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第一部精选107句

励志短句
评论 2023-09-14 浏览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改编电影

1、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经典片段

(1)、假如有机会重来或重复发生,事件的性质、角色的概念将完全颠倒:壮举会变得愚蠢,英雄会变成恶魔。正因为我们无法预知和选择,因此犯了错也无法去责怪,甚至无法对愚蠢的行径定性。昆德拉举了一个希特勒照片的例子,他说:

(2)、作者认为,人生是一种痛苦,这种痛苦来自于人们对生活目标的错误选择,对生命价值的错误判断,世人都在为自己的目标而孜孜追求,殊不知,目标本身就是一种空虚。

(3)、小说的背景设在布拉格,内容涉及相当多的哲学观念。“米兰·昆德拉借此奠定了他作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在世作家的地位。”(《纽约时报》语)

(4)、如果你喜欢道德焦虑型的、思想深刻、引人思考的作品,那请看看:

(5)、昆德拉更关注人物的基本境遇--“哲学是在没有人物、没有境遇的条件下进行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一开始就将托马斯的问题摆在那里:在没有永劫回归的世界里,生命存在之轻。

(6)、虽然通过《华沙条约》,苏联收了一帮小兄弟,但大哥的日子并不安逸,什么匈牙利、罗马尼亚、南斯拉夫都不是省油的灯。他们会装出一副建设社会主义的样子,背地里和反苏势力勾结以脱离大哥的控制。

(7)、其实这是一个精心布置的局。就在前几天的晚上,一个醉酒的男孩来到Teresa做招待的咖啡馆里挑食,旁边的一个老头也跟着帮腔。这时,这位穿着体面的工程师来解了Teresa的围,让女主对自己放松了戒备。然而一间屋子、一个漂亮的女孩、一个隐藏的摄像机,这才是故事的真实面目。

(8)、在书的第一章,昆德拉引入了“永恒轮回”的概念,大意是人类的历史的不可靠,历史事件之所以成为历史事件,是因为它恰恰只发生了一次。

(9)、影片消失在一片幻光之中,只留下接到信件的萨宾娜望向遥远的天际,苦笑命运嘲弄。

(10)、一场大雨后的刹车失灵将这对饱经磨难的年轻夫妇送往了天堂。就在事故发生前的几分钟,Teresa还依偎在丈夫的怀里柔声问到,你在想什么?

(11)、   有意思的是,虽然托马斯一直认为生命中的轻是应该远远大于重的,可最后压倒托马斯的,正是不可承受的重,在之后一次次的选择中,托马斯始终坚持着他心中生命的意义,一次又一次的选择偏向特蕾莎。

(12)、与特蕾莎不同,她探寻自我生命存在的方式是背叛,是反抗媚俗。但有一点是相似的,即肯定肉身服从于灵魂,只不过她肯定了肉身的认知力,而特蕾莎否认了,肉体永远成为了灵魂的附属物。因而对传统价值的蔑视与颠覆,奠定了萨宾娜反叛的基础。

(13)、在特丽莎、托马斯最后的日子里,一次偶然的车祸,一辆破旧的卡车带着他们灵肉一体的美好感受和厚重的人生希望驶向了生命之轻。他们生命的终极感受是轻松的,但他们不是没有沉重而轻松,恰恰是因为沉重而轻松。

(14)、这个画面好有喜感啊,然后女主就砰的一下出现了。

(15)、   也正是这种对立,使得托马斯和特蕾莎的感情之路一直都是纠葛的和痛苦的。

(16)、讲述了具有才气和野心的乔治安娜的感情故事。

(17)、电影《忌日快乐》就是讲一个循环的故事,女主角陷入了一个被谋杀前一天的loop,她不断地死去,又不断活过来,直到发现凶手其实是自己的闺蜜,loop才得以接触。她是幸运的女主角,因为在现实中,我们可能没有任何机会纠正将要犯的错和飞来横祸。

(18)、这段戏还是挺有张力的,Sabina在镜头下闪躲,又不得不按照Teresa的指令摆姿势。随后她拿过相机说,现在到我了。一个妻子,一个情人,一场无声的战争,一卷无需言语的动作影像。后来这俩个或仇人或伙伴又笑作一团,直到Franz到来。

(19)、(教父)改编自小说《教父》(1969马里奥·普佐)

(20)、而每个关键词都是人物不同可能性的侧面。可能性是与一次性抗争的最积极的方式,因而此书可视为对自以为是的“绝对”的瓦解。而生命由于缺乏绝对的意义,变得没有依凭与支撑,甚至不如随风飞舞的羽毛那样有确定的方向。

2、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第一部

(1)、人生如同谱写乐章。米兰·昆德拉机智地把贝多芬的乐曲放入小说的结构中,面对抉择与命运,问:

(2)、离婚后,自由自立的单身生活为弗兰茨生命带来新的契机,并且了解萨宾娜只是他对革命与冒险生活的追随。后来他与他的学生相恋,在实际参与一场虚伪游行活动后,意识到自己真正的幸福是留在他的学生旁边。一场突然抢劫中,弗兰茨因为想展现自己的勇气而蛮力抵抗,却遭到重击,在妻子的陪伴下,无言的死于病榻上。本意:生命中有太多事,看似平淡且细碎,却让人难以承受。

(3)、(安娜·卡列尼娜)改编自小说《安娜·卡列尼娜》(托尔斯泰)

(4)、在1989年,该片还获得了第46届美国金球奖最佳影片提名。

(5)、Teresa是旅社咖啡馆的女招待,Tomas点了一杯法国白兰地(cognac)让女招待把账单记在他的房间名下。

(6)、   伴随着卡列宁的死去,文章最后结尾于小酒馆,托马斯和特蕾莎随着年龄的逐渐老迈,似乎终于达到了双方地位上的平等和和谐。而那份幸福,那首牧歌,最终被建立在和谐的直面生命的基础之上。

(7)、在他构筑的乌托邦世界里,“男人因看见一只燕子而兴奋,托马斯对特蕾莎的爱情,不会被性爱的愚蠢干犯所侵扰”。在他个人的伊甸园中,他陪伴着自己的另一半——来自他爱情中的“非如此不可”的女人生活在理想的世界里。

(8)、   也正是这种对立,使得托马斯和特蕾莎的感情之路一直都是纠葛的和痛苦的。

(9)、提前来到日内瓦的Sabina也在这里遇到了新的情人Franz,一个已经结婚的大学教授。Franz对Sabina有一种奇妙的感受,觉得她是自己一直在追寻的挚爱。然而他并不像Tomas一样喜欢Sabina爷爷的礼帽,觉得那种东西出现在情爱场合是一种非常荒诞的存在。于是,Sabina认定Franz是不理解自己的,自己的灵魂伴侣只有Tomas一人。

(10)、因此尽管杜布切克一再向苏联方面保证,会紧密团结在以勃列日涅夫为核心的d中央周围,但因之前有匈牙利事件,再加上乌克兰打小报告说捷克人的思想很危险,于是苏联于1968年8月20日联合波兰、匈牙利、东德、保加利亚几个国家,出动50万大军入侵了捷克斯洛伐克,将杜布切克等捷d政领导人绑架,用飞机运到苏联喝茶。等他们再回到捷克的时候,已经妥协到“连一个句子都讲不完整”的地步了。

(11)、导演:菲利普·考夫曼编剧:米兰·昆德拉主演:丹尼尔·戴-刘易斯

(12)、这部作品,涵盖了太多的哲理,我仅仅理解的是冰山一角,人,永远都无法知道自己该要什么,因为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它跟前世相比,也不能在来世加以修正。人,就是要自由自在的生活

(13)、人类自产生以来,就面对着两个宇宙:无比辽远的外宇宙和无比深邃的内宇宙。对两个宇宙的探索几乎是同时开始的。但在不同时期,这两类探索在人类生活中所占的比重迥异,人们因此也就选择了截然不同的作品形式来表现这种理性的探求。

(14)、感觉最近读的很多书,了解的很多人,都在向我揭示,碌碌无为不如对自己下狠心,让生活充实有意义不留遗憾。就像本书中,特蕾莎离开托马斯之后,托马斯有一段很短的时间内都感觉身轻如燕,没有烦恼没有负担。然而这并不能持续多久,托马斯马上就开始思念特蕾莎无法忘怀。是的,这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生命的意义在于沉重的责任等。我们若抛去一切,或许得到几许欢愉,然人会变得空洞,似虚空存在,毫无意义。

(15)、男主似乎是个情场老手,游戏在不同女人间撷取她们身上的芳香甜蜜。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不过导演马上提到另一个人……

(16)、在“布拉格之春”运动的前夕,Tomas写了一篇讽刺捷克斯洛伐克共产d的文章并被报社刊登,政府希望他签署一份撤回声明,以此来保住共产d的颜面。然而内政部的人在tomas这里吃了闭门羹,Tomas将撤回声明揉成纸团。

(17)、任何人都无法逃避生命的存在与价值的问题,生命只是一个过程而已。

(18)、Es musssein! (非如此不可!)

(19)、(东邪西毒)改编自小说《射雕英雄传》(金庸)

(20)、这部小说中,米兰·昆德拉围绕着几个人物的不同经历,通过他们对生命的选择,将小说引入哲学层面,对诸如回归、媚俗、遗忘、时间、偶然性与必然性等多个范畴进行了思考,作者对人生的命运与价值的关注是该书的主题。

3、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讲的什么故事

(1)、米兰·昆德拉(捷克语:MilanKundera,1929年4月1日-)是捷克著名作家,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的布尔诺。1975年流亡法国,1981年归化为法国公民。他在晚年接受采访的时候称自己为法国作家,认为自己的作品应归类为法国文学。

(2)、再比如,假如时间回到2009年,我们会去做什么呢?有的人可能会去挽回一段感情,有的人可能会重新选择行业,所有人看似会有充分的时间去重新选择或者挽回遗憾。但果真如此吗?所有人都知道房子、茅台、比特币会涨多少,腾讯阿里抖音会有多赚钱、美国会怎么对付中国,未来已经发生过一遍,现在已不再茫然,所有人都具有了明确的目标。于是生活变成了赛跑,资产价格会迅速攀升到离谱的价格,行业会重新洗牌,政治力量会重新较量,对于个人来说,你可能有机会躲过一个糟糕的恋人或上司,但大环境会变得复杂、剧烈和不可控,生活依然不会轻松。

(3)、每一次读到这部作品,都为它精心打磨、简洁洗练的文字折服,真是百读不厌。——村上春树

(4)、Franz离开了妻子,前来请Sabina接受自己。Sabina是感动的,因为这个男人能给自己Tomas给不了她的安稳婚姻。但同时,她并不爱他。于是Sabina连夜搬了家,留给手捧玫瑰的Franz一个空荡荡的房间和一颗稀碎的心。

(5)、如果说托马斯约炮的动力是探索,那么萨比娜约炮的理论基础则是背叛。萨比娜痴迷背叛,因为背叛意味着摆脱原位,投向未知。她认为没什么比投向未知更美妙的了。

(6)、爱是连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世间万物的纽带,世间因爱而熠熠生辉,什么战争、仇恨,在上帝那里不过是压力的一种疏解,能量的一种释放。受益与伤害,爱与恨,得与失,此消彼长,此长彼消,只是常态。一切上帝或许早已有安排,但我们没有充足的时间去等待,因为在上帝那里,几十年不过一瞬,但对于我们个人,几十年便是一生啊!丰富与平淡,孰好,孰坏?真爱与假意,孰轻,孰重?对也好,错也罢,一样前行,一样变老。

(7)、托尔金原来打算出一本大块头,但是因为在二战后纸张短缺,所以他的想法没能付诸实现。1937年,托尔金完成了他的第一部作品《哈比人历险记》。由于这部作品销量不错,出版商说服托尔金写作续集。持续了近十二年,托尔金完成了他最有名的作品——史诗三部曲《魔戒》。

(8)、萨比娜是美的代名词,同时也是背叛的化身。生活里如果没有美,一切将黯然无光。美,滋养着我们的灵魂;美,洒脱不羁;美,是挣脱了一切束缚的存在。美在侵略者的恶行下无处栖身,因此萨比娜逃离布拉格,到了日内瓦、美国,但她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她的祖国,她的爱人。她的爱是轻盈的,只是爱本身,而非占有。她背叛着一切心灵的杂音,不计后果,哪怕是父亲的愤然离世,哪怕是那个深爱她条件不错的弗兰茨。心灵的坚守让她独在异乡漂泊。

(9)、“人永远都无法知道自己该要什么,因为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它跟前世相比,也不能在来生加以修正。”

(10)、该书的改编电影获得了美国奥斯卡金像奖、美国金球奖提名,1988年美国国家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影片奖和最佳导演奖、英国学院奖最佳改编剧本奖等奖项。

(11)、在历代的爱情诗中,女人总渴望承受一个男性身体的重量。于是,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成了最强生的生命力的影像。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

(12)、(别让我走)改编自《别让我走》(石黑一雄)

(13)、在《布拉格之恋》中,观众看到了很多历史镜头,但是与现实故事的镜头相比较,导演通过背景与主人公行为分离的方式,弱化和模糊化了那个纷乱的时刻。影片的镜头转移得很快,因而在视觉上和感觉上都给观众留下了强烈的眩晕感觉。尽管片中人头攒动、枪声阵阵,但是对于观众来说并不能构成一种直接的视觉冲击。片中镜头的特殊处理让观众实在地感觉到了那个历史时刻和主人公的命运是相隔的两个时空。电影的结尾部分也采取了同样的镜头处理,当托马斯和特蕾莎驾驶的卡车行驶在一条山路上时,观众感受到了某种确定的命运和不确定的结束方式之间的张力。(《电影文学》评)

(14)、特蕾莎一生逃离了两次母亲的世界,她第一次是从小镇上逃离出来,第二次是在布拉格被苏军占领之后。她惊讶地发现母亲的屋檐已经延展到整个世界,母亲的世界已经成为象征,象征一个集中营,肉体的巨大集合和私生活的完全灭绝是其第一特征,专制、粗野和强暴是第二特征,无时无刻不在充斥着人们的生活,毁灭着人性。

(15)、可能大多数观众认为,用这首当年的流行歌做插曲,只是烘托时代气氛,而没有在意其实这首歌中,隐含着只有捷克人才能领会的秘密含义。

(16)、昆德拉问题研究的重要特征是拒绝得出结论,他认为是塞万提斯让人知道世界没有绝对的真理,只有一大堆相对的问题。昆德拉在书中提出轻、重、灵、肉、记忆、虚弱、晕眩、牧歌、天堂等一系列的生存暗码,并与人物一一对应,支撑起各自的生存状态,展现了心灵与肉体的两重性。

(17)、此时米兰昆德拉深邃而犀利的眼神再次射过来:“我说的何止于此?”,他仿佛在大声的斥问。是的是的,在国破家亡的时候,在机枪坦克下说什么爱情,我们来说说生活与生命。

(18)、《丽塔海华丝及萧山克监狱的救赎》改编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美国1994)

(19)、弗兰茨是被萨宾娜背叛的情夫之他因为她而放弃自己坚持的婚姻与忠诚,但是由于萨宾娜的背弃,让弗兰茨发现自己过去对于婚姻的执着是可笑的,纯属多余的假想,他的妻子只是自己对于母亲理想的投射。

(20)、(西线无战事)改编自小说《西线无战事》(1929埃里希·马里亚·雷马克)

4、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在线读

(1)、以上便是笔者粗浅地总结了的此书的十个命题,类似的命题书里还有很多,散见于各章之中。《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一部丰富的书,几乎涵盖了人类面临的主要问题。这是他成为经典作品的原因。昆德拉认为小说的创作是保留住人类思想自由的重要手段,但同时这也是荒谬的,因为“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2)、这种“我”有如最好的解剖刀,既可以剖开女人的神秘,又能够剖开世界的神秘。托马斯正是通过发现这种神秘,达到认识世界、征服世界的目的,从而窥探出一种共同的永恒的真理,他的天国正是建立在这种认识之上的。

(3)、好在他即不忧伤,也不常露脸,所以我认为《Birdy》是尼古拉斯•凯奇演的最好的电影。演Birdy的演员身材很好,身体语言也很丰富,好看。导演也很好,特别是那几个飞鸟视角的镜头,特别漂亮。当然,最好的是剧本。

(4)、生命的延续来源于家庭,家庭塑造了一个个不一样的生命,特蕾莎的母亲因为错误的选择了一段婚姻而让自己坠入五里深渊。由一个拥有众多追求者的美女变成一个懒散粗鄙的女人,特雷莎从小在酒醉与打骂中长大,早早的便承担起家庭生活的重任,但她喜欢读书,渴望改变。弗兰茨生长在一个拥有伟大母亲的家庭,他的母亲非常的强势,所以从小培养起他对母亲,对女性的忠诚。萨比娜呢?生活在一个有着严厉父亲的家庭,所以她选择背叛。用背叛的方式来与父亲对抗,为了与父亲对抗,她在十几岁时就怀孕回家,以至于气死了父亲,她背叛的性格却深深地植入她的身体,带着她祖父遗留下来的礼帽做爱就是她背叛的一个佐证。

(5)、接下来就是外部现实的出现,否定了尼采哲学。

(6)、小说的最后一章《卡列宁的微笑》颇有争议:一些评论家认为没有这章书也很完整,而另一些认为这章十分出彩。它主要讲托马斯和特蕾莎带着小狗卡列宁来到了乡下,后面卡列宁患病死掉的故事。书里花了大量篇幅描写特蕾莎带着卡列宁工作和生活的细节,包括卡列宁离去时的情形(人死了在昆德拉笔下可没这待遇)。昆德拉引入了牧歌的概念:动物们还生活在伊甸园,而人类早已被赶了出来,因而动物是人类和伊甸园的连线。人类有保护动物的责任。他写道:

(7)、追狗这一场,是艾尔和Birdy为了弄点钱,帮着一个混混追街上的狗,街上晃悠着的狗们被围捕后,全都被送到一个屠场电死,血淋淋的剥下皮,然后被砍碎卖掉。镜头很血腥。两个孩子又怕又惊又怒。初看之下觉得很怪,干嘛写这么一场十三不靠的戏,跟鸟也没关系,跟什么都没关系。紧接着这一个场,就是一只猫溜进屋子,差点把小鸟咬死了。

(8)、主人公安娜·卡列尼娜是世界文学史上最优美丰满的女性形象之一。她以内心体验的深刻与感情的强烈真挚,以蓬勃的生命力和悲剧性命运而扣人心弦。

(9)、比喻也是爱情最重要的魔力。直接说结论可能有点莫名其妙,但我们都熟悉这样一段台词:

(10)、轻和重的概念是本书的核心。昆德拉认为人生中存在形形色色的“轻”,只有一次的生命本身就是轻。德国谚语说:“一次等于零”。这样的轻让人无法承受。

(11)、灵与肉的结合是特蕾莎对情爱的美好向往,当她手捧《安娜·卡列尼娜》叩开托马斯的家门时,她是带着全部的自己和自己全部的希望走进托马斯生活的。

(12)、在萨宾娜那里,没有任何既定的原则和伦理价值标准,因而她的脚步是轻松自由的,竭力走到了世界的另一边,展示给我们的是一条全新的探索之途。正与她的艺术一样,以美为最高准则,而这些美的法则源于她的心中。在早期,她就认为背叛即美。首先她背叛了作为血缘上、思想和清教主义的父亲,与一个二流演员结婚;双重曝光的艺术作品,背叛了沉闷的现实。之后她又开始背叛自己,每一步都离原点越来越远,脚步也不由自主地轻飘起来。

(13)、TheUnbearableLightnessofBeing 

(14)、托马斯先是玩笑式地谴责这些选择了苏共的人:他们应该戳瞎自己的眼睛——接着他便下岗了。

(15)、   当然除了托马斯和特蕾莎,小说里所塑造的另外两个主人公,萨比娜和弗兰茨也刻画的十分出彩。不管是初次阅读还是之后为了写下这篇文章再次阅读,我一直十分偏爱着萨比娜,如小说中所写,萨比娜的一生都在不断地背叛,而我似乎一直都比较喜爱这类反叛式的角色,反叛的,不愿媚俗的精神似乎也一直在影响着我的人生。

(16)、   就像莫言所说,“他的小说是政治讽刺小说,充满了对极左体制的嘲讽。小说中的讽刺有一点儿像黑色幽默,又不完全是,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味道。” 

(17)、《洛丽塔》是作者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流传最广的作品,叙述了一个中年男子与一个未成年少女的恋爱故事。小说最初未获准在美国发行,于1955年首次被欧洲巴黎奥林匹亚出版社出版。1958年终于出版了美国版,作品一路蹿升到《纽约时报》畅销书单的第一位。

(18)、影片中间出现了一位买酒者,买酒者在对马夫宣扬了尼采哲学的同时却又否定了尼采哲学,他发现了超人哲学的局限性——不可抗拒的外部现实。

(19)、关于俄乌之战,关于顿巴斯(不代表本号观点)

(20)、人生的悲剧总可以用沉重来比喻。人常说重担落在我们的肩上,我们背负着这个重担,承受得起或承受不起。我们与之反抗,不是输就是赢。

5、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gl

(1)、作为背叛的代言人,萨比娜一生致力于背叛:背叛母亲、祖国、情人。弗兰茨这个养尊处优的欧洲学者,对萨比娜的祖国遭到侵略感到好奇,他本人是个欧式巨婴,萨比娜和他约了几次便对其没了兴趣。

(2)、媚俗的恐怖之处在于预设所有答案,规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美的。萨比娜在参加游行后发现人们都在喊着自己也很陌生的口号,后来她遇到的美国人指着草坪上奔跑的孩子说这叫幸福。她认为这些都是媚俗:口号可能是错的,奔跑的孩子可能成长为连环杀手。

(3)、这番话后,Birdy突然开口说话了。艾尔之前说了那么多,Birdy都不理他,因为他觉得艾尔说的都是废话,自己没话跟他说。这段话一出,说出了核心,所以Birdy说话了。Birdy在大多数时候,没有台词,只靠肢体语言表达内心。他内心深处的创伤和他真实的想法,是由艾尔的口一步步说出来。

(4)、在《Birdy》里,尼古拉斯•凯奇出演Birdy唯一的朋友艾尔。艾尔在电影里有两个基本造型:一个是在越战前,他是一个快乐荒唐的小青年;第二是在越战中,他的脸被炸碎了,出境时始终包着大半边脸。这结果有二:一我看完了片子,二我终于发现他的讨厌之处了:一是他的脸,二是忧伤的眼神,他那闻名于世的忧伤眼神只堪“如丧考妣”四个字来形容,看一眼,就他妈想上去跺几脚才过瘾——敢跟我家艾尔•帕西诺比电眼,靠,也配。

(5)、故事是这样的,Tomas去一个温泉旅社做手术,在游泳池里看到Teresa潜泳的样子一见倾心。

(6)、因而萨宾娜流落他乡,形单影只,“无根蒂”,“飘如陌上尘”的在世遭遇便具有了宿命论的悲怆意味,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看作是灵魂对身体的无所维系所导致的。于是,无根的肉体最终化为岁月的洪流和汹涌的奔跑中一抹瘦弱的昏黄光晕,什么都没有能留下来,甚至连一声生命的呢喃和有关琐碎日常的疼痛感都没有,留下的只是无休止的空洞和对生命疼痛的想象和戏仿。

(7)、接下来有两场戏,至关重要,一场是他们在街头追狗,一场是小黄鸟差点被猫吃了。

(8)、性爱的轻与重、良知的轻与重终将回归生命的轻与重。托马斯大夫是心智和情趣都远远超出普通人的捷克知识分子的代表。他清醒地意识到生命只有一次,时常回味“EinmalistKeinmal”这句德国谚语的意思:只发生过一次的事就像压根儿没有发生过。

(9)、作为与特蕾莎对立的萨宾娜,她更看重的是通过性爱,走向反叛,她的灵魂漠视着身体的狂欢与呻吟。在灵肉观上,她是带着对于身体自立自根性的欢愉去享受这一切的,然而,灵魂的缺场,身体的偶在性因缺乏来自天堂的灵魂的维系因而变得不再具有区别的意义。萨宾娜身体在生,影子在死。

(10)、托马斯是个离了婚的中年男人,对女性既渴望又恐惧,工作之余他喜欢到处约。和特蕾莎的相爱也是因为一次约,后来托马斯发现自己竟然爱上了她;萨比娜是托马斯的炮友,他们的相处十分默契,除了约互不打扰对方生活;萨比娜甚至还帮特蕾莎找到一份报社的工作;

(11)、有一天他爱上一个餐厅的女侍——特丽莎,他对她的爱违反了他制定的原则,甚至娶她为妻,但是托马斯灵肉分离的想法丝毫没有改变,依然游移在情妇之间......

(12)、托马斯就在这生命的轻与重之间徘徊,并痛苦地体验着,选择着……单身,结婚,误解,辩解,放浪,责任,当他涤荡尽这一切的纷扰时,最后选择了乡村,选择了平静而安宁的生活,选择了与过去一刀两断。漫漫迷途终有回归,这是生活本然的回归,是生命本体的回归。

(13)、《蒂凡尼的早餐》于1958年春由兰登书屋出版,入选《时代周刊》“百部最佳英文小说”,奥斯卡多项大奖原著小说。杜鲁门·卡波特,美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南方文学作家,与另一名同样来自南方的作家田纳西.威廉姆斯齐名。

(14)、《芳芳》苏菲·玛索、樊尚佩雷主演。法国每年情人节电视台必放影片。

(15)、上世纪80年代,“生活在别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媚俗”一度成为流行语,中国文学界、思想界言必称米兰·昆德拉。

(16)、1958年,他因发表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获诺贝尔文学奖。1958年,他因小说《日瓦戈医生》受到严厉谴责,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

(17)、人,生而自由,却在俗世中找寻认同,找寻另一半,找寻自我……在找寻中失去了自由。

(18)、弗兰茨是一个纯真、健壮、睿智的大学教授,从结婚、爱上萨宾娜、离婚至死亡,他的一生虽然短暂却充满反讽意味。他没有犹豫、空虚、混杂,始终是追寻着目标,用孩子般纯真的心境生活着。他一生经历了四个女性:母亲、克劳迪、萨宾娜、学生情人,而真正重要的只有母亲和萨宾娜。每一次对她们虔诚的追忆便得到人间的另一位女人。在他的前半生,他生活在对知识和母亲的追忆中,这奠定了学者生涯和与克劳迪的结合。

(19)、命题七:假如所有人都能带着记忆重活一遍,这个世界会变好吗?

(20)、当米兰·昆德拉的小说《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变成菲利普·考夫曼的电影《布拉格之恋》,这座有名的音乐之都推荐你一定要去看看,那些充满忧郁却格外迷人的浪漫场景使得布拉格成为年轻人心目中不折不扣的神秘浪漫之都。毫不夸张地说,在老城区每一条大街小巷,几乎都可以找见13世纪以来的各种形式的建筑物,如始建于1344年的著名圣维特教堂,建于1357年的伏尔塔瓦河上的圣像林立、艺术价值无比的查理大石桥,建于1348年的中欧最古老的高等学府查理大学以及金碧辉煌的布拉格宫和历史悠久的民族剧院。

(1)、Mussessein? (非如此不可?) 

(2)、昆德拉在书中写道:如果我们生命的每一秒钟得无限重复,我们就会像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一样被钉死在永恒上。这就是尼采说永恒轮回的想法是最沉重的负担的缘故吧。

(3)、而托马斯和弗兰茨二者,只能是她短暂的依靠——爱情上的依靠——情欲上的依靠。他们只是凭借,是她从此岸风光到达彼岸风光的桥梁。她去往下一个未知似乎只有一条路——背叛。可当她真正背叛了她认为“叛己所叛”的一切事物之后,再也无所叛时,得到的却是内心的空虚。此时她开始想“空虚是否就是背叛的终极”。空虚也许不是终极,但一定是她不能承受的终极。而此种空虚,从某种意义上讲即是轻。在背叛之前、之中她是沉重的,背叛之后却是轻。那沉重,无论是悲伤的沉重、爱与被爱的沉重还是理想与现实相左的沉重,她还能承受得住;然而,这轻,却是她再也不能够承受的。

(4)、而艾尔,在战争中毁了脸,他愤怒,打架,怒骂,他知道自己被毁了,但不确信是被谁或者被什么。他不断的和Birdy谈话,Birdy始终不开口。直到艾尔说出以下这些话:“birdy,我俩都完了。我们从未掌握过我们自己的生命……我觉得我们像没人要的狗,记得吗?……当炮弹打倒我脸上,我能闻到肉烧焦的味道,我不能触摸伤口,什么不知道自己的长相了,这些绷带下还是不是我,或者变成军队屠夫的长相……Shit!他们的世界有什么好!我们就呆在这不走了,你是对的,我们就藏在这不跟任何人说话,常常发疯,爬上墙!吐口水!拿屎丢他们!”

(5)、小说里的四个主人公各自的言行都没有对错高下之分,他们在不同的家庭里成长起来,家庭给了他们不一样的性格,塑造了不一样的人生,是宿命吗?是,又或不是。人性光辉里的善良、纯洁、美好,同时也笼罩在丑恶、复杂、肮脏里。物质与精神、美与丑、爱与恨、羡慕与嫉妒,他们不过是背靠背的孪生兄妹,一转身便见面了,握手言和才是明智之举。

(6)、(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改编自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1941茨威格)

(7)、埃里希·马里亚·雷马克,德国现代著名作家,后加入美国籍。《西线无战事》是他的第一部成功之作,这部作品奠定了他在德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这本书一出版就引起无与伦比的轰动效应,先后被译成29种文字,销量高达800万册,尤其受到当地青年的热烈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