱,抒发出对整个大自然、整个人类,以及整个宇宙间的美好事物的赞颂。他的诗像珍珠一般闪耀着深邃的哲理光芒,不仅唤起对大自然、对人类,对世界上一切美好事物的爱心,而且也启示着人们如何执著于现实人生的理想追求,让整个人生充满欢乐与光明。

(6)、人类的文明是正等着一个伟大的圆满,等着他的灵魂的纯美的表现。这是你们的责任,你们应得在这个方向里尽你们的贡献。

(7)、你们是多么的幸气!你们有的是那可贵的本能。那是不容易数给他人的,但是你们可以准许我们来共同你们的幸运。

(8)、你们也许说“我们要进步”。你们在以往的历史上有的是惊人的“进步”,你们有你们的大发明,其余的民族都得向你们借,从你们抄袭,你们并不曾怠惰过,并不是不向前走,但是你从没有让物质进步,让非必要的事物,阻碍你们的生活。为什么在进步与圆满间有那样的阻隔?假如你们能把你们美化的天赋关联住那阻隔,那就是你们对人道的一桩大服务。

(9)、自从来到这个世界,从诞生之日起,每个人就都开始了他(她)漫长而又短暂的人生旅途。在人生的道路上,不免会碰到许多事先意想不到的困难,甚至会有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那么,如何去对待它呢?是感叹命运,还是不断进取?这显然是摆在每一个人面前的人生课题。读泰戈尔的诗,显然会使你去选择后者,因为泰戈尔给你的人生启示是,不要因为错过了太阳而去流泪,错过了今天的太阳,只要你能正视黑夜,并执著于黑夜的追求,那么,闪烁在夜空中的群星,仍然会给你报答的,它会给你力量,给你信心,去勇敢地迎接或追逐明天的太阳。如果你只是感叹自己的命运而流泪,那么,你不仅得不到群星的启示,也会失去明天以至更久远的太阳。

(10)、由此可见,鲁迅当初的那句“一榻糊涂”说的不是泰戈尔,而是他身边的那群人——这与鲁迅向来“不掺和”的性格倒也是相符的。

(11)、你们正可以自负,同时也应得知道你们的责任,如今你们生长在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一个时期里,我们从我们的苦恼与痛楚的火焰里隐隐地辩论出这时代的伟大。这苦痛是普遍的,我们还不十分知道前途是何等的光景。保持着生命的全部的种子,并不知道他包含着的完全的真理,就在那茎箨豁裂的俄顷我们也不能断定这里面生命将会滋长成什么方式,更无从知道他将来结成什么果实。现在时代的茎箨已经豁裂了,这是全在你们。在你们各个青年的身上,给这个新生的生命需要的发长的动力。在人类的历史里,创作的力量虽则有甚分明,但这是人类的特权给他活动的方向,参与他们自己命运的发展。

(12)、▲《飞鸟集》是泰戈尔的又一代表作。包括325首清丽的无标题小诗。短小的语句,道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引领世人探寻真理和智慧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