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的良心索尔仁尼琴 五句经典语录精选150句

励志短句
评论 2023-10-03 浏览

俄罗斯的良心索尔仁尼琴

1、索尔仁尼琴与普京

(1)、力争使祖国变得更加美好的人才是最爱国的英格索尔

(2)、回国后的索尔仁尼琴,为叶利钦治下的俄罗斯经济凋零、人民困苦、腐败盛行而深感痛心,俄罗斯国际地位的急剧下降也强烈地刺激着他。1999年12月11日,索氏80岁生日,他拒绝了叶利钦颁给他的“圣安德烈勋章”,说:“目睹俄罗斯从欧洲强权的巅峰,堕落到当前如此悲惨的地步,我无法接受任何荣誉。”在民族主义的驱使下,他变本加厉地对西方加以激烈批评。“在那(北约轰炸南联盟和乌克兰橙色革命)以前,西方主要是被我们看成民主的救星的。现在我们不得不失望地断定,西方的政策首先是受实用主义支配的,往往还要加上利己的和露骨自私的考虑。许多俄国人在体会到这一点时,理想也就破灭了。西方为讨厌的冷战的结束感到高兴,在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统治的年代之后,俄国国内出现了无政府状态,对外又放弃了所有的阵地。西方很快就习惯于认为俄国差不多是一个第三世界国家了,而且将永远这样。当俄国重新强大起来时,西方人的反应是惊慌失措——也许还受到尚未完全克服的对俄国的恐惧的影响。”

(3)、母亲对于孩子是第一所学校。穆尼尔纳素夫《愿你生活更美好》

(4)、从你那干涩的嘴唇里没有发出一点声息,因而过往的人们便把你和你的刽子手们误认为是一起遛弯的好朋友。我自己也有过许多次喊叫的机会。

(5)、亚•普罗霍罗夫(1916-2002)物理学家,与巴索夫是量子电子学的奠基人之他们的研究成果对发展量子电子学作出了杰出贡献,因在量子电子学方面的基础研究导致了微波激射器和激光器的发展,因而获1964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6)、与此同时,阿斯塔菲耶夫也抛出问题,让读者思考,在当时特定的历史与环境中,为了生存,是否应该置道德、人性于不顾,任意烧杀抢掠,甚至杀同伴吃其肉?小说中,谢雷和什梅尔“恶”得没有底线,人性泯灭得彻底,他们基本与禽兽没有什么区别,所有的信念就是不择手段的生存下去。而另一个坡脚逃犯在被维索京和“我”父亲救助收留后,又被抓回了劳改营,后来,他为了救下一个少年,夺走押解员手中的枪,打死了押解员,最后跳崖自杀。显然,命运并没有善待这位善良的人,反而让两位恶者不知所踪,善与恶的因果并没有得到最好的诠释。可是,在我看来,阿斯塔菲耶夫早已用含蓄而有富有寓意的笔调将恶人的命运昭示出来了。不是命运不公,只是时候未到。他写坡脚逃犯的死,壮烈而震撼人心,其目的是将人性的善无限放大,告知世人,牺牲自我拯救他人是一种极大的善,而这善并非是人人能做得到的,可正是这样的善能战胜世间一切的恶。

(7)、1989年,苏联作协书记处接受《新世界》杂志社和苏联作家出版社的倡议,撤消作协书记处于1969年11月5日批准的把索尔仁尼琴开除出苏联作协的“不公正的、与社会主义民主原则相抵触的决定”,同时委托当选为苏联人民代表的作家们向最高苏维埃提出撤消最高苏维埃主席团1974年2月12日的命令。根据苏联作协的决定,索尔仁尼琴的作品开始在苏联国内陆续出版。

(8)、然而,每个人都有一打自圆其说的理由,解释他没有牺牲自己是对的。他们还希望有一个平安的结局,怕一叫喊就坏了事。……其他一些人还没有成熟到懂得构成向群众呐喊的内容的哪些概念。须知只有革命家,他的口号才在唇上,到时候便会脱口而出,而一个驯顺的、毫不相干的庸人,这种口号从何而来呢?

(9)、1995-1996年,他发表过几个短篇,如《自我》、《娜斯金卡》、《杏子酱》等,反响不大。但他在短篇小说《在断裂处》(也有译为《在边缘》)中,几乎第一次用肯定的态度描写了一位d员、厂长叶姆佐夫,并通过描写叶姆佐夫的心理感受肯定了斯大林对国家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可能,这也能客观地反映出索尔仁尼琴思想认识的微妙变化。1998年索尔仁尼琴还拒领过叶利钦总统颁发的圣安德烈勋章。

(10)、1968年,写成暴露莫斯科附近一个政治犯特别收容所的长篇小说《第一圈》及叙述苏联集中营历史和现状的长篇小说《癌症楼》,均未获准出版。同年,《癌症楼》和《第一圈》在西欧发表。

(11)、在八十年代第一次出版的时候,因为种种原因《没心没肺》这一章被删掉了,阿斯塔菲耶夫童年生活在劳改营附近,政治犯,“破坏分子”,罪犯和大批无辜的人被遣送到西伯利亚,“劳改营逃犯,他们绕过了一座一座城市和一个个大乡镇,躲开了强盗、偷窃和抢劫。古人还守着条没写下来的西伯利亚规矩:“不问逃犯和流浪汉的来头,只给饭吃。”他记下了幼时看到听到的西伯利亚劳改营发生的事情,为了节省口粮和避免在冬天冻土上掩埋尸体,劳改营管理者欺骗病人和体弱者更换到条件更好的营地去,然后当他们在零下几十度的树林中行进的时候,他们都没有发现慢慢地身后已经没有了押送的人。这个版本的《鱼王》首次完整地全部出版,阿斯塔耶夫无法解释人们的这种恶,他仅仅是记录了下来。

(12)、这是一部短篇小说,原名《Щ—854号》,后在编辑的建议下改名。主要写一名编号为“Щ—854”的劳改犯伊万·杰尼索维奇·舒霍夫在劳改营中一天的生活。这是索尔仁尼琴公开发表的第一篇作品,却使他一夜成名。这部小说是作者通过自己熟悉的劳改营生活和切身感受写出来的,小说经过了长时间的思考与修改。“Щ—854”也是索尔仁尼琴本人服刑期间的犯人编号。

(13)、黄金告密的暗影落在谁的身上,他就不能用任何理由——无论是无产阶级的本质也好,革命的功劳也好,来进行辩护。他们全都被抓起来,塞进国家政治保卫局的牢房……侦查员们不做笔录,因为谁也不需要这种文书。以后是否判得上刑,这也很少有人关心,重要的只是:交出金子来,坏蛋!国家需要黄金,你要它干吗?侦查员嗓子已经喊哑了,进行威胁和拷打的力气也不够了,但有一个通用的手法:光给囚犯吃咸东西,不给水喝。谁交出金子——就给谁水喝!一块金币换一杯净水!人为金属而死亡……

(14)、很多西方人视其为与苏联当权者斗争的伟大文学家与英雄,但索尔仁尼琴又抨击所有的民主派,资本家,个人消费者,自由主义者等,在他们眼中索尔仁尼琴是个难以理解和面对的人。美国国务卿基辛格曾在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流亡的1970年代,警告总统福特不要接见索尔仁尼琴,并于备忘录上写道:“索尔仁尼琴是个著名作家,但他的政治主张是一件令追随他的异见者都觉得尴尬难堪的事。接见他不仅会得罪苏联,还会因其政治主张在美国及各盟国中引起论战。”

(15)、1957年,恢复名誉,后定居梁赞市,任中学数学教员。

(16)、自然的无私,人类的自私,在这部小说里随处可见,也不断地引发人们思考因与果、善与恶在人的日常生活中所呈现出来的命运姿态。比如一直缺席,最近才收录到这本里面的《没心没肺》一篇中,阿斯塔菲耶夫笔下的三个诺里尔斯克逃犯就将恶与善体现得淋漓尽致。

(17)、除了知情权以外,人也应该拥有不知情权,后者的价值要大得多。它意味着高尚的灵魂不必被那些废话和空谈充斥。过度的信息对一个过着充实生活的人来说,是一种不必要的负担。

(18)、永远不要鼓励人们去寻求快乐,因为快乐本身不过是市场的一个偶像罢了。而应该鼓励人们互爱。一头野兽在咆哮眼前的猎物时会感到快乐,而我们人只有在互爱时感受爱,这是人类可以取得的最高成就。

(19)、被驱逐的大胡子索尔仁尼琴在西方受到英雄般的欢迎

(20)、⊕ 加缪:如果你一直在找人生的意义,你永远不会生活

2、俄罗斯的良心索尔仁尼琴 五句经典语录

(1)、1974年2月,索尔仁尼琴由于批评苏联政府而被强行带上飞机驱逐出境。西方及时伸出"援助"之手,最终他流亡到美国。但他此后深入简出,拒绝一切活动邀请。正如他后来自称的:我不想成为他们攻击我的祖国的工具。一语道破西方以人道之名收留他的动机。

(2)、1969年,他被开除出苏联作家协会。同年四月,他和川端康成一起被选为美国艺术文艺学会的名誉会员。70年代后,他实际上已成为与物理学家萨哈罗夫齐名的苏联“持不同政见者”。

(3)、他的才华在早期的两部小说中表现较为充分。索尔仁尼琴以其檄文似的小说触及了敏感的政治问题,试图揭开一页沉重的历史。他成功地扮演了思想家和批判家的角色,力图超越时代,审视现实,针砭时弊,反思历史。而后期则较为平淡。

(4)、而且它经过了上千年的积淀,又没有玄学色彩,来自宗教却又有普世价值,形成了科学体系,融入了实证研究的思想,具备现代价值和意义。

(5)、在他因为批评斯大林而被捕之前,他是坚定的马列主义者。换句话说,他是没有宗教信仰的人。他后来在传记中写到,当他被关到称为“古拉格”集中营的牢房里时,是他从悔改走向上帝的开始。在那里,他才开始了解自己内在的生命,倾听灵性的声音,最终找到上帝。

(6)、在俄罗斯国内,评论界和读者对他及他的创作褒贬不苏联另外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叶夫图申科在考察了索尔仁尼琴的创作道路后指出,这位作家的出现,从一开始就主要是政治事件,而不是文学事件;他的“艺术潜力”曾在早期的一些作品中“闪现”过,但是后来“在走出文学的圈子后就没有能再回到文学中来”。这种看法为俄罗斯文学界相当多的人所认同。有人说“索尔仁尼琴是上一代作家中最后一位代表良知的作家”,他代表了俄罗斯的良知,而他的一生饱经磨难,却足以烛照未来。

(7)、列•康托罗维奇(1912-1986)著名数学家和经济学家,现代计算数学理论的创始人之一。康托罗维奇从上世纪30年代初从事函数构造和近似分析方法的研究,以后将泛函数分析观点用于计算方法,创立了一种近似计算理论,即“牛顿—康托罗维奇方法”。1939年发表《组织和计划生产的数学方法》,为线性规划理论奠定了基础。1975年因资源配置理论研究与美国经济学家库普曼共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8)、与索尔仁尼琴其他的作品一样,这部作品也备受争议。但大多数人认为,至少有两点值得肯定:

(9)、《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马特辽娜的家》、《第一圈》、《古拉格群岛》、《在转折关头》。

(10)、母爱不仅仅是指母亲对孩子的爱,也应包含孩子对母亲的爱。穆尼尔纳素夫《家庭》

(11)、1962年,他以自己在集中营的经历,创作中篇小说《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在当时批判斯大林的风潮下,他的作品甚至受到赫鲁晓夫的鼓励和推崇。他的朋友形容说,这本书像原子弹一般震撼人心。在短时间内,这本书共卖出85万册,使他一夜成名。后来,他又陆续创作了3篇暴露社会阴暗面的短篇小说。

(12)、(干货贴)全俄试讲不用愁!俄语教师资格面试必会“话(tào)术(lù)”

(13)、《癌病房》中也掺有索尔仁尼琴的亲身经历。作家曾罹患癌症,但却奇迹般康复。小说用对照的手法写了两个癌症病人:卢萨诺夫,一个靠诬陷旁人而享有特权的人,生活优裕。科斯托格洛托夫,因“谈论政治”而被捕入狱,服刑期满却被永久流放。

(14)、是这本书,才真正的让西方欧洲国家认识了索尔仁尼琴;

(15)、1)创作题材上起到打破禁区的作用;2)有许多创新之处。写实又不同于一般的写实,通过发出两种不同声音的叙述展开故事情节,寓意深刻。这篇小说被认为是索尔仁尼琴少数几部比较有艺术性的作品之一。

(16)、陈奎德在他《举世已无索仁兄》的追悼文中说:“索尔仁尼琴最为核心的特征,是他那极富宗教色彩的‘内省’,那种自我批判的深度。他几乎无时无刻不在自我怀疑,自我审视,自我拷问,甚至自我虐待。……这显然同他的东正教信仰有关,广义地说,与宗教感有关。”

(17)、1961年,他结识了《新世界》的主编、著名诗人特瓦尔多夫斯基,并得到了他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见到特瓦尔多夫斯基之前,索尔仁尼琴已经设法通过熟人将《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的手稿送到了他的手上。特瓦尔多夫斯基读了手稿之后非常激动。他让人把索尔仁尼琴叫到编辑部,提了几点修改意见,然后和颜悦色地对他说:“我不敢完全保证作品一定能出版,也说不准出版日期,但是我会竭尽全力促成出版的事。”这部小说的手稿后来甚至被送到苏共当时最高政治领袖赫鲁晓夫的手上。赫鲁晓夫吩咐给政治局常委每人复印一份,并在政治局常委会上让人念了小说中的部分片断,然后当场决定允许出版这篇小说。

(18)、一般认为,从索尔仁尼琴塑造的人物形象方面看,其笔下的人物形象近似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笔下的“小人物”,但毕竟他在现实环境中不自觉地受到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影响,因此从本质上看,他塑造的还是苏维埃人的形象;从其作品的艺术性方面看,索尔仁尼琴继承了俄罗斯古典文学传统,也汲取了苏联社会主义文学精华,又融会了现代派文学创作技巧,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从精神品格上看,索尔仁尼琴的作品具有19世纪俄国社会小说的强烈政论批判性、历史预言性、丰富的人民性和使命感,延承了“提问题”的批判现实主义态度,但是给人以政论化、纪实化和概念化之感。

(19)、2他对笑脸相迎的西方社会始终冷眼相待,因为他火热的心一直挂在最高的寒冷的国度上。

(20)、但是在二战结束前夕,1945年2月,他因与友人通信批评了斯大林而被捕,以“进行反苏宣传和阴谋建立反苏组织”罪名,被判处8年劳改。1953年刑满获释,被流放到哈萨克。1956年被解除流放,1957年被平反,宣布无罪,恢复名誉,在中学当数学老师。

3、索尔仁尼琴雕像在莫斯科揭幕

(1)、百度百科-收藏52260尼古莱·瓦西里耶维奇·果戈理

(2)、彼•卡皮察(1894-1984)物理学家,低温物理学和强磁场物理学奠基人之其科学成就主要集中在低温物理的基础研究方面,享有“低温物理之父”的美誉。1934年在剑桥大学蒙德实验室工作时建立了第一台氦液化器,通过实验解释了液态氦的“喷泉效应”。因在低温物理的基础研究方面的重大贡献,1978年与美国科学家彭齐亚斯、威尔逊一起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

(3)、柯尔律治才能和天才的差别就如同泥瓦和雕塑家的差别英格索尔

(4)、阿斯塔菲耶夫热爱自然,他笔下的故事似乎也意在遵从自然。每个人的命运轨迹没有人工凿饰的痕迹,都是天然而成,不论是悲,还是喜。就像《鲍加尼达村的鱼汤》里阿基姆的母亲,她的存在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一种体现。她生性善良,热爱生活,也热爱自己的孩子,她从不刻意去追求婚姻,骨子里带着一种无私、顺其自然的天性,遇到喜欢的男人就在一起,怀孕了就生下来……从某些方面来看,阿基姆的母亲就像大自然的化身,阿斯塔菲耶夫借她来寓意自然,而那些男人则是人类,自然是无私的,也是慷慨的,它们向人类提供了他们的所需。可自私的人类是贪婪的,他们不断地索取,也不断地毁灭自然,再次体现出人性中的“恶”。在生了七个孩子,怀上第八个孩子后,阿基姆的母亲吃下了黑色火药(打胎),身子骨彻底的垮了,终于死去。这个始终按照自然本性而活的善良女人终究没能逃过被男人过度索取后,被迫自食恶果的命运。

(5)、1970年,索氏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因为他在追求俄罗斯文学不可或缺的传统时所具有的道义力量”,但很难说其中没有西方与苏联在意识形态领域角力的因素。1973年,索尔仁尼琴撰写的巨著《古拉格群岛》在巴黎出版,该书根据作者的个人经历,上百人的回忆、报告、书信,以及苏联官方和西方的资料,叙述1918—1956年,特别是斯大林执政期间,苏联各地关押迫害数百万人的集中营的情况。苏联当局被彻底激怒了。1974年2月12日,索氏因为“一系列与苏联公民身份不相称,以及对国家构成危害的行为”被逮捕,经过象征性的审判后,他被剥夺苏联国籍,当天强制押上飞机驱逐出境。

(6)、我坐着,想着,如果最初的小小一滴真理的水珠都能像一颗心理炸弹那样地爆炸。那么,当真理像瀑布一样泻落下来的时候,在我们的国家里将会是怎样一种情形呢?一定会泻落下来的,那是不可避免的。

(7)、1966年《新世界》杂志又发表了表现作家对待历史和文化的传统主义观点、以保护文物为主题的短篇小说《扎哈尔·卡利塔》。

(8)、小说用第一人称描写了农妇玛特辽娜的坎坷命运,刻画了一位善良朴实、乐天知命、逆来顺受的农妇形象。作者是以赞美的情感去写这个人物的。玛特辽娜疾病缠身,虽然曾先后生育了六个子女,但都死了。而她本人缺衣少食,生活艰难,但她总是带着微笑,乐于助人。在争取到养老金以后,生活得到改善。小说结尾处,玛特辽娜在帮助丈夫的哥哥运木头的过程中被火车挤死。

(9)、百度百科-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

(10)、中国人对索尔仁尼琴的认识,主要来自于他对专制主义的反抗,却很少有人知道,他那巨大的道德勇气,是来自于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对上帝的信仰!

(11)、1991年,苏联解体。1994年,75岁的索尔仁尼琴结束流亡,从美国启程返回莫斯科,实现了被驱逐时立下的誓言:“我将活着回来!”俄国的民调显示,48%的俄国人支持他出任俄罗斯总统。

(12)、这本书,表面上是对苏联最黑暗的揭露,其实满书散发的都是作者对国家的爱;

(13)、由于是翻译过来的,读起来非常不通畅,理解起来很费力,有些词语不通顺,甚至一段话要看好几遍才能明白它的意思。

(14)、(招聘)黑龙江省2021年度各级机关考试录用公务员(含俄语岗)

(15)、第二天清晨,那位犹太裔的基督徒医生,就死在了手术台上。但是他的话,却像光,照亮了索尔仁尼琴心中的黑暗;像盐,给了后来成为作家的索尔仁尼琴试图医治人类心灵腐烂的永恒药方。索氏的作品,继承了俄罗斯作家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那种道德传统与宗教情操。

(16)、但是,中俄两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面临的挑战有很多相似之处,中国人特别容易理解索氏的主张,例如国家高于个人,追求平等,均贫富,反对私有制等。甚至有学者认为中国的新儒家也能和索氏类比,他们都强调民族传统,拒绝西化……

(17)、在黑夜中,索尔仁尼琴看不见那位医生的脸,但那位犹太医生讲解了自己的人生,以及自己如何从犹太教徒转为基督徒的心路历程。他洋溢着喜乐的声音,将福音信息清晰地表达了出来。

(18)、根据索尔仁尼琴的论断,由于俄罗斯拒绝谎言,所以真正道德个性自由的国家是俄罗斯……还强调指出,如今“全人类历史的中心”是在俄罗斯。

(19)、1964年,赫鲁晓夫下台,“解冻时期”结束,索尔仁尼琴开始受到冷遇。他的《第一圈》、《胜利者的欢宴》等作品被国家安全委员会查抄,《癌病房》等作品被禁止出版。

(20)、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俄国作家。1846年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穷人》,受到高度评价。1848年发表中篇小说《白夜》。

4、俄罗斯人怎么看待索尔仁尼琴

(1)、米•肖洛霍夫(1905-1984)著名作家,出生于顿河地区一个磨坊主家庭,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名震世界,1941年获前苏联国家奖。长篇小说《被开垦的处女地》是他的又一部重要作品,于1960年获列宁文学奖。1965年,肖洛霍夫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他在“描写顿河的史诗式的作品中,以艺术家的力量和正直,表现了俄国人民生活中具有历史意义的画面”。

(2)、1970年,瑞典文学院决定将诺贝尔文学奖授予索尔仁尼琴,1974年2月,他被苏联递解出境,他才到斯德哥尔摩领取了诺贝尔文学奖状。

(3)、《鱼王》的独特性在于维克托·阿斯塔菲耶夫熟练的将散文与小说融为一体,使其具有散文的抒情与哲思,又有小说的诸要素及艺术表现方式,只不过阿斯塔菲耶夫在创作这部作品上将“自由”做到了极致。小说由十三篇中短篇小说组成,既独立,相互间又千丝万缕,其间有些故事是作者亲身经历的,有些则是他的所见所闻,没有刻意营造出一部长篇小说的庞大结构,也没有精心雕琢每一个故事情节,散散淡淡,似小说,又似散文,看似随心所欲,却又在故事的内核中体现出思想的深邃。整部小说无一不是阿斯塔菲耶夫个人最独有的经验、情绪、内心、敏感与想象的结合。

(4)、富农这个像抽人的鞭子似的术语的含义不可遏止地膨胀着,到一九三零年的时候,已经一般地把所有坚实的农民——经济上坚实的,劳动上坚实的,甚而不过是信念上坚实的农民,都冠以这样的称号。富农的外号被利用来打碎农民的坚实性。

(5)、百度百科-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

(6)、苏联作家。生于北高加索的基斯洛沃茨克市,童年全靠母亲做教员的微薄薪水维持生活。1941年毕业于罗斯托夫大学数学物理系,1945年,他在卫国战争的前线被捕,监禁8年。1957年才因“无犯罪事实”被恢复名誉。此后,他在做中学教员的同时,从事文学创作。

(7)、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拥有一个讲真话的作家就等于有了一个另外的政府。

(8)、米哈伊尔·阿法纳西耶维奇·布尔加科夫,前苏联作家,毕业于基辅国立大学。主要作品有《大师和玛格丽特》,《狗心》,《不祥的蛋》等。

(9)、纵观世界的历史,凡是有建树的人当初都被称作为异教徒英格索尔范布勒名言亨奥斯汀名言嘉德罗斯名言穆尼尔·纳素名言穆尼尔纳素夫名言

(10)、俄罗斯作家,生于北高加索的基斯洛沃茨克。1924年,随寡母迁居到顿河畔罗斯托夫市。在这里,他读完了中学,考入罗斯托夫大学的物理数学系,1941年以优异成绩毕业。

(11)、2008年8月3日,索尔仁尼琴在莫斯科的家中去世。6日,葬礼在顿斯科伊修道院举行,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和总理普京出席。为纪念这位伟大的斗士,莫斯科的一条街道以索尔仁尼琴命名。

(12)、另一个独特性在于,即便是在苏联这个体系中,《鱼王》中的人物和故事是非政治性的,非阶级性的,不带有社会属性,也不带有民族性,每一个人都是出于纯粹的目的在过活,他写的不是劳动阶级或埃文基人的故事,而是一个个个体的故事,书中作者对于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的滥杀十分痛心,但是我认为把这看作是对现代意义上的环保主义的提倡是一种误读。与如今流行的环保主义,再生能源,拒绝皮草,保护野生动物这些概念完全不同,阿斯塔耶夫笔下的人们一直在打猎,杀戮,以渔猎合作社的形式结合,以卖皮草为生,这在如今被看来是不环保的,但是人类为了生存而进行的非滥杀性的杀戮,到底又是谁有资格批判呢?我想起李娟的《春牧场》中,哈萨克斯坦的牧民杀羊的时候会念祈祷词:你不因有罪而死,我们不因挨饿而生。正是如此。阿斯塔菲耶夫对大自然始终保持着敬畏,这才是真正的环保主义背后的逻辑:“原始森林依然是那么雄伟、庄重、安详。我们自以为是支配着自然界,要它怎么样就能怎么样。但是,当你一旦窥见了原始森林的真面目,在它里面待过并领略过它医治百病的好处以后,这种错觉就会不复存在,那时,你将震慑于他的威力,感受到他的寂寥虚空和伟大。”

(13)、索尔仁尼琴少有的公开演讲,也是对西方炮火猛开。1978年6月8日,他在美国哈佛大学发表演讲时,因批评西方社会的人类中心主义、实利主义和自由主义,引起一场争论;流亡期间,他还不断指责西方社会的道德堕落。

(14)、我们,别人也是这样:当遭到良心惩罚的打击时,那么它会穿过整个身心,一直穿过整个人生。那以后有人还能挺住,有人则不。

(15)、《玛特辽娜一家》原名《村子如没有遵守教规的人就不能存在》。也是索尔仁尼琴根据亲身经历写成的。玛特辽娜原是作家的房东。故事本发生在1956年,因当时赫鲁晓夫执政,因此在小说中将故事发生时间改为1953年。

(16)、如果在大规模捕人入狱时期,比如列宁格勒,当把全城四分之一的居民投入监狱的时候,人们不是坐在自己的洞穴里,听到每一次大门砰砰响声和楼梯上的脚步声就吓得发呆——而是明白了他们再也不会失去什么,于是精神抖擞地几人一组手中拿着斧头、锤子、火钩子,拿着顺手拿到的一切东西在自己的门道里设下埋伏,那又会怎样呢?…….这样一来,不管斯大林多么渴求,这个可诅咒的机器一定会停下来!……对于后面发生的一切,我们简直是咎由自取。

(17)、索尔仁尼琴认为,只有那些在自己的本国内部进行战斗的人才配得上尊重,他说:“无论移民到哪里,这永远是一个缺点,它把自己的故土交给了强暴势力。”

(18)、“根据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的命令,由于索尔仁尼琴系统地从事与苏联公民身份不相容的行为,而这些行为已给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造成危害,兹决定剥夺他的苏联国籍,并于1974年2月13日将其强行递解出苏联国境。索尔仁尼琴的家庭在认为必要时可以出境与他团聚。”

(19)、原句是:我们知道他们在说谎, 他们也知道他们在说谎, 他们知道我们知道他们在说谎, 我们也知道他们知道我们知道他们在说谎,但是他们依然在说谎。

(20)、1945年,索尔仁尼琴因在一封信中不指名地批评斯大林被捕,判处8年徒刑,先被投入到莫斯科的卢布扬卡监狱,后改在莫斯科附近的监狱服刑。1950年开始在哈萨克的劳改营服刑。1952年在劳改营中患恶性肿瘤,医生为他做了手术。1953年刑满释放,但仍被迫迁居哈萨克斯坦江布尔州的绿杨村,实际上仍属于流放。出狱后旧病复发,病情严重,后来却奇迹般自愈了。1956年,索尔仁尼琴恢复了名誉,在梁赞市附近的农村中学担任物理教师,同时开始了“地下”写作。后来索尔仁尼琴迁居到了梁赞市。

5、索尔仁尼琴 俄罗斯的良心

(1)、索尔仁尼琴思想深刻而又充满矛盾。他身上的光辉和黑暗,让我们振奋和警醒。

(2)、小说通过伊万·杰尼索维奇在劳改营一天中的亲身经历,描写了劳改营的生活细节,突出了这里非人、恶劣、残酷的劳动条件。同时还通过叙述劳改犯们入狱的原因说明当时不合理的社会状况。

(3)、1994年,经俄罗斯总统叶利钦邀请,索尔仁尼琴回归俄罗斯,他原来遭禁的一些作品也已陆续在国内出版。

(4)、1997年,索尔仁尼琴当选为俄罗斯科学院院士。

(5)、以文学的名义出发,触碰灵魂的旅程。在这里,我们追随作家的生命足迹,在这里我们探访地图上的人文奥秘。

(6)、索尔仁尼琴不仅仅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著名作家、诗人,更是一位历史学家、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毕生追求公平与正义,给俄罗斯留下了丰厚的思想和文学遗产。他是俄罗斯文学史上堪与列夫·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并列的伟大作家。他的作品为加速前苏联的“民主化”、“公开性”进程,推动历史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7)、若•阿尔费罗夫(1930-)物理学家,主要从事半导体、半导体仪器、微电子材料方面的研究。2000年因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基础性工作”与美国的赫伯特•克勒默和杰克•基尔比共同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

(8)、        “良心作家”及晚年忏悔的索尔仁尼琴。在获诺贝尔奖的俄罗斯作家中,这是一个典型的俄罗斯人,1918年生于高加索。

(9)、1951年。索尔仁尼琴在头脑中构思喜剧《胜利者的欢宴》和《小路》的大部分内容,然后借助自制的念珠将它们熟记。

(10)、逮捕!!说它是你整个生活的急(w)剧转变?说它是晴天霹雳对你的当头一击?说它是那种并非每人都能习惯并往往会使你失去理智的不可忍受的精神震荡?宇宙中有多少生物,就有多少中心。我们每个人都是宇宙的中心,因此当一个沙哑的声音向你说“你被捕了”,这个时候,天地就崩塌了。英格索尔名言英格索尔名言

(11)、亚历山大·伊萨耶维奇·索尔仁尼琴,生于北高加索的基斯洛沃茨克。1924年,随寡母迁居到顿河畔罗斯托夫市。在这里,他读完了中学,考入罗斯托夫大学的物理数学系,1941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与此同时,因酷爱文学,他还在莫斯科文史哲学院函授班攻习文学。

(12)、1963年《新世界》杂志先后发表了索尔仁尼琴的《克列切托夫卡车站事件》、《玛特辽娜一家》、《为了事业的利益》等3个短篇小说。

(13)、然而,很快地,俄罗斯社会对他不感兴趣,尤其在知识界。大概这同他发表的政见陈旧、保守、毫无新意有关。

(14)、1964年,赫鲁晓夫下台,苏联当局立刻下令《新世界》杂志停刊,索尔仁尼琴遭到围剿。

(15)、(在监狱里)他开始创作自传体叙事长诗《小路》,借助火柴棒(上面包着写满铅笔字的纸片)把这首诗熟记下来,后来在数次流放中及在埃基巴斯图兹时,他则开始用念珠计数:每十行诗用火柴棒或数珠来标记,亚历山大·伊萨耶维奇将每十行诗都记得很牢,所以如果在数珠上出现的是另外十行诗,他就知道弄错了,于是又重新诵读最后的十行,以便找到那遗漏掉的那行。

(16)、依据艾克曼所著的《伟大的灵魂》,索尔仁尼琴是在面对死亡时,才遇见上帝的。当时,他在监禁与劳动的重压下,得了腹腔癌。开完刀,在万念俱灰之际,在漆黑的夜里,他与邻床一位陌生的犹太医生进行了整夜的心灵倾谈。

(17)、当索尔仁尼琴诋毁、攻击苏联和苏联式的社会主义制度的时候,右派为他欢呼雀跃,将他奉为“永远的持不同政见者”,还不失时机的将诺贝尔奖颁发给了他,他成了右派眼中一个反对苏联反对苏式社会主义制度的一面旗帜,成了一个可供利用的政治符号。

(18)、与此同时,因酷爱文学,他还在莫斯科文史哲学院函授班攻习文学。代表作有《莫要靠谎言过日子》等。

(19)、索尔仁尼琴刚被苏联驱逐出境的时候,来到了人类的希望之地伟大的美利坚。一上岸就把苏联狠狠地批了一顿。正当美国佬鼓掌的时候,机智的索大爷又把美国狠狠地批了,指责美国的消费文化,指责美国的工会出卖工人,号召让美国工人联合起来反对美国制度。

(20)、同样,在其他几篇中,善与恶、因与果依然裹挟在每个人的命运之中。比如,《在黄金暗礁附近》一篇中,狡猾胆大的渔夫柯曼多尔多番躲过渔场稽查员的追踪,却没能躲过心爱的女儿被开车的醉汉撞死的命运。再如《渔夫格罗霍塔洛》中凶悍聪明的格罗霍塔洛对自己的捕鱼师傅库克林见死不救的冷漠,令人发指。可他借着酒兴对着夜空大喊故去的母亲,又让人动容。对于这个人性逐渐泯灭的渔夫来说,故乡和母亲怕是他生命中仅存的一点善念了吧。此生,他的命运跟行尸走肉也相差无多了。

(1)、这只生命力极其顽强的牛犊,以写作的方式向苏联集权体制这棵坚硬的橡树,用犄角奋力发起一次次冲顶(索尔仁尼琴写过小说《牛犊顶橡树》)。监狱和集中营犹如试炼窟,既给他带来苦难,也成就了他,是他以后所有重要作品的创作源泉。

(2)、阿斯塔菲耶夫用最有情味、富有美感的的语言描述出原始森林、叶尼塞河等自然环境的质朴,行文之中,能感受出他对大自然饱含着浓烈的深情。他的心绪与天地万物相融合,但凡自然界里的一切生命,在他的眼里都是美丽的,也是值得敬畏的。反观他小说中的人物,在一部分人的身上则体现出了人性暗黑的一面,与质朴纯净的大自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1918年12月11日,索尔仁尼琴 (Солженицын) 出生于俄罗斯联邦北高加索的基斯洛沃茨克市。父亲在他出生前就去世了,他是由母亲独自抚养长大的。1924年,索尔仁尼琴随母亲迁居顿河畔罗斯托夫市。1939年,他考入了罗斯托夫大学物理—数学系学习,并通过函授的方式在莫斯科文史哲学院学习文学。这样的学习经历对索尔仁尼琴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数学使他在劳改营和解除流放后得以安身立命,文学则使他颠簸于死亡的深渊和荣誉的顶峰。1941年,索尔仁尼琴同时在两所大学毕业。毕业后的索尔仁尼琴当了一名中学教师。同年10月,索尔仁尼琴应征入伍,职务为列兵。

(4)、除了知情权以外,人也应该拥有不知情权,后者的价值要大得多。它意味着高尚的灵魂不必被那些废话和空谈充斥。过度的信息对一个过着充实生活的人来说,是一种不必要的负担。

(5)、(1)任光宣.俄罗斯文学简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

(6)、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АлександрСергеевичПушкин;1799~1837),是俄罗斯著名文学家、诗人、小说家,现代俄国文学的创始人,19世纪俄罗斯浪漫主义文学主要代表,同时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7)、俄文名:АлександрИсаевичСолженицын

(8)、真正的文明在于每个人把自己应得的权利刘给他人英格索尔

(9)、         苏联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中,伊凡·蒲宁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在评奖中,蒲宁成功击败了深受斯大林青睐的被称为无产阶级的伟大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在蒲宁1933年获得诺贝尔奖以后,苏联方面明确表态,这项奖颁给蒲宁,完全出于一种政治目的,并且明确称蒲宁是“革命的敌人”。因此,这个奖项在长达数十年的时间里受到了苏联的无情谴责。

(10)、1942年,在炮校深造结束的索尔仁尼琴获中尉军衔。1944年升任炮兵连长,军衔晋升为大尉。战斗中的索尔仁尼琴表现勇敢,对人对己要求都很严格,遵守纪律,曾获两枚勋章。

(11)、流亡期间,他不改对时局的批评态度,指责西方社会的道德堕落,批评西方音乐(特别是摇滚乐)令人难以忍受,新闻媒体喜欢揭人隐私等。逐渐地,他不再是西方媒体的宠儿了,而逐渐地变成一只旷野里离群的孤鸟。

(12)、1994年,索尔仁尼琴返回莫斯科定居,莫斯科万人空巷冒雨欢迎“英雄”和“受难者”。回国后,索尔仁尼琴没有加入任何政治派别,没有担任公职,但仍积极从事各种社会活动,无情揭露俄罗斯社会现实并猛烈反击当权者。

(13)、1963年,索尔仁尼琴接连发表《马特辽娜的家》等3个暴露社会阴暗面的短篇小说并加入苏联作协。这以后,他又写了好些作品,但随着政治形势的变化,除了《马特辽娜的家》等四个短篇小说外,其余均未能在苏联境内发表。

(14)、事实上,阿斯塔菲耶夫对与他的老乡和同类们始终有着一种隐隐的喜爱和宽容,当然,在书中,几乎每一个男性人物都曾经因为花光路费和公款喝酒而误事,也十分狡猾,当他们看到那些城里人夏天来到森林露营并打算钓上一大票鱼的时候,那些靠打渔为生的人们就跑来和城里人说渔汛还没有到,需要等上几天,然后日复一日在城里人的营地一起喝光了他们所有的伏特加,事实上,那些大鱼一直在河里游着呢。在《鱼王》这篇中,打渔人捕到了一条巨大的鱼王,但是这不是老人与海式的故事,不是关于力量,荣誉和英雄的故事,而是在即将被大鱼拖入水中同归于尽的时候,这个壮汉的忏悔,为一件他年轻时候曾经残忍亏待过的一个无辜的人。善与恶,忏悔与宽恕,这是俄罗斯文学中最永恒的主题,而阿斯塔耶夫更倾向于善,他的着眼点是在人们行为的纯粹的人性和道德价值,这种时候,行为的社会价值也退到次要的地位。在渔业合作社中,渔夫们无偿供给村中没有依靠的孩子们食物和庇护所,阿斯塔耶夫用了大量篇幅详尽地描述了打渔归来大家一起煮鱼汤分食,一顿热乎乎的鱼汤给每个人带来的接近天堂般的快乐让人如此印象深刻,“叔叔伯伯们即使说不上感到幸福,至少也体验到了一种内心的快慰,而这种感情事只有当一个人做了好事并且因意识到自己尚有做好事的能力而感到内心充实的情况下才会产生的。这就意味着他这个人对于亲近的人、对于家庭、对于已经消逝的那另一部分生活来说,还不是一无可取之处的。”

(15)、今天的推送节选自林贤治《旷代的忧伤》中的《索尔仁尼琴和他的阴影》一文。尽管很多人都知道他曾写下《古拉格群岛》《红轮》等著作,并被誉为“俄罗斯的良心”。而他也因为“在追求俄罗斯文学不可或缺的传统时所具有的道义力量”获诺贝尔文学奖。但罕有人知的是,他同时还是一个大国沙文主义者。他骨子里崇拜权力,对于远东的一些观点充满威胁性。索尔仁尼琴在流亡美国的时候,曾经猛烈抨击美国的自由主义。而他所抨击的,恰恰是保护了他并让他活下来的。苏联解体后,索尔仁尼琴于1994年经叶利钦邀请回归俄罗斯。1997年又当选为俄罗斯科学院院士。2007年,他接受了普京亲自颁发的国家奖章。我们通过阅读索尔仁尼琴不为人知的一面,或许可以对俄罗斯这个民族在民族个性中的那种没有止境的领土扩张的野心增加一些了解。

(16)、鲍•帕斯捷尔纳克(1890-1960)著名诗人、小说家、翻译家。帕斯捷尔纳克在学生时代就开始发表诗作,1922年出版抒情诗集《生活,我的姊妹》,1932年发表长诗《重生》。因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一度被开除出前苏联作家协会,后又恢复。1958年因“对现代抒情诗及俄国文学传统有卓越贡献”而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17)、(经验贴)2019年我去考军队文职俄语岗啦~

(18)、⊕ 柴静:一个国家应该尊重这样的头脑和灵魂

(19)、当索尔仁尼琴开始反思、忏悔并肯定和歌颂苏联和苏式社会主义制度的时候,那些曾将他奉为“永远的持不同政见者”的人开始容不下他的“不同政见”,他们开始攻击他,羞辱他,甚至将他描述成因为在监狱待了太长时间,性格已经扭曲,精神已经不正常的“疯子”。

(20)、苏德战争爆发后,索尔仁尼琴应征入伍,曾任大尉炮兵连长,两次立功受奖。

(1)、美国作家艾力克森在《索尔仁尼琴道德的形象》一书中说,索尔仁尼琴是一个“燃烧着理想、信仰,具有动人生命史的人”。

(2)、他曾拒绝叶利钦颁赠的“圣安德烈勋章”,却欣然接受普京颁赠的、标志着人文领域最高成就的“俄罗斯国家勋章”。原因是他认为叶利钦走西方资本主义路线,带来社会道德的沦丧;而普京的俄罗斯民族主义路线,却与他的理念不谋而合。他公开赞扬普京,认为他是俄罗斯文明的捍卫者。他也因为西方国家批评普京“专制”,挺身为普京辩护。所以,有人批评他是俄罗斯沙文主义者。

(3)、1968年,在国内发表受阻的《第一圈》和《癌病房》在国外正式出版,反响巨大,畅销不衰,美国和法国的名誉接踵而至,索尔仁尼琴因此获得了世界性的声誉。与此同时,长篇小说《古拉格群岛》(АрхипелагГулаг)的微缩手稿也秘密送往国外。1969年11月,索尔仁尼琴因这些举动被作家协会开除。

(4)、2008年8月3日夜间,索尔仁尼琴心脏病发作。2008年8月4日凌晨零时三十分,因心脏病抢救无效,俄罗斯伟大作家索尔仁尼琴与世长辞,享寿89岁。

(5)、1973年12月,《古拉格群岛》的俄文版第一部在巴黎出版,举世震惊,迫使苏联当局决定立即对索尔仁尼琴采取严厉措施。这次事件直接导致了索尔仁尼琴被捕。1974年2月12日,索尔仁尼琴被以叛国罪拘捕,剥夺苏联国籍。次日强行押解出境,送往联邦德国。对于驱逐索尔仁尼琴的原因,1974年2月14日《真理报》上发表的《塔斯社通告》上写道:

(6)、       伊凡·蒲宁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

(7)、总盯着过去,你会瞎掉一只眼;然而忘掉历史,你会双目失明。

(8)、1945年2月,索尔仁尼琴在东普鲁士的前线,因给自己朋友写了一封信,信中主要词条有:“那个蓄着络腮胡子的人”、“主人”和“老板”等词汇,结果被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以“进行反苏宣传和阴谋建立反苏组织”的罪名判处他8年劳动改造。索尔仁尼琴于1953年3月获释,之后开始了在哈萨克斯坦的境内流放生活。在位于埃基巴斯图兹的劳改营,他的第一个劳动果实诞生——短篇小说《伊万·杰尼索维奇的一天》。

(9)、在前苏联,他第一个突破思想和文学的禁区,开掘出劳改营主题,为俄罗斯劳改营文学的滥觞打开了闸门。他以丰硕而深刻的作品成为苏联“回归文学”的卓越代表,以自己的文学创作创造了一个新的俄罗斯小说体系。他的《一天》和《癌症楼》与俄罗斯文学传统有血缘关系,几乎具有批判现实主义大师们所有的特点。

(10)、有人称赞索尔仁尼琴是20世纪最后一位代表良知的作家,是俄罗斯最伟大的良心,是回归祖国的先知。但是波兰作家康布罗维奇却认为索尔仁尼琴浪费了一个作家的生命。

(11)、巴•切连科夫(1904-1958)物理学家,1934年在苏联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作研究生时发现了“切连科夫效应”。所谓切连科夫效应是指当带电粒子在某些透明介质中以大于光在介质中的速度传播时,这种带电粒子就会发出一种特殊的波。切连科夫由于发现和解释了切连科夫效应,于1958年与苏联物理学家塔姆、弗兰克分享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12)、除了知情权以外,人也应该拥有不知情权,后者的价值要大得多。它意味着高尚的灵魂不必被那些废话和空谈充斥。过度的信息对一个过着充实生活的人来说,是一种不必要的负担。

(13)、所谓异端邪说,无非是指那些只有少数人相信的东西;它是势盛者强加在势弱者的理论之上的罪名英格索尔

(14)、索尔仁尼琴是20世纪俄罗斯最伟大的良心之是异议的化身。索尔仁尼琴的不屈不挠、个人理想以及长年多舛的一生,使得他成为继陀斯妥耶夫斯基之后的一代传奇人物。他完全有资格进入世界伟人殿堂,我对他表示深深的缅怀。——法国总统萨科齐

(15)、独立能力是人生的基础。穆尼尔纳素夫《家庭》

(16)、世界正在被厚颜无耻的信念淹没,那信念就是,权力无所不能,正义一无所成。

(17)、自由之于人类,就像亮光之于眼睛空气之于肺腑爱情之于心灵英格索尔

(18)、大学毕业后,他应征入伍,参与对德战争。他曾因战功,获得2次勋章,官至大尉,担任炮兵连长。当时他虔诚信奉马列主义,在写信给妻子的信中说:“我很高兴把生命献给列宁。”

(19)、有一点是肯定的,俄罗斯才是他的故园,那里有苹果树的清香,小草的芳香,蚂蚁窝里的忙乱,幽深而又静默的湖水;也有在广阔平原的连接处迭次出现的残破钟楼,歪歪斜斜的整个被风吹透的小木屋,打谷场,熏得发黑的栅栏。但“只要还能在雨后的苹果树下呼吸——就还能继续生活下去”。

(20)、“抵抗!为什么不见你们抵抗!”——现在哪些始终太平无事的人到责骂起我们来了。是呀,抵抗本应从这里、从一逮捕起就开始。但没有开始。

(1)、1994年,索尔仁尼琴回国后在俄罗斯议会下院进行演讲

(2)、1956年,解除流放,摆脱全部罪名,恢复自由身,与此同时,他的癌症痊愈。

(3)、百度百科-尼古拉·加夫里诺维奇·车尔尼雪夫斯基

(4)、他曾经是为国战斗的英雄。1941年,23岁的索尔仁尼琴从罗斯托夫大学的数学力学系毕业。当年苏德战争爆发,他应征入伍,到战争结束前已是声源侦察炮兵连连长,军衔大尉,两次立功受奖。但在斯大林时代,个人命运的小船说翻就翻。1945年,索氏只因在一封私人信件中称斯大林为“庄稼汉”被捕,判刑8年,刑满后流放哈萨克斯坦,直到1956年苏共20大以后才获得平反。他在多个监狱和集中营里度过青年时代,战胜了癌症。

(5)、尼•谢苗诺夫(1896-1986)著名化学物理学家,开辟了有关燃烧、爆炸、火焰传播的独立研究领域,1934年创建了链反应的数量通论,研究了混合气体的热爆炸理论,著有《化学反应速度与链锁反应》与《化学反应论》,1956年与美国科学家C•欣谢尔伍德共获诺贝尔化学奖。

(6)、在这些作品里,一部名为《伊万·杰尼索维奇的一天》的中篇小说再次改变了作者的命运。1962年,为了进一步批判斯大林体制,赫鲁晓夫亲笔批准这部小说公开发表。它是苏联文学中第一部描写斯大林时代劳改营生活的作品,销售达80万本。赫鲁晓夫还亲自接见了索尔仁尼琴,索氏一夜成名,随后被吸收进苏联作协。

(7)、左派需要他,因为他虽然背叛了苏联,但他晚年的忏悔却可以让左派用来证明社会主义制度比资本主义制度更加靠谱,起码不会更差。

(8)、白桦树浑身是宝,桦树汁中含有丰富的糖、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是天然饮品;桦树皮可引火可去咳止痰;而桦树精髓的传递则就是索尔提到的恰卡—白桦茸,寄生在白桦树干上的大型真菌,它蕴含着白桦所有的精、气、神,并将其传承造福人类。它所蕴含的真菌多糖可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含有的三萜化合物可以有效的保护人的肠胃和心血管系统。

(9)、中篇小说《癌病房》是索尔仁尼琴争议相对较少的一部作品。

(10)、《鱼王》的独特性还在于对于边缘的极少为人注意到的渔猎文化和生活的记录,进入农耕文明之后,渔猎文化作为落后的社会文明基本很少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即便涉及,也带有“文明人”对它的猎奇和想象。阿斯塔菲耶夫不仅仅再现了以打猎,打渔为工作的人们的生活,他写出的是在极端残酷的自然环境下,人们的道德选择和生存哲学。比如,《鱼王》中几个故事都写到了猎人们的狗,而他们对狗的态度,与李娟笔下的哈萨克牧民十分类似。现在城市人和中产阶级对狗是宠溺以及拟人化的养育,狗穿着可爱的小衣服和小鞋子,是作为宠物的存在;而在猎人和牧民的生活中,没有呵护这个概念,只有强壮和有用的才能存活下来,狗作为合作伙伴而不是宠物,也因此看似没有温情的冷酷的对待,才是把狗当作平等的和最重要的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