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儿童天真可爱的诗句【文案120句】

励志短句
评论 2023-09-10 浏览

描写儿童天真可爱的诗句

1、

(1)、⑤馨(qìng):一种用玉或石制成的打击乐器。

(2)、(zhòu)   (zhēng)   (bēi)

(3)、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慢慢的朝家而去,拿着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横牛背:横坐在牛背上。腔:曲调。信口:随口。

(4)、昼(昼夜)尽(尽头)  耘(耕耘)耕(耕地)

(5)、《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描写的是繁忙的劳动场面引出儿童学种瓜的可爱场景。

(6)、                                         。

(7)、磬(qìng):                                          。

(8)、雷震,南宋,生平不详。或以为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宋宁宗嘉定年间进士。

(9)、诗中从三个方面上描写稚子弄冰的情:形色泽上,“金”盘“彩”丝穿“银”冰;形态上,“金盘”脱出的冰犹如“银铮”;声音上,既有“玉磬穿林响”的高亢,又有“玻璃碎地声”的清脆。有形有色有声,生动表现了稚子弄冰的无限乐趣。 

(10)、前两句诗主要对稚子进行了动作描写,“脱”“穿”等动词生动表现了稚子弄冰的动作。

(11)、译文:老妻正在用纸画一张棋盘,小儿子敲打着针作一只鱼钩。

(12)、下两句:“不愁日暮还家错,记得芭蕉出槿篱”,纯然是小孩儿天真幼稚的说话口气,像是骑在牛背上的小女孩对于旁人的一段答话。这时天色渐渐晚了,可是这个顽皮的小家伙还是一个劲地歪在牛背上面唱歌,听任牛儿不紧不忙地踱步。路旁好心的人催促她快些回家:要不,待会儿天黑下来,要找不到家门了!不料这个俏皮的女孩居然不以为然地说道:我才不害怕呢!只要看见伸出木槿篱笆外面的大大的芭蕉叶子,那就是我的家了!木槿入夏开华,花有红、白、紫等色,本是川江一带农家住房四周通常的景物,根本不能以之当作辨认的标志。小女孩这番自作聪明的回话,正像幼小的孩子一本正经地告诉人们“我家爷爷是长胡子的”一样的引人发笑。诗中这一逗人启颜的结句,对于描绘人物的言语神情,起了画龙点睛的妙用。

(13)、这句话出自(   )代诗人(   )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村晚》。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形象描绘了一幅有着四周长满青草的(   )、似被山含住的红红(   )以及放牛回家的(   )横坐在牛背,用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   )。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   )和(   )之情。

(14)、相同之处:都写儿童自在快乐的生活状态,天真活泼的儿童形象,充满了童真童趣。

(15)、                                                                              

(16)、闲居初夏午睡起宋代杨万里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7)、这句话出自(   )代诗人(   )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村晚》。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形象描绘了一幅有着四周长满青草的(   )、似被山含住的红红(   )以及放牛回家的(   )横坐在牛背,用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   )。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   )和(   )之情。

(18)、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lǒng)闻。牧童骑着牛远远地经过山村,他把短笛横吹着,我隔着田陇就能听到。陇:通“垄”,田垄。

(19)、这首诗写出了牧童放牧生活和情趣。前四句侧重描写牧童放牧的辛勤,诗人运用时空的转换扩大诗歌的内蕴。后四句着重描写放牧时的情趣:春雨绵绵,牧童穿行于林中草地,稍有闲暇,便吹响悠扬的芦笛,一会又胡乱地在腰间插满野蒿,恰似利剑,显得英武洒脱,这样就再也不怕猛虎欺负牛犊了。这种奇思漫想,生动地表现了牧童幼稚、天真的精神面貌,令人忍俊不禁。

(20)、诗意: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盆中的冰块脱下,用彩丝穿起来,提在手中当钲来敲。 

2、

(1)、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宋代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2)、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清代袁枚《所见》

(3)、正是以这种老少相通的心理特征为审美基点,杨万里通过“以稚为老”的手法使童趣化为诗趣,一方面从稚子的心理出发,描写“脱冰”的动作细节;另一方面基于世人的心理去感受,欣赏其行为细节,这样孩童的稚气与老人的“天真”相映成趣,融为形之于笔端的盎然诗意。诗人发自内心地尊重儿童的天真,才能把孩子玩冰的情趣描绘得如此真切酣畅。

(4)、颔联“竹马踉跄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则详写童戏的内容。这两句写出了村童游戏的原汁原味,若没有对乡居生活的沉潜体验,很难写出这样极富生活气息的语句。

(5)、孔子不能决也。孔子不能判决谁对谁错。决:决断,判定,判断。

(6)、⑤馨(qìng):一种用玉或石制成的打击乐器。

(7)、解:jiě解释 jiè押解 xiè  浑身解数

(8)、白居易是一位擅长写叙事诗的大诗人。他的长篇叙事诗,将所叙事物写得曲折详尽、娓娓动听,饱含着诗人自己的情感。同样的,他的诗中小品,更通俗平易。

(9)、在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在读中体会九岁孩子的回答妙在什么地方,交流对这个问题的体会。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对比:“孔雀是夫子家禽”“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有什么不一样,体会这个孩子回答的委婉和机智。

(10)、女儿年几十五窈窕无双颜如玉。——萧衍《东飞伯劳歌》

(11)、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主要作品:《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舟过安仁》等。

(12)、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有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时距离人近,而到中午的时候距离人远。”以:认为。始:刚刚,才。去:离;距离。日中:正午。

(13)、相同之处:都写儿童自在快乐的生活状态,天真活泼的儿童形象,充满了童真童趣。

(14)、后两句中“遥招手”的主语还是小儿。当路人问道,小儿害怕应答惊鱼,从老远招手而不回答。这是从动作和心理方面来刻划小孩,有心计,有韬略,机警聪明。小儿之所以要以动作来代替答话,是害怕把鱼惊散。小儿的动作是“遥招手”,说明小儿对路人的问话并非漠不关心。小儿在“招手”以后,又怎样向“路人”低声耳语,那是读者想象中的事,诗人再没有交代的必要,所以,在说明了“遥招手”的原因以后,诗作也就戛然而止。

(15)、                                         。

(16)、《稚子弄冰》从小孩幼稚贪玩的心理特征切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稚气满纸而又诗意盎然的“脱冰做戏”的场景,表现了儿童调皮、可爱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对儿童的喜爱之情。

(17)、在诗中牧童生活不是一幅朦胧的牧牛景,而是处处显出诗人对放牧生活的深切体验。诗中所写的牧童的冷暖甘苦,也不是只从旁观察可得的,似乎诗人有过亲身体验。这样写景状物,描摹生活,才可以达到如王国维所说的“不隔”的境界。

(18)、这是个雨后晴天,日头光灿灿的,微风清爽爽的,地面上的雨水已经蒸发得无踪无影,小溪里的流水却涨满河槽。溪水穿过碧绿的原野,奔向无处;夹岸丛生着繁茂的野草,盛开着绚丽的野花。堤岸旁的柳阴里,一位小牧童躺在草地上,睡梦正酣;那头老牛,却只管埋头吃自己的青草,越吃越远,直吃到柳林西面去了枣没有人担心老牛逃走,它和小牧童是形影不离的老伙伴儿。

(19)、敲成玉磬(qìng)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玻璃一作:玻瓈)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般穿越树林,忽然冰锣敲碎落地,发出美玉摔碎般的声音。磬:四声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石制成,可以悬挂在墙上。玻璃:指古时候的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20)、把诗句补充完整,并用自己的话写出所填字词的意思。

3、

(1)、前两句诗主要对稚子进行了动作描写,“脱”“穿”等动词生动表现了稚子弄冰的动作。

(2)、                                                                              

(3)、儿童不明白怎么耕田织布,但也在桑树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

(4)、“草铺横野六七里“描述了视觉上的感受,放眼望去,原野上草色葱茏。一个“铺”字,表现出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草场的宽阔无垠为牧童的出场铺垫了一个场景。

(5)、玻璃: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6)、一个小孩子,早上起来,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用彩丝穿起来当钲来敲。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般穿越树林,突然冰落在地上发出玻璃一样的碎裂声。

(7)、《村晚》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诗人即景而写,描写了自然景物变化和牧童的活动,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表现了牧童无忧无虑、悠闲自在的情致,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以及对悠然恬静的农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8)、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小儿垂钓》胡令能

(9)、②衔:口里含着。本诗中指落日西沉,半挂在山腰,像被山咬住了。

(10)、儿童不明白怎么耕田织布,但也在桑树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

(11)、第一首诗中的孩子勤劳、天真;第二首诗中的孩子天真可爱,自得其乐;第三首诗中的儿童悠闲自在、无忧无虑。

(12)、《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以朴实的语言,细致地描绘了乡村农人耘田绩麻以及儿童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的情景,展现了农家夏忙时热闹的劳动场面,抒发了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13)、②后两句写孩子玩得正高兴时突然冰块落到地上,发出如玻璃碎裂的声音。“忽作玻璃碎地声”一句,让我们仿佛听到了那清脆的声音,看到了孩子那失望的表情。

(14)、两牧童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倾,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童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且号且抓。其一童嗥(háo)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qū)彼,号抓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zhǐ),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yǎn)奄僵卧,久之不动。童下视之,气已绝矣。  有两个牧童到山里的狼的巢穴里去,巢穴里有两只小狼。他们计划分别捉它们,两人各自爬上一棵树,相距数十步。不一会儿,大狼来了,进窝发现小狼不见了,心里非常惊慌。牧童在树上扭小狼的蹄爪、耳朵,故意让它大声嚎叫。大狼听见声音抬头看,愤怒地跑到树下又叫又抓。另一个牧童在另一棵树上让小狼大声嚎叫。大狼听见声音,四处张望,才看见小狼;于是离开这棵树,快速跑到另一棵树下,像刚才那样狂叫撕抓。前一棵树上的牧童又让小狼嚎叫,大狼又转身扑过去。大狼嘴里没有停止过嚎叫,脚下没有停止过奔跑,这样来回数十次,跑得渐渐慢了,声音渐渐小了;然后大狼奄奄一息,僵直地躺在地上,很久都不动弹。牧童于是从树上下来看,它已经断气了。  飙:突然而紧急。抵死:拼死用力。颠掷:摆动。制:制约。去:距,距离。少顷:一会儿。故:故意。彼:另一个。致:让,令。顾:张望。趋:快速跑。绝:断。仓皇:惊慌的样子。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状:样子。且:又。于:在。乃:于是,就。舍:离开,放弃。谋:计划。

(15)、篱落疏疏一径深,枝头花落末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6)、一个小孩子,早上起来,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用彩丝穿起来当钲来敲。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般穿越树林,突然冰落在地上发出玻璃一样的碎裂声。

(17)、诗意:小孩子虽然不懂得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荫下学着种瓜。

(18)、孔子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面对两小儿的争辩而不妄加决断,正体现了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而两小儿善于观察常见的生活现象,从中发现问题,引发思考;也可以从两小儿是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结果自然就不一致;说明他们平时注意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具有多元化思维;同时他们也具有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科学精神。本文同样深刻阐述了“学无止境”这一道理。

(19)、译文: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20)、《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以朴实的语言,细致地描绘了乡村农人耘田绩麻以及儿童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的情景,展现了农家夏忙时热闹的劳动场面,抒发了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4、

(1)、“归来饱饭黄昏后”,诗人笔锋一转,开始直接描写牧童,牧童吃饱了饭,已经是黄昏之后了。

(2)、释义: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3)、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像被山吃掉一样(是落山后),倒映在冰凉的池水波纹中。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他拿着短笛随便的吹奏。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

(4)、《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描写的是繁忙的劳动场面引出儿童学种瓜的可爱场景。

(5)、“横”坐不是规规矩矩地坐着,表现了牧童的天真顽皮之态。如改为“骑”则没有这种效果。

(6)、                  ,也傍      学种瓜。

(7)、(简析)第三句“童孙未解供耕织”,“童孙”指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却颇有特色。结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读来意趣横生。

(8)、这句话出自南宋诗人雷震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村晚》。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形象描绘了一幅有着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似被山含住的红红落日以及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用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9)、芭蕉分绿,柳花戏舞,诗人情怀也同有、景物一样清新闲适,童趣横生。儿童捉柳花,柳花似也有了无限童心,在风中与孩童们捉迷藏。不时有笑声漾起,诗人该是从睡梦中被它叫醒的。首二句点明初夏季节,后二句表明夏日昼长,百无聊赖之意。

(10)、我的童年,我的天真,我的可爱。我多么怀念我的童年啊!而现在,童年变成了一种怀念。

(11)、诗意:小孩子虽然不懂得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荫下学着种瓜。

(12)、儿童不明白怎么耕田织布,但也在桑树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

(13)、“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清·袁枚《所见》)

(14)、请发挥想象,把《四时田园杂兴》改写成一篇短文(自由发挥)

(15)、《村晚》先写乡村晚景,再写牧童,构成了乡村晚景图。

(16)、诗意: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把家还;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声腔。

(17)、所见(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18)、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19)、这句话出自南宋诗人范成大所作的一首田园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这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本诗是其中的一首,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20)、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辩斗一作:辩日)孔子到东方游历,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东:东方。游:游历、游学。见:看见。辩斗:辩论,争论.辩:争。其:代词,他们。故:缘故,原因。

5、

(1)、     最早的专门来吟咏少女情态的诗篇应该是左思的《娇女诗》,左思以诗人的敏锐和慈父的怜爱,选取了两个女儿寻常的生活细节,写出了两个女儿幼年的娇憨、天真与顽劣,展露了幼女无邪无忌的纯真天性。左思的小女儿,小字“纨素”,不仅长相可爱,举动更是让人哭笑不得。她从小就爱美,学大人化妆,“明朝弄梳台,黛眉类扫迹”,天刚亮的时候,纨素就跑到梳妆台前,抓起眉笔就在眉毛上乱画,画出的眉毛就像扫把扫过一样。“浓朱衍丹唇,黄吻澜漫赤”,她把口红涂到了嘴唇外,把嘴唇抹得一片鲜红,让人忍俊不禁。

(2)、⑤馨(qìng):一种用玉或石制成的打击乐器。

(3)、(简析)儿童们奔跑着,追捕那翩翩飞舞的黄色蝴蝶。可是蝴蝶飞到黄色的菜花丛中后,孩子们就再也分不清、找不到它们了。“急走”、“追”是快速奔跑追逐的意思。这两个动词十分形象贴切,将儿童的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神态和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

(4)、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5)、本文虽行文简洁,不足百字,但古今字义不同是学生阅读理解的难点。要采取以下步骤帮助学生理解短文的意思:文中的"家禽”吴说的“家禽”吗?使学生能贯通上下文。

(6)、释义:家中几个小孩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呢!夜深人静了还亮着灯不肯睡眠。

(7)、                                                                           

(8)、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吃过梅子后,余酸还残留在牙齿之间,芭蕉的绿色映照在纱窗上。梅子:一种味道极酸的果实。软齿牙:一作溅齿牙,指梅子的酸味渗透牙齿。芭蕉分绿:芭蕉的绿色映照在纱窗上。与窗纱:《四部备要》本《诚斋集》作“上窗纱”,此据《杨万里选集》。与,给予的意思。

(9)、池塘四周长满了青草,池塘里的水几乎溢出了塘岸。远远的青山,衔着红红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寒冷的水中,闪动着粼粼的波光。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向家走去,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乐曲。

(10)、三冬暂就儒生学,千耦(ǒu)还从父老耕。冬季的三个月就跟着塾师学习,农忙时节就回家跟随父兄耕田种地。三冬:冬季的三个月。古代农村只在冬季三个月中让儿童入学读书。儒生:这里指塾师。千耦:指农忙景象。

(11)、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yuè)。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树林里回荡。牧童:指放牛的孩子。振:振荡;回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林樾:指道旁成荫的树。

(12)、《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

(13)、白天在田里除草,到了夜晚回来搓麻绳,男村里的男女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担。小孩子虽然不懂得耕织之事,却也模仿大人的样子,在桑树的树荫旁学着种瓜。

(14)、②衔:口里含着。本诗中指落日西沉,半挂在山腰,像被山咬住了。

(15)、释义: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小孩摆了摆手,不敢回应路人生怕惊动了鱼儿。

(16)、这是一首描写儿童生活的诗。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诗中的小娃娃描写得非常可爱、可亲。整首诗如同大白话,但极富韵味,令人读后忍俊不禁、哑然失笑。诗人在诗中叙述一个小娃娃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准确地捕捉了小娃娃瞬间的心情,勾画出一幅采莲图。

(17)、②诗的后两句生动描写了农村儿童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的情形,一个“学”字让天真可爱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流露出诗人对热爱劳动的农村儿童的喜爱和赞扬之情。

(18)、毛铉的《幼女词》通篇也是白描,侧重于娇女的羞涩的童心,寥寥数语,一个纯真可爱的幼女形象跃然纸上。“下床着新衣,初学小姑拜”,幼女穿新衣,初次学着新娘成婚时拜堂的动作,侧重突出小女情窦初开的心理。“低头羞见人,双手结裙带”,看到人时她羞赧地低下头,怕别人取笑她“学小姑拜”,但害羞又不能太明显地表现出来,因此她通过摆弄裙带的动作来掩饰其羞涩之态。幼女懂得用自然的动作来掩饰其不自然的神情,说明她已不止“六岁”,但稚气还未脱,仍是幼女。这两句显示了幼女的聪慧机灵。

(19)、根据诗歌內容,展开想象,选择其中一首改写成短文。

(20)、                                                                              

(1)、诗意: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把家还;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声腔。

(2)、译文:小孩子声音小一些,别惊动了鸥鸟。描写儿童聪明可爱的诗句有哪些?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

(3)、儿童不明白怎么耕田织布,但也在桑树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

(4)、场景: 清晨,孩子们小心翼翼地从铜盆里取出冻好的冰块,用彩色丝线穿上,提在手中,当作银钲来敲打。当孩子们正醉心于那穿林而过的美妙的声音时,忽然冰块儿落地,发出了如玻璃破碎的声音。唉,太令人失望了!从中体会到孩子自得其乐的盎然情趣。

(5)、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6)、《池上》(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7)、诗意:小孩子虽然不懂得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荫下学着种瓜。

(8)、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村居》高鼎

(9)、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杜甫《百忧集行》

(10)、(zhòu)   (zhēng)   (bēi)

(11)、                                                                     

(12)、竹马踉蹡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观村童戏溪上》

(13)、(简析)牧童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全诗纯用白描手法,紧紧抓住小牧童一刹那间的表现,逼真地写出小牧童非常机灵的特点,让人倍觉小牧童的纯真可爱。

(14)、诗意: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把家还;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声腔。

(15)、译文:漫长的夏日,从午睡中醒来不知做什么好,只懒洋洋的看着儿童追逐空中飘飞的柳絮。

(16)、                                                                              

(17)、                                                                              

(18)、     还有一部分诗词是描写普通家庭中的小孩子生活情趣的。有偷采白莲的,如的“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有学种瓜的,如范成大的“儿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有爬树摘果子的,如杜甫的“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有剥莲蓬的,如的“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有哭闹着想要树上鸟儿的,如贯休的“庭花蒙蒙水泠泠,小儿啼索树上莺”;也有钓鱼的,如白居易的“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胡令能的“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还有放风筝、捉蝴蝶的,如高鼎的“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杨万里的“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9)、宿新市徐公店宋代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枝头花落末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20)、陂(bēi):池塘。 浸:淹没。 归去:回去。 信口:随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