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心学精髓60句精选126句

励志短句
评论 2023-09-27 浏览

王阳明心学精髓30句

1、王阳明心学精髓30句经典语录

(1)、于是,王守仁每天命弟子勤练各种赌技及唱歌喝酒,然后暗暗派一名弟子尾随王畿到酒楼,对王畿表示愿意与他赌一局。王畿笑着说:“腐儒也会赌博吗?”王守仁的弟子说:“我们老师门下每天都在赌。”

(2)、大意:与朋友相处,彼此谦让,就会受益;彼此攀比,只能受损。

(3)、只要做到用良知去发家致富,那就符合天理,谁说君子不能谈利?

(4)、《大学》之所谓“格物致知”,即《中庸》之所谓“明善”也。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皆所谓明善而为诚身之功也,非明善之外别有所谓诚身之功也。

(5)、天理固然在心中,但如果一个意志力不坚定的人,生活在一个肮脏的环境里,天理就很难显现。

(6)、天下之事,有的貌似礼但实质上不是礼;有的貌似非礼但实质上就是礼。

(7)、原句:所谓汝心,亦不专是那一团血肉。若是那一团血肉,如今已死的人,那一团血肉还在,缘何不能视、听、言、动?所谓汝心,却是那能视、听、言、动的,这个便是性,便是天理。有这个性,才能生这性之生理,便谓之仁。

(8)、这个词被用的有点滥,通常大家容易理解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就是要学以致用巴拉巴拉。

(9)、读史越多,越会悲哀地发现,以史为鉴几乎是不可能的。技术变了,制度变了,表面那一层都变了,可里面的内核永远不变。魏忠贤四百年前有,四百年后还会有,换个皮囊他就成了你的上司。袁崇焕四百年前有,四百年后还会有,身边那些不懂政治却想玩政治的人最终都被政治玩得很惨。

(10)、感悟:人活在世上,做什么不需要克己呢?为人处世的功夫,明白道理只是基础,能够做到克己才能实现。但克己不是压抑自己,因为克己的实质,不是源于外在的压迫,而是源自内心的不平。人心若平,世间便无不平之事。所以克己的真正指向,是修炼自己的心,修养自己的境界。克己,如同道家的戒律,只要观念上不要跑偏成压抑欲望,而是明白这是为了修炼散乱之心、萃取出本心中真正美好的品质,便正是心灵修养的功夫。

(11)、天下任何事物本来就没有善恶,它所有善恶全是人强加给它的。

(12)、眼前路径须放开阔,才好容人来往,若太拘窄,恐自己亦无展足之地矣。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13)、他说的良知不是针对某个阶层说的,这就肯定了人类生存的意义,并且肯定了人主观能动性的意义,并且正是阳明这种向内寻找的思路,肯定了我们作为个人存在于集体中的意义。所以他的哲学是关注存在状态中具体的每个个人的哲学(内圣学)。

(14)、但人存政举,使奉行不至;则革弊之法,反为流弊之源。

(15)、“我以落第动心为耻”故事背景:1496年,他在会试中再度名落孙山。有人在发榜现场未见到自己的名字而嚎啕大哭,王阳明却无动于衷。大家以为他是伤心过度,无法动用悲伤的表情了,于是都来安慰他。他的脸上略过一丝沧桑的笑。他说:“你们都以落第为耻,我却以落第动心为耻。”

(16)、有一年春天,王阳明和他的朋友到山间游玩。朋友指着岩石间一朵花对王阳明说,你经常说,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天下一切物都在你心中,受你心的控制,你看这朵花,在山间自开自落,你的心能控制它吗?难道你的心让它开,它才开的;你的心让它落,它才落的?王阳明便以此话回答朋友,仔细品读,这句话非常耐人寻味。

(17)、知行合一之学,吾侪但口说耳,何尝知行合一邪?

(18)、入而问圣人之学,则语以格致之说焉;求格致之要,则语之以良知之说焉。

(19)、致知在实事上格。如意在于为善,便就这件事上去为:意在于去恶,便就这件事上去不为。

(20)、凡作事不能谋始与有轻忽苟且之弊者,亦皆致知之心未能诚亦是见得良知未透彻。

2、王阳明心学精髓60句

(1)、“至圣先师”孔子说的话,如果它不能和我的心相符,那就是错的,就不是真理;而贩夫走卒说的话,如果它能和我的心符合,那就是对的,就是真理。

(2)、中国的“饭局江湖”李嘉诚看座、王石看吃、董明珠看相!

(3)、宇宙中最真的孝,就是不让父母担心。知道了这个,你就知道怎么去孝顺父母了。

(4)、释文:人应该通过经历各种事情来磨练自己,只有多做事,多历练,有意识的进行磨练,吸取经验,从而做到安静时情绪稳定,遇事时情绪也能保持稳定,既“静亦定,动亦定”,方能成事。

(5)、其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文章博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有《王文成公全书》传世。

(6)、感悟:所谓“三思而后行”,要思考在前、行动在后,必须经过多番仔细周密的考虑才能有所行动,如此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和麻烦。思考与行动,对于一个正常人而言,是人生至关重要的一件事,小到处理家庭琐事,大到掌握国家命运,轻率与认真的效果都将立竿见影。所以要走向王阳明主张的知行合使知真能经得住三思的考验,行真能成为一种功夫,那么知行就自能成为智慧与功业的完美合就像王阳明那样。

(7)、大意:我们做事情,但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去一分人欲,便又多得一分天理,如此,何等轻快洒脱,何等简捷便易啊!

(8)、原句:然可欲者是我的物,不可放失;不可欲者非是我物,不可留藏。

(9)、虚虚实实,让敌人的心慌乱,动起来没有章法,就能趁势而入,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胜利。

(10)、仕途如一张网,进入后就会被沾上不得转身,所以千万不要沉浸在里面,要懂得站在网上看。但也不是不作为,看明白,然后进入网中去做,做完就赶紧撤出来,这样才能不被仕途牵引,不被功名利禄所累。

(11)、 感悟:人生如果一切按部就班地进行,内心的愿望就会被忽略,心中的梦想就会被埋没,即使走得很顺畅,却不真实,因为少了太多的尝试——哪怕是失败,以及少了太多缘于亲身经历的深切体悟。所以,人要敢于大胆尝试,在实践中体悟一份真正属于自己、适合自己的人生智慧。

(12)、然可欲者是我的物,不可放失;不可欲者非是我物,不可留藏。

(13)、 感悟:是非善恶,只在一念;澄然本心,本是不动。一切功名利禄、悲欢离合都不过是过眼烟云,得而失之、失而复得等状况都是经常发生的。能看到这一层,就能把那些缭乱自心的东西,看淡些。

(14)、原句: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何等轻快脱洒,何等简易!

(15)、人非要经历一番不同平时的劫难才能脱胎换骨,成为真正能解决问题的人。

(16)、大意:善念萌发之时就要认识到去扩充它;恶念萌发之时就该意识到去遏止它。

(17)、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工夫说闲话、管闲事。

(18)、致良知,就是讲虽然人的本性是善良的,符合天道至理,但人受了欲望影响,迷糊了本性,使人的内心偏离了天道,人要记住自己给自己的内心纠偏,给自己的良心洗澡,向内求,问自己良心天性是否还在。

(19)、原句:然可欲者是我的物,不可放失;不可欲者非是我物,不可留藏。

(20)、赏及微劳,则有功者益劝;罚行亲昵,则有罪者益警。

3、王阳明心学精髓30句是什么

(1)、王洪文的女儿,白手起家做酒成富豪,多次拒绝美国绿卡

(2)、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工夫说闲话、管闲事。

(3)、一个人对了,一个国家就对了。你是什么样,社会就是什么样。

(4)、大意: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的初始,行是知的结果。

(5)、离却灵明的心,便没有天地鬼神万物;离却天地鬼神万物,也没有灵明的心。从一方面说,灵明的心是天地万物的主宰;从另一方面说,心无体,以天地万物感应之是非为体。客观的事物没有被心知觉,就处于虚寂的状态。

(6)、但如果放在学术层面,比如一个几何定理,然道不是纯粹的知,运用几何定理是分而为二的行?可是参照第一点,“心外无物”就可以理解。一个几何定理没有被运用,它是不存在的。而一旦运用,运用的人必定是知行合一的。而最初发现几何定理的人,他的研究也必定是知行合一的。

(7)、阳明心学不是唯心之学,也不仅仅是心理之学,而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既强调道法自然,又主张天人合更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等一系列哲学思想之集大成,通过心即理、知行合致良知等核心概念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主体与客体的统一和内圣与外王的统一。

(8)、真理就在心中,但必须去事上练,只有去实践了,才能更深刻地体会这一真理。而且,这两者是不可分的,正如知行合一一样。

(9)、王阳明的心学就是致良知之学,所谓良知,就是与生俱来的道德意识。时刻保持内心的光明,然后按照良知的指引前进,则前路也必定光明。

(10)、 原句:以言语谤人,其谤浅。若自己不能身体实践,而徒入耳出口,呶呶度日,是以身谤也,其谤深矣。

(11)、通俗来说,王阳明这是在点出,如果你看向花时,看到了满树灿烂的山花,这“山花”便是你的“心”赋予的意义,如果你的“心”没有给客观世界的别人的眼里的“花”赋予“花”的意义,那么别人眼里的“花开花落”在你看来,毫无意义。

(12)、 感悟:保持一颗快乐的心很难,人总会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生病了、降职了、失恋了、失业了等等,这些让人很难快活起来。世人多以为快乐与否在于外境,王阳明则告诉我们快乐只在于心,而且要从心着手去做功夫。说白了,一切还要落回到自心修养上去,这便是良知功夫的内涵。心的修养越深,受外境影响的程度就越小。

(13)、随时随地而变化、变通,如此才是真正拥有智慧的人。

(14)、佛教徒总说自己不执着于‘相’,其实这些都是执着于君臣、父子、夫妻的‘相’,所以他才逃避。

(15)、 感悟:王阳明曾说“天下一等事乃是做圣贤”,他从12岁那年立下这个志愿,从未改变。在创立心学以后,他对立志也异常重视,他说:“志向不能定立,天下便没有可以做成的事。”在王阳明看来,立志并非是随意地定立志向,而是立下志向后,眼里心里都只有自己的志向,内心永远专注于此,如此立志,方算立志! 

(16)、个个人心有仲尼,自将闻见苦遮迷。而今指与真头面,只是良知更莫疑。

(17)、换句话说,阳明心学“心外无物”、“知行合一”以及“致良知”,是将人自我修养拔高到了“人之本性”的高度,这里的“知”,是生来就有的“良知良能”,而“行”,不仅要求的是具体行为,更囊括了指导“行为”的“念头”。某种程度上说,王阳明的这种观点,也有批判“心口不一”、“口是心非”、“伪善”等行为的意味。启发:为难我们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从阳明心学汲取能启发当代人为人处世的智慧,颜小二想说,我们能从王阳明“心外无物”及“知行合一”中了解到,“山花”之所以是“山花”,是我们的“心”赋予了其意义。推而广之,他人的中伤、埋怨,甚至是侮辱,之所以可以对我们造成伤害,在于我们“赋予”了外部世界相关人和事的“伤害”意义。

(18)、为了自己相信的正义要勇敢去拼,不要做缩头乌龟,否则就是活千年,不过是千年的禽兽。

(19)、(译文)与朋友谈论学问,必须婉转曲从谦虚下问,与之宽和相处。

(20)、20岁喝酒,喝的是情绪;30岁喝酒,喝的是事业;40岁喝酒,喝的是责任;50岁喝酒,喝的是生活;60岁喝酒,喝的是人生;每次喝下的都是经历与故事。

4、王阳明的心学精髓是什么

(1)、道之全体,圣人亦难以语人,须是学者自修自悟。

(2)、书本上那些堂而皇之的价值观,言之凿凿的“成功秘诀”不一定适合每个人的真实需求。

(3)、忽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旨,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4)、若己为君子,而使人为小人,亦非仁人忠恕恻怛之心。

(5)、百善孝为先,在王阳明心学体系下,孝不用学,它就是发自良知的行为。

(6)、真理已在心中,我们去实践,只是去验证这个真理,其实最终目的就是磨炼我们的心。

(7)、大意:知道轻浮傲慢处,便是良知。除去轻浮傲慢,便是格物。

(8)、知轻傲处,便是良知;致此良知,除却轻傲,便是格物。

(9)、感悟:是人都有私心,都会注重自己的利益,每个人的付出都是需要得到回报的,这是人之常情。所以朋友之间以彼此谦让为基础,不仅每个人的利益不会受损,双方在互帮互助、互利共赢中还能使彼此获得更大的利益。两人之间的交情,也会随之越来越深。

(10)、年轻时候的王阳明志向高远,爱好广泛,是一个天赋卓绝的年轻人,这样一个年轻人却有着一身傲骨,宁可蹲大狱,也要为正义说话。

(11)、乍一听还是有点懵逼。你一看花花草草,花的颜色就明亮起来,你问过花的感受吗?这好像还是有点狡辩。野花也是有尊严的,就算它是寂寞开无主,也不能否认人家的存在吧?

(12)、释文:没有知道而不去做的人,知道而不去做的人,那是因为不知道。

(13)、宇宙中最真的孝,就是不让父母担心。知道了这个,你就知道怎么去孝顺父母了。

(14)、阳明思想体系的核心是"致良知"。它包括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以及万物一体之仁等几个方面。而其思想体系的基点和出发点则建立在对朱熹格物致知说的批判上面。

(15)、比如,你不要想着,背个古诗就是应付考试,是纯粹的知而已,不用去想实质意义。比如,你不要想着,学考驾照就是形式,是纯粹的知而已,以后开车的时候再说。

(16)、这是王阳明晚年最为珍视重视的提法。怎么叫“致良知”,有总结的四句教:

(17)、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没有善恶之分。它所有的善与恶都是人强加给它的。

(18)、只要时刻拂拭自己的内心,让良知不要被人欲遮蔽,就都能成功。

(19)、王阳明的临终遗言。王阳明卧病在青龙浦的一条轻舟上,当弟子问要说点什么时,他留下这一句话后,溘然长逝。此心光明是他一生的写照,这句话既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个人生故事。这短短的八个字,是寓意最深、感情最浓的临终绝笔。至此,王阳明心学照亮后世,同时开启中国文艺复兴的王阳明,走完了他探索、艰难、光辉而伟大的一生。

(20)、大意:人必须在事上磨炼,在事上用功才会有帮助。若只爱静,遇事就会慌乱,始终不会有进步。那静时的功夫,表面看是收敛,实际上却是放纵沉沦。

5、王阳明心学精华30句

(1)、世人因为不知道‘达到至善’的关键在于我们自己的心,以为天下的万事万物各有自己的道理,因此掩盖了评判是非的标准,使‘心为统帅’的简单道理变得支离破碎、四分五裂。

(2)、原句:凡谋其力之所不及而强其知之所不能者,皆不得为致良知。

(3)、有些人就是平时学问不到位,一临事,就慌乱失措。那些急中生智的人的智慧可不是天外飞来的,而是平时学问纯笃的功劳。

(4)、大意:处理事情出现有时好有时不好的情况,并伴有困顿失序的弊端,这都是由于被毁誉得失的心所连累,不能实际地获得他的良知。

(5)、凡谋其力之所不及,而强其知之所不能者,皆不得为致良知。

(6)、一个残酷的事实是,没有人可以引领你,每个人的路都是自己选的,真正能改变你的只有你自己。

(7)、昨日衣蟒戴玉,大家都说荣耀,可脱衣就寝,只是一身穷骨头,何曾添得分毫?所以,荣辱不在人,人自迷耳。

(8)、悔悟是祛病之药,然以改之为贵;若留滞于中,则又因药发病。

(9)、天理固然在心中,但如果一个意志力不坚定的人,生活在一个肮脏的环境里,天理就很难显现。

(10)、这句话的意思,大概类似于诸葛武侯的“非宁静无以致远。”万事万物呈现心中时,寂然无我,当人达到极静的寂然无我的状态时,万事万物自然也会呈现在心中。就像如果我们全神贯注的静观空中宇宙的无限辽远,沉思过去数千年或者未来数千年的无限连绵;如果夜晚的天空有无数的星辰显现在我们眼前。我们在感到宇宙的无边无际时,作为个体的自我也会像水滴融入大海一样,和宇宙万物融为一体。

(11)、今人于吃饭时,虽然一事在前,但心常役役不宁,只缘此心忙惯了,所以收摄不住。

(12)、猝临盘错,盖非独以别利器,正以精吾格致之功耳。

(13)、强者和弱者的唯一区别在于,信念够不够坚定。如果交战双方都是强者,那就看谁的信念更坚定。

(14)、“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15)、他一疑,事就成了故事背景:王阳明的这个计谋用两个字就可以概括:造假。他伪造了各种迎接正规军南昌的公文,在这些公文中最耀眼的就是正规军的人数,粗算一下,大概有十万人。公文中还声称,约定在本年六月二十日合围南昌城,二十一日发动拂晓总攻。在另外的公文中,王阳明“回复”说,不要太急躁,为了避免重大伤亡,攻城是下策,应该等朱宸濠出城后打歼灭战。他还伪造了答复李士实和刘养正投诚的书信,在信中,他对两人弃暗投明的态度表示深深的欣赏,并且答应两人,在平定朱宸濠后会给两人升官发财的机会。他再伪造朱宸濠手下指挥官们的投降密状,让人去和平时与朱宸濠结交的人相谈,在会谈结束后故意把这些公文遗落。自然,这些伪造的公文统统都到了朱宸濠手里。有地方官员对王阳明这些造假计谋不以为然,他们问王阳明:“这有用吗?”王阳明不答反问:“先不说是否有用,只说朱宸濠疑不疑。”有官员不假思索的回答:“肯定会疑。”王阳明笑道:“他一疑,事就成了。”

(16)、禅宗说了‘人人都有佛性’后就枯坐,什么都不管了。说了‘佛向心头做’后就真的在心头做,不去实践。而我说了‘在心上用功’后,必须去实践。

(17)、“至圣先师”孔子说的话,如果它不能和我的心相符,那就是错的,就不是真理;而贩夫走卒说的话,如果它能和我的心符合,那就是对的,就是真理。

(18)、&#x当下即去消磨,便是立命功夫。&#x——王阳明

(19)、大意:用言论诋毁他人,这种诋毁是肤浅的。若自己不能身体力行,只是夸夸其谈,虚度光阴,浪费时日,这是在诽谤自己,这样就严重了。

(20)、绝不要先以恶意去推测别人,否则自己就先变恶了,一旦如此,就是丧失良知的表现。

(1)、重要的不是事本身的大小,而是以怎样的态度面对,以怎样的态度修行。

(2)、下面,颜小二将简单和各位介绍一下王阳明心学的部分精髓理论“心外无物”、“知行合一”,以及“致良知”,然后再向各位简单叙述一下阳明心学的这些精髓给我们带来的为人处世的道理,即“许多时候,为难我们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希望可以给各位带来一些帮助和启发。王阳明心学精髓之一“心外无物”之万物的意义由心而起说到王阳明心学精髓,大家首先想到的应该是“知行合一”,但是,想要更为深刻地体会“知行合一”的内涵,颜小二还是建议各位先对“心外无物,心即理”以及“致良知”有一个初步了解,再去品味“知行合一”,收获会更大一些。

(3)、天下任何事物本来就没有善恶,它所有善恶全是人强加给它的。

(4)、原句: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5)、人只有许多精神,若专在容貌上用功,则于心中照管不及者多矣。

(6)、役者以力,仕者以道;力可屈也,道不可屈也。

(7)、凡谋其力之所不及而强其知之所不能者,皆不得为致良知。

(8)、大意:我们做事情,但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去一分人欲,便又多得一分天理,如此,何等轻快洒脱,何等简捷便易啊!

(9)、省吏不如省官,省官不如省事;凡今作事,贵在谋始。

(10)、他是收视爆款:他主讲的《有书国学共读国学》台风妙趣横生,被一众网友亲切地称他“说书大咖”。

(11)、白酒的有趣冷知识,让你在酒场上吹最科学的牛!

(12)、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13)、不去议论别人的是非,在要责备别人的时候,把它当作自己的一大私欲加以克制。

(14)、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15)、你的意念所到之处,正确的就知道正确,错误的就知道错误,不可能有丝毫的隐瞒。

(16)、于是,王守仁每天命弟子勤练各种赌技及唱歌喝酒,然后暗暗派一名弟子尾随王畿到酒楼,对王畿表示愿意与他赌一局。王畿笑着说:“腐儒也会赌博吗?”王守仁的弟子说:“我们老师门下每天都在赌。”

(17)、只要你时刻擦着自己的心,让自己的良心不被人欲所遮蔽,你就都能成功。

(18)、原句:凡处得有善有未善,及有困顿失次之患者,皆是牵于毁誉得丧,不能实致其良知耳。

(19)、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20)、夫知其不安而不处,过慝之惧而淹薄是甘焉,是古君子之心也。、

(1)、道理人人会讲,诸子百家各有用武之地,但不从心上用力,砥砺出不偏不倚、动转得势的强大心灵,即使做同样的事,说同样的话,动作也会走形。毕竟相由心生,情随事迁。

(2)、王阳明这句话真正想说的是,人是应该有意识、有灵魂的,而不是一堆死肉。你需要唤醒良知,用自己的眼看更多的花花草草,看更多这世界的花花绿绿,让自己的心能感知更多。你没看过、不理解的世界,对你来说就是不存在的。

(3)、佛教徒总说自己不执着于‘相’,其实这些都是执着于君臣、父子、夫妻的‘相’,所以他才逃避。

(4)、取自《传习录》,全文为:“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而必曰穷天下之理,是殆以吾心之良知为未足,而必外求于天下之广,以裨补增益之。”意思是既然万事万物的道理不存在于我们的心外,而又一定要说穷尽天下的事理,这大概是因为我们心中还没有足够的良知,而必须向外寻求天下众多事物的道理,用以弥补增加我们心中的良知。

(5)、一个真实的自我可以让人有效地应对真实的世界,从而完整地把握世界。一切皆因思想而异。如欲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如欲改变自己,首先磨炼内心。

(6)、原句:天地生意,花草一般。何曾有善恶之分?子欲观花,则以花为善,以草为恶。如欲用草时,复以草为善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