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对个人和国家的意义作文精选131句

励志短句
评论 2023-09-09 浏览

诚信对个人和国家的意义

1、诚信对于个人,社会,国家的意义

(1)、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培育诚信精神,强化社会成员在诚信方面的道德自律。

(2)、人与人之间同样需要诚信,因为人生存在世上,就是一个以物易物的过程。如果有人不讲诚信,那么这个规则体系就会被打破,谁都可以骗人,秩序将彻底被打乱。商鞅希望建造的,是一个有秩序有上进心的国度,要想有秩序,就必须要有诚信。只有政府率先做出诚信的表率,百姓们才能够争相效法。而要想有上进心,就必须要实行改革变法。贵族集团毕竟占据少数,只有大多数的普通百姓认可了你的变法,从变法中获得积极性,那么整个国家才能有上进心。

(3)、吴国宗室季札,在出使北方大国途中,顺道访问了徐国国君。徐君非常喜欢季札的宝剑,但知它是吴国国宝,所以不好意思索要。

(4)、关联公司人格混同的,违反诚实信用原则——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诉成都川交工贸有限责任公司等买卖合同纠纷案

(5)、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能够提高自身的信任感和在社会上的信誉度。

(6)、01变法万事俱备,商鞅却迟迟没有公布。秦孝公与商鞅商谈了一番,觉得他是天下奇才,是变法的中坚力量。不是他的变法策略有多么高明,而是他变法的决心让秦孝公感动。为此商鞅也没有辜负秦孝公的期望,利用手里的《法经》,参考前人李悝的经验,商鞅总结出了一套属于自己的变法策略,主要分为两大方面。

(7)、(摘自《释解与适用》,贾东明主编,人民法院出版社2017年版第19页)

(8)、以泸州老窖为例,2015年9月份至今,我们遭遇到针对产品标签的诉求案件226件,行政投诉198件,以自媒体为主的网络攻击600多起。虽然,在这些案件中泸州老窖未有一起败诉,但这一系列恶意攻击行为依然给泸州老窖造成了各种经济损失高达5亿元。

(9)、同学们,今天升旗仪式的主题是“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好少年”。

(10)、·孔子教导学生时,提倡「文」(即《诗》、《书》、《礼》、《乐》等典籍),「行」、「忠」、「信」并重,希望学生能做到博学多闻(文)、敦品励行(行)、尽忠职守(忠)、诚实不欺(信),把智育与德育结合起来,做一名德才兼备的人。

(11)、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让诚信成为社会共识(夜语)

(12)、无独有偶,当代著名画家李苦禅也极为讲究诚信。允诺给他人作画,即便报酬很少,他也一定信守承诺,后来他的画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追捧。我想买画人未必真懂他的画,但是一定能够读懂李苦禅的诚信待人。因为“诚”,所以才能获得别人的“信”,越是真诚待人越能受到大家的爱戴和拥护,也便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13)、·强调人讲信用要符合「义」,只有符合「义」的话才能实行。

(14)、将人际交往建立在道义的基础上,彼此皆以道义为原则,这是一种君子之交。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在《朋d论》中深刻地分析说:「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小人所好者利禄也,所贪者货财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d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形者忠义……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终始如一。」真正的君子之交以道义为基础,真心相待,友谊是持久的。相反,小人之交以势利为基础,虚假造作,友谊是短暂的。

(15)、中国历代儒家经典中,对诚信之道的论述颇多,现摘其重要者加以阐述。

(16)、一方面,在适用法律方面,诚信原则要求司法审判人员能够依据诚信、公平的观念正确解释法律、适用法律,弥补法律规定的不足。可见,诚信原则实际上给予了司法审判人员一定的自由裁量权,使其能够依据诚信、公平等观念适用法律、正确处理民事纠纷。

(17)、当事人提出的诉求经判决生效后,又否认据以提起诉求的基本事实并申请再审的,违背诚实信用原则,法院不予支持——天津市滨海商贸大世界有限公司与天津市天益工贸有限公司、王锡锋财产权属纠纷申请再审案

(18)、(2)民事主体在与他人建立民事法律关系后,应当信守诺言、恪守信用,按照自己作出的承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言而有信;

(19)、维护社会诚信,不仅需要完善健全的法律法规制度,更需要强有力的监管机制。监管机制是维护社会诚信的重器,也是政府主导作用的集中体现。

(20)、徽州商人吴南坡宣示:「人宁贸诈,吾宁贸信,终不以五尺童子而饰价为欺。」所以,他出售的「南坡布」货真价实,深受顾客信任。久而久之,四方顾客都十分相信「南坡布」。只要去买布,看见是吴南坡的铺面,不管精恶长短,买了就走。

2、诚信对个人和国家的意义作文

(1)、王通:「推之以诚,则不言而信。」(《中说·周公》)

(2)、诚信是植根于一个人灵魂深处的价值观的一种。价值观是每个人判断是非善恶的信念体系,它不但引导我们追寻自己的理想,还决定一个人生活中大大小小的选择。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的任何行为,都是自身价值观的流露。

(3)、“诚”本是自然固有之,效法天道、追求诚信,这是做人的道理、规律。二者在哲学上虽有区别,但从道德角度看,“诚”与“信”则是同义等值的概念,故许慎在《说文解字》云:“诚,信也。”“信,诚也。”基本涵义都是诚实无欺,信守诺言,言行相符,表里如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4)、可以说,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是创新监管方式、促进企业诚信自律、推进综合执法的有效手段。企业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可以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积累自身信用,收获更多的信用红利;政府部门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共享涉企信息,实现工作联动。要真正发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的作用,关键在于涉企信息的归集。要着力将各类涉企信息完整、准确、及时地记于企业名下,形成企业的全景多维画像,解决企业信息碎片化、分散化、区域化问题。

(5)、在一般意义上,“诚”即诚实诚恳,主要指主体真诚的内在道德品质;“信”即信用信任,主要指主体内诚的外化。“诚”更多地指“内诚于心”,“信”则侧重于“外信于人”。“诚”与“信”一组合,就形成了一个内外兼备,具有丰富内涵的词汇,其基本含义是指诚实无欺,讲求信用。千百年来,诚信被中华民族视为自身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在基本字义的基础上形成了其独具特色并具有丰富内涵的诚信观。信的意思是相信。

(6)、·只要能够推心置腹,以诚相待,不用言说也会相互信任。

(7)、·施政守信国兵必强,施政失信国兵必弱。说明诚信是治兵的根本。

(8)、事实上,这种恶意起诉的行为不仅使正常营商环境遭到破坏,还对司法资源造成极大浪费。我们希望,监管部门能对市场进行更常态化、长效化的监管,打击“职业索赔人”的违法违规行为。

(9)、下面,请大家一起读一首小诗。希望大家不仅要牢记,而且要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人人争做诚信好学生。

(10)、「古者禹汤本义务信而天下大治,桀纣弃义背信而天下大乱。故为人上者,必将慎礼义、务忠信然后可,此君人者之大本也。」(荀子《荀子·强国》)

(11)、·肯定「诚」是天的运行规律,追求诚信之道才是做人的道理。

(12)、在一般意义上,“诚”即诚实诚恳,主要指主体真诚的内在道德品质;“信”即信用信任,主要指主体内诚的外化。“诚”更多地指“内诚于心”,“信”则侧重于“外信于人”。“诚”与“信”一组合,就形成了一个内外兼备,具有丰富内涵的词汇,其基本含义是指诚实无欺,讲求信用。千百年来,诚信被中华民族视为自身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在基本字义的基础上形成了其独具特色并具有丰富内涵的诚信观。信的意思是相信。

(13)、第一百二十五条 当事人对合同条款的理解有争议的,应当按照合同所使用的词句、合同的有关条款、合同的目的、交易习惯以及诚实信用原则,确定该条款的真实意思。

(14)、两千多年前,孟子讲过这样的话: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今天的中国,已经不再是一个封闭自守、惟我独尊的老迈帝国,而是沉着面对世界竞争的少年中国。中国要在这旷古不遇的列国大竞争中胜出,就必须坚守本民族千年传承的道德践履,尤其是诚信这条不可逾越的道德底线。

(15)、以真诚为骨 其实做文章也和做人一样,要以诚信为本。一位老作家写道:“写文章以天地为心,以真诚为骨。”他把真诚无散和为他写作的准则,他把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呈现在读者面前,但求无愧于读者,更无愧于自己的良心。 现在有些人为了赚稿费,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扩大自己在社会上的影响,就弄虚作假,胡编乱造地写一些文章。这其实是在欺骗读者,同时也是对自己的欺骗。

(16)、02变法策略谁都会订立,可是变法决心却不是谁都有。为什么自古变法,唯有商鞅最彻底干净?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秦孝公和商鞅是一路人。秦孝公无条件支持变法,商鞅有决心坚持变法,所以才能使得变法得以实施。变法的精髓不在于变法的内容,而在于变法的决心。变法的内容,早就被李悝写在了《法经》之中,任何人只需要根据《法经》结合当地情况,做出一定的修改,就能够制定出一系列变法的策略。

(17)、个人认为,“职业索赔人”是以营利为目的,不能算是真正的消费者,他们对于打击假冒伪劣和维护公共利益的作用十分有限。而且,职业索赔行为占用了大量行政和司法资源,给正常的市场监管工作带来了负面影响。由此导致的结果就是一些企业的权益无法维护,而一旦这种现象大量出现,会对守法企业的积极性造成重创。

(18)、价值观对人的行为和生活选择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它在不知不觉之中就决定了我们选择以什么样的方式度过一生。

(19)、《民法总则》第七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诚实信用原则是民法的基本原则,甚至被称为民法中的帝王条款。依据这一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秉持诚实,恪守承诺,善意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亚当·斯密说过,“与其说效用、仁慈是社会存在的基础,还不如说信用、诚信、正义是这种基础……,而信用、诚信、正义则犹如支撑整个大厦的主要支柱,如果这根支柱松动的话,那么人类社会这个大厦就会顷刻间土崩瓦解。”孔子也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般而言,诚实信用原则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对待他人诚信不欺,二是对自己的承诺要信守不怠。

(20)、「信者,无伪而已。」(程颢、程颐《河南程氏遗书·卷一》)

3、诚信对个人和企业的意义

(1)、·无诚信品德的人的说话,人是不应当相信的。所以,要使他人相信自己,就必须做诚实之人。

(2)、本文共计 5142 字 丨 预计阅读时间 5 分钟

(3)、第五条 订立合伙协议、设立合伙企业,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原则。

(4)、诚信体系建立起来非常不容易,商鞅无疑是开了一个好头,可是张仪却将其破坏得干干净净。就如同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一样,从此中华大地上,到处都是谎言。秦国也失去了在诸侯国之中的诚信度,一度成为了天下公敌。张仪表面上为秦国争取了实际利益,可是却没有朝着长远角度去看。国与国之间需要诚信,就算是放到现在也是一样。如果你订购一批材料,钱打过去了,可是货迟迟没有发过来,那两国之间的矛盾可就无法调和了。

(5)、鲁迅曾说:“诚信是为人之本。”每一个人都应该拥有诚信的品格。

(6)、和谐社会的需要。社会诚信建设问题研究,有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诚信观的研究,而和谐社会的建设,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诚信友爱”是和谐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尤其是在疫情肆虐的当下,诚信更是打赢防疫战的重要法宝。

(7)、人人讲诚信,这个社会就会多一份温暖。这样的事例每天都在身边发生。比如我身边就有一个。奶奶修佛,经常做些善事。一次她路过一个小店买了束花,却因为着急而忘记付钱,店主大概因为生意太忙也没注意到。奶奶回家后为此多次自责,想弥补自己的失误奈何不记得小店的地址了。于是每天都出门转转寻找那家小小的花店,甚至因此在佛前忏悔。终于有一天在一个小角落发现了它,她坦然地走进店中,履行了买花付钱的约定。看着奶奶与店主道歉热聊的温馨画面,我久久伫立。我不知佛法中是否有“诚信”两字,但我深知,诚信之人定会心中无愧。当欢声笑语传来的时候,整个社会又多了一份温暖。

(8)、国家还针对失信人员制定了一系列的强制措施,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

(9)、郭沫若小时候很淘气,但是很孝顺。有一次,他的妈妈得了一种“晕病”,郭沫若听说芭蕉花可以治这种病。这种花卖得很贵,并且难得一开,于是他就和哥哥一起跑到一座花园内找这种花,恰好那座花园里的芭蕉开了一朵大黄花,郭沫若和哥哥把花偷偷地摘下来送给了妈妈。妈妈虽然知道郭沫若这样做是孝顺她,可是儿子的行为很让他伤心。从此,郭沫若再也不偷拿别人的东西了。

(10)、诚实信用原则的适用又具有强制性。诚实信用作为民法的基本原则,本身属于民法的规范,既是指导民事立法的原则和精神,也是指导人们行使权利和义务的重要规则,同时也是掌握在法官手中的平衡法。这三方面因素决定了诚实信用原则在适用上的强制性:一是无论当事人是否有约定,诚实信用原则都是约束双方当事权利义务的法律条款,并且当事人也不得约定排除适用,即使约定排除,约定也为无效。当事人要按照诚实信用原则行使权利、承担义务,包括法定的附随性义务。二是法官在审理民事案件中,在没有法律规定和合同约定又需要对当事人权利义务进行处理时,应当遵守诚实信用原则要求,这实际上也是法官的一种义务。当然,对于法官而言,能否适用诚实信用原则,要依赖于法官的能动性,但一旦适用即得遵循其基本原理和要求,受其拘束。

(11)、在商业社会里,诚信的价值本质是一种在将来能够获得收益的预期。比如,你看到一个商人获得广大消费者的回报,并不等于商人正在诚信经营,而是这个商人在收获昨天投入的诚信。所以给予商人不诚信的惩罚一定要远远超过他可能获得的利益,诚信才会成为商业活动的准则。

(12)、越是平时坚守诚信的人,在危难时刻越能化险为夷。翻阅史书,汉朝有个叫季布的人,他一声恪守承诺从不失言。时人云:“得黄金百万,不如季布一诺”,正是因他平时诚信待人,在他被朝廷追捕时,才有人掩护他,帮他渡过难关,最终顺利脱险。有人说:“诚实的人必须自身守信,他的最后靠山就是真诚。”这句话用来解释季布的脱险再合适不过了,诚信的人能够得到大家的真心,大家都会护他、敬他、帮助他,可见诚信是立身之本,能在最困难的时候帮你渡过难关,是安身立命的法宝。

(13)、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可以提高别人对自我的认同感。

(14)、另一方面,诚信原则也是司法审判人员在解释合同时所应遵循的一项原则。确定行为规则、衡平利益的冲突、为解释法律和合同确定准则,是诚信原则所具有的三项基本的功能。这些功能都是因为诚信原则体现了伦理道德的观念或正义的现实要求,从而使诚信原则在适用中能产生特殊的作用。

(15)、升旗仪式现在开始,升国旗奏国歌,少先队员敬礼!

(16)、可是勇敢的人,永远都是做那些自己感到害怕的事情。秦孝公即使再害怕,也要坚持变法。因为秦孝公和商鞅一样,都是有决心的人。他希望把自己的国家变得强大,牺牲部分贵族的利益,可以换取整个秦国的繁荣,这有何不可呢?你可以一辈子都呆在同一个地方,但是肯定会限制你的发展。如果你想要突破性的发展,就必须要走出来,但是有多少人敢呢?

(17)、《左传》云:「信,国之宝也。」指出诚信是治国的根本法宝。孔子在「足食」、「足兵」、「民信」三者中,宁肯「去兵」、「去食」,也要坚持保留「民信」。因为孔子认为「民无信不立」,如果人民不信任统治者,国家朝政根本立不住脚。因此,统治者必须「取信于民」,正如王安石所言:「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18)、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批判地继承了“诚”这个范畴,肯定诚实是社会公德中的一个重要规范。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诚实之主要的道德要求逐渐明晰为:忠诚、正直、老实。忠诚的主旨是对祖国、对人民、对正义事业的忠诚。当然,这种忠诚不是盲目和狭隘的“愚忠”,而是认同于崇高的理想,为实现理想而不懈追求和努力奋斗,从而表现出乐于奉献,勇于牺牲的精神。正直,是指为人正派,处事公正坦率。老实,则特指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

(19)、季札心知徐君很喜欢这宝剑,想立即将它送给徐君,但碍于自己仍需前往其他国家,所以需要带着这宝剑以代表吴国出使。于是,季札心中暗暗向徐君许下诺言:「当我结束这次行程后,我会再到徐国,届时定将这宝剑送给您。」

(20)、后来,当季札返回徐国时,徐君已死。季札来到徐君墓前,便将宝剑挂在徐君墓旁的树上。随从连忙问道:「人都死了,还赠他宝剑干什么?」季札说:「我早在心中答应将这宝剑送给徐君,如今徐君虽已离世,但不可因此改变我的承诺,我仍要履行诺言。

4、诚信对个人,社会,国家有怎样的重要意义

(1)、在现代社会,商人在签订合约时,都会期望对方信守合约。诚信更是各种商业活动的最佳竞争 手段,是市场经济的灵魂,是企业家的一张真正的「金质名片」。

(2)、第五条  招标投标活动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

(3)、儒家经典《大学》对修身与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关系作出了更为具体、更为系统的表述,当中指出:「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由此,《大学》逻辑地得出结论说:「自天下以至于庶人,壹是(皆是)皆以修身为本。」可见不论是什么人,都以修身养性为根本。

(4)、第四条 拍卖活动应当遵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遵循公开、公平、公正、诚实信用的原则。

(5)、诚信为政,可以取信于民,从而政通人和。倘若言而无信、掩人耳目、弄虚作假,社会就无从安定。古有“欺君之罪”,“欺君”不仅是冒犯尊严,而且会误导决策,祸国殃民。“欺民”亦不可,所以有“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之说。中国古代有商鞅立木树信的佳话,也有不讲诚信而自食恶果的烽火戏诸侯。中国古代思想家更是把“诚信”作为统治天下的主要手段之一。唐代魏征把诚信说成是“国之大纲”,可见“诚信”之重要。

(6)、在学校求知,是一个艰苦的学习过程。求学时应抱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态度,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可以不懂装懂,欺世盗名。同时,学贵在勤,勤能补拙,历代不少名人都是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求学,如「苏秦发愤刺股」、「匡衡凿壁偷」、「车胤囊萤勤学」等,成功非侥幸,只有诚实、刻苦、排除万难的人才能成功的。

(7)、讲诚信不是不谈利,要打破这个误区。诚信要求合理合法合情去取利,这是一种高尚的取利方式,也最可靠、最长远、最稳妥。诚信的有形价值,就是可以最终获得最大的利益,但是要有一个长远的眼光。

(8)、来源:《最高人民法院第四批指导性案例》第15号

(9)、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曾子杀猪”“商鞅立木为信”等经典诚信故事,可见诚信向来是中华民族推崇的美德。当今社会,更有90岁“诚信奶奶”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只为兑现“欠别人的钱一定要还”的承诺,让更多人见贤思齐,形成了诚信的社会风尚。由此可见,诚信,让社会变得更美好。

(10)、朋友之间必须诚实忠信,《论语·学而》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一旦欺骗朋友,朋友也不会信任自己,便会破坏了大家的友谊。而真的朋友,能做到如《礼记·儒行》所言:「久不相见,闻流言不信。」就算大家很久没见,当听到有关朋友的谣言,彼此仍能互相信任。

(11)、除了个人修养,诚信更是商业社会的伦理道德,是一种大智慧。

(12)、要求法官通过诉讼程序与当事人充分交涉,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

(13)、诚信从不排斥利益,关键是如何取利以及合理的取利。

(14)、第颁布垦草令,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国民经济,增加士兵来源。此后商鞅废除了贵族世袭制度,有军功才能升职,给了普通人晋升的机会。此外重农抑商,鼓励老百姓垦荒,增加了耕种面积。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

(16)、季布“一诺千金”使他免遭祸殃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17)、诚信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之一。无论在过去或是现在,对于建设人类社会文明都是极为重要的,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为你一一阐释。

(18)、《郁离子》中记载了一个因失信而丧生的故事 济阳有个商人过河时船沉了,他抓住一根大麻杆大声呼救。有个渔夫闻声而致。商人急忙喊:“我是济阳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给你100两金子”。待被救上岸后,商人却翻脸不认帐了。他只给了渔夫10两金子。渔夫责怪他不守信,出尔反尔。富翁说:“你一个打渔的,一生都挣不了几个钱,突然得十两金子还不满足吗?”淦夫只得怏怏而去。不料想后来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有人欲救,那个曾被他骗过的淦夫说:“他就是那个说话不算数的人!”于是商人淹死了。商人两次翻船而遇同一淦夫是偶然的,但商人的不得好报却是在意料之中的。因为一个人若不守信,便会失去别人对他的信任。所以,一旦他处于困境,便没有人再愿意出手相救。失信于人者,一旦遭难,只有坐以待毙。

(19)、·儒者重德,故不以金玉为宝,而以「忠信」为宝。可见,儒者是把「忠信」作为修身养性、齐家治国的法宝。

(20)、《说文解字》认为「人言为信」,程颐认为「以实之谓信。」可见,「信」不仅要求人们说话诚实可靠,切忌大话、空话、假话,而且要求做事也要诚实可靠。而「信」的基本内涵也是信守诺言、言行一致、诚实不欺。

5、诚信对国家和个人的重要性

(1)、02变法策略谁都会订立,可是变法决心却不是谁都有。为什么自古变法,唯有商鞅最彻底干净?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秦孝公和商鞅是一路人。秦孝公无条件支持变法,商鞅有决心坚持变法,所以才能使得变法得以实施。变法的精髓不在于变法的内容,而在于变法的决心。变法的内容,早就被李悝写在了《法经》之中,任何人只需要根据《法经》结合当地情况,做出一定的修改,就能够制定出一系列变法的策略。

(2)、曹端:「一诚足以消万伪。」(《明儒学案》卷四十四《语录》)

(3)、由此看来,传统伦理将诚信作为人的一种基本品质,认为诚实是取信于人的良策,是处己立身,成就事业的基石。总之,是一种个人生活的准则。

(4)、发生情势变更时可依据诚实信用原则变更合同条款——张家口市鑫百万餐饮有限公司诉宣化饭店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承包经营合同纠纷案

(5)、诚信,分开来说的话:诚,真实,诚恳;信,信任,证据。所以说,诚信,是诚实无欺,信守诺言,言行相符,表里如一。

(6)、各位同学,看完小品你有什么感受呢?可以和你的身边的伙伴说一说。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的社会这样的人越来越多,那会是怎样的景象。

(7)、“诚”,是儒家为人之道的中心思想,立身处世,当以诚信为本。宋代理学家朱熹认为:诚者,真实无妄之谓。“诚”是一种美德。《名人名言》∶“诚即天道,天道酬诚”。言行须循天道,说真话,做实事,反对虚伪。意思为诚实。

(8)、第迁徙都城到咸阳,废除贵族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制,允许自由买卖。以县作为行政单位,废除分封制。在国内统一度量衡,居民统一登记户籍,按照户征收军赋。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推行小家庭政策,以此增加户籍。这一系列的政策,分为两个时期去实行。可以说商鞅早就已经准备好了这些法令,但是在实行变法之前,却迟迟没有动手。

(9)、近年来,国家下大力度整顿风气,崇尚诚信,小品中的现象已经越来越少见。但是,今年年初,在天津人民团结一致抗战“奥密克戎”的紧要关头,还是出现了一些缺乏诚信的人和事,下面就让我们了解一下吧。

(10)、(5)民事主体应当善意行使权利,不得滥用权利;

(11)、“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诚信作为一个至关重要的品质,定会因我们的坚守在美好社会中熠熠生辉。

(12)、诚实信用对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行为作用通常已经为法律和合同所明确规定,因此最大的诚信就是严格守法和守约。只有在法律和合同中没有明确规定时,当事人得依诚实信用原则作为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规则,其补充作用甚为明显。对于法官而言,诚实信用原则作为裁判的法理和依据时,也限于两种情形:一是法律和合同无相应规定,通过解释法律亦不能找到直接法律依据时,得以诚实信用原则平衡当事人各方之权利义务,提供解决问题的规则。二是在法律和合同虽有明确,但处理结果显失公平,有违实质正义情形,法官得依据诚实信用原则对相应的法律和合同规定进行价值解释,继而作出裁判。无论法官依诚实信用原则填补法律漏洞还是合同漏洞,还是平衡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均属于对现有法律和合同的补充。

(13)、楚亭人每天早晨到瓜地一看,知道梁亭人已把瓜地浇过了,瓜长得愈来愈好。楚国县令和楚王知道这件事后,深深受到宋就以德报怨的行为所感动,自觉惭愧,就以重礼对梁王表示感谢,并请求两国交好。

(14)、古语云:「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只有做到真诚无伪,才可使内心无愧,坦然宁静,给人带来最大的精神快乐,是人们安慰心灵的良药。人若不讲诚信,就会造成社会秩序混乱,彼此无信任感,后患无穷。正如《吕氏春秋·贵信》篇所说,如果君臣不讲信用,则百姓诽谤朝廷、国家不得安宁;做官不讲信用,则少不怕长,贵贱相轻;赏罚无信,则人民轻易犯法,难以施令;交友不讲信用,则互相怨恨,不能相亲;百工无信,则手工产品质量粗糙,以次充好,丹漆染色也不正。可见失信对社会的危害何等大啊!

(15)、诚信是行业立身之本诚信是为人之道,是立身处事之本,是人与人相互信任的基础。讲信誉、守信用是我们对自身的一种约束和要求,也是外人对我们的一种希望和要求。如果一个从业人员不能诚实守信,那么他所代表的社会团体或是经济实体就得不到人们的信任,无法与社会进行经济交往,或是对社会缺乏号召力和响应力。因此,诚实守信不仅是社会公德,而且也是任何一个从业人员应遵守的职业道德。诚实守信作为职业道德,对于一个行业来说,其基本作用是树立良好的信誉,树立起值得他人信赖的行业形象。它体现了社会承认一个行业在以往职业活动中的价值,从而影响到该行业在未来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人无信不立”,对一个行业来说,同样只有守信用、讲品德,才能从根本上做好行业品牌、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 曾子杀猪 曾子是孔子的学生。有一次,曾子的妻子准备去赶集,由于孩子哭闹不已,曾子妻许诺孩子回来后杀猪给他吃。曾子妻从集市上回来后,曾子便捉猪来杀,妻子阻止说:“我不过是跟孩子闹着玩的。”曾子说:“和孩子是不可说着玩的。小孩子不懂事,凡事跟着父母学,听父母的教导。现在你哄骗他,就是教孩子骗人啊”。于是曾子把猪杀了。曾子深深懂得,诚实守信,说话算话是做人的基本准则,若失言不杀猪,那么家中的猪保住了,但却在一个纯洁的孩子的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

(16)、(4)民事主体应当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尊重社会公共利益;

(17)、从携程违规搭售保险事件看保险代理人的诚信义务

(18)、诚实信用也是我国现行法律一个重要的基本原则,在《民法通则》、《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有明确的规定。由于其适用范围广,对其他法律原则具有指导和统领的作用,因此又被称为“帝王规则”,可见“诚实信用”是并非一般的道德准则。在诚实信用成为法律规范的时候,违反它所承受的将是一种法律上的责任或者不利于自己的法律后果,这种法律后果可以是财产性的,也可以是人身性的;可以是民事的、行政的,甚至可以是刑罚。因此,诚实信用又是支撑社会的法律的支点,是法律规范的道德。

(19)、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非於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敖於民。愚者闇於成事,知者见於未萌。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谋於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彊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史记》

(20)、「以四教:文、行、忠、信。」(孔子《论语·述而》)

(1)、公平社会的需要。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和目标,也是文明社会进步的标志,社会诚信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一环,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催化剂,疫情状态下,社会公平的实现尤为重要。因此研究社会诚信,对公平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诚信是人的修身之本,也是一切事业得以成功的保证。《河南程氏遗书》卷二十五云:「学者不可以不诚,不诚无以为善,不诚无以为君子。修学不以诚,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自谋不以诚,则是欺其心而自弄其忠;与人不以诚,则是丧其德而增人之怨。」说明「诚」对于「做人」、「做事」是何等的重要!

(3)、·诚信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之只有人具有诚信美德,而禽兽则是不讲诚信的。如果人只求物质私欲而不讲诚信,就是一种丧失人性的禽兽行为。

(4)、为人以诚,待人以信,不仅是个人的内在品质和精神要求,也应该是社会的规范。当前,诚信已经是社会生活对人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一个人获得社会认可的前提条件。

(5)、为什么呢?因为商鞅在等一个机会,那就是树立政府可信度的机会。他想了很久,决定用徙木立信的方法来取信于民。此前秦国的贵族和各地诸侯国的贵族是一样的,他们垄断了国家的官场,垄断了巨额的经济收入,对百姓各种压榨,没有丝毫分寸。

(6)、只有「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才能达到「朋友信之」、推心置腹、无私帮助的目的。否则,朋友之间充满虚伪、欺骗,就决不会有真正的朋友,朋友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

(7)、·诚信之言不华美,华美之言不信实,因为诚信之言是质朴无华的。

(8)、可是勇敢的人,永远都是做那些自己感到害怕的事情。秦孝公即使再害怕,也要坚持变法。因为秦孝公和商鞅一样,都是有决心的人。他希望把自己的国家变得强大,牺牲部分贵族的利益,可以换取整个秦国的繁荣,这有何不可呢?你可以一辈子都呆在同一个地方,但是肯定会限制你的发展。如果你想要突破性的发展,就必须要走出来,但是有多少人敢呢?

(9)、(摘自《条文理解与适用》(上册),人民法院出版社2017年版第139页)

(10)、「夫信者,人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

(11)、·应当先看他是否讲信用,然后再论及他的能力如何,说明「信」重于「能」。

(12)、良好的社会信用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前提,而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对于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形成便利化、国际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3)、「戒欺」,即不自欺亦不欺人。《礼记·大学》说:「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意谓真诚实意就是不自欺。宋代哲学家陆九渊也说:「慎独即不自欺。」即使在闲居独处时,自己的行为仍能谨慎不苟且,不会自欺。中国现代学者蔡元培先生说过:「诚字之意,就是不欺人,亦不可为人所欺。」可见,戒欺是诚信的重要准则之一。

(14)、诚信的重要性在于有利于人、有利自己、更有利于社会的存在发展。诚信一般主要是指两个方面:指为人处事真诚诚实,尊重事实,实事求是;指信守承诺。

(15)、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非於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敖於民。愚者闇於成事,知者见於未萌。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谋於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彊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史记》

(16)、当诚信被严重忽视和荒废,社会价值取向就会发生偏差,人们在焦虑和恐慌中生存,不再相信他人。整个社会正常运转的轨迹出现不规则的摆动,社会和谐出现严重问题。因此诚信社会的建立必须靠每个人的努力,从自己做起,马上开始。

(17)、·诚实就会有信誉,讲信誉就是诚实,可见「诚」与「信」是相通的。

(18)、03诚信是立国之本,国家、个人都需要有诚心。商鞅以徙木立信的办法,使得秦国百姓开始信任秦国政府。可是不久以后,张仪却以行骗的方式,使得秦国政府失信于天下诸侯。於是以鞅为大良造。将兵围魏安邑,降之。居三年,作为筑冀阙宫庭於咸阳,秦自雍徙都之。而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行之四年,公子虔复犯约,劓之。居五年,秦人富彊,天子致胙於孝公,诸侯毕贺。---《史记》

(19)、为什么呢?因为商鞅在等一个机会,那就是树立政府可信度的机会。他想了很久,决定用徙木立信的方法来取信于民。此前秦国的贵族和各地诸侯国的贵族是一样的,他们垄断了国家的官场,垄断了巨额的经济收入,对百姓各种压榨,没有丝毫分寸。

(20)、(1)民事主体在着手与他人开展民事活动时即应当讲诚实,如实向交易对方告知自己的相关信息,表里如不弄虚作假。如《合同法》上规定的缔约过失责任,针对的就是缔结合同时的不诚实的行为;

(1)、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迎来了本学期第一个升旗仪式。请大家整理好自己的仪容,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来吧!

(2)、「诚则是人,伪则是禽兽。」(黄宗羲《孟子师说·卷七》)

(3)、本法所称的不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

(4)、“企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兴”。信是立人之本,也是兴国之要。海尔集团自创业以来,就以“诚信”为海尔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以高质量高品质实现企业对诚信的用户承诺。其总裁张瑞敏曾因冰箱质量问题抢锤砸向残品。他说,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这种诚信做法,使海尔赢得了更多的信誉。

(5)、“诚”本是自然固有之,效法天道、追求诚信,这是做人的道理、规律。二者在哲学上虽有区别,但从道德角度看,“诚”与“信”则是同义等值的概念,故许慎在《说文解字》云:“诚,信也。”“信,诚也。”基本涵义都是诚实无欺,信守诺言,言行相符,表里如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6)、第五条 保险活动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

(7)、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史记》

(8)、诸葛亮:「勿持功能而失信。」(《出师表》)

(9)、建设美好社会,不仅需要个人讲诚信,一个企业,更要把诚信经营放在第一位。如果企业失去了诚信,那它也就失去了社会的信任,最后的结果只能是走向破产。前些年有一则新闻引起了我的注意,南京的几家养老院订购了不少被子,结果却意外发现它们都是用质量根本不过关的“黑心棉”制造的,而那家生产被子的厂家却欺骗消费者,给它挂上了“优质”的牌子。养老院的举报很快得到了受理,那家工厂也被关停,丧失了社会信誉。企业需要诚信经营,这早已成为行业共识。正如同仁堂的堂训“讲堂誉,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如此讲信誉才成就了这家百年老店,企业和商家只有规范经营以诚待人,秉承诚信经营的理念,让消费者买的放心、买的安心,才能营造社会好风尚。

(10)、来源:《人民司法·案例》2008年第22期

(11)、诚信:从传统走向现代诚,是先秦儒家提出的一个重要的伦理学和哲学概念,以后成为中国伦理思想史的重要范畴。直到孔子时期,“诚”还未形成为理论概念。孟子时不但已经形成为理论概念,而且位置十分重要。他说:“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在这里,诚不但是天道本体的最高范畴,也是做人的规律和诀窍。荀子发挥了“诚”的思想,指出它为“政事之本”。他说;“天地为大矣,不诚则不能化万物;圣人为知矣,不诚则不能化万民;父子为亲矣,不诚则疏;君上为尊矣,不诚则卑,夫诚者,君子之所守也,而政事之本也。”在《礼记·中庸》里,“诚”成为礼的核心范畴和人生的最高境界:“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至诚如神,有了诚笃的品德和态度,就可以贯通多种仁义道德,成己成人,甚至能够尽人之性,尽物之性,赞天地只化育而与天地参,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大学》把“诚意”作为八条目之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诚”成为圣贤们体察天意,修身养性和治国平天下的重要环节。宋代周敦颐进一步认为“诚”为“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把包括诚实在内的“诚”看作仁、义、礼、智、信这“五常”的基础和各种善行的开端。程颐更为直截了当地说:“吾未见不诚而能为善也”其见解入木三分。